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赵少虚先生下第二首 其二

送赵少虚先生下第二首 其二

明代 于慎行

弹铗重归奈尔何,乾坤今日尚蹉跎。黄金不买今时赋,白石谁怜半夜歌。

北岭春萝仍对酒,西汀烟月且披蓑。他时共睹孙弘对,华发名成首四科。

诗人于慎行的古诗

淡日有怀伯仲两兄

明代 于慎行

一雁横空玉塞寒,疏星淡月倚楼看。乡山有梦淡先到,京洛无心兴已阑。

多病长卿聊罢酒,长贫仲子未弹冠。鸰原别恨年年剧,无那浮踪去住难。

古意十二首 其七

明代 于慎行

瞻彼泰山岑,厥有孤生竹。冉冉捎云霓,亭亭上岩谷。

凄凄岁欲寒,盈盈华色绿。凉风振层阿,音响如哀玉。

高节抱贞心,可折不可曲。顾见女萝枝,绸缪附乔木。

天霜降严威,零落成朴

山中承苏岱髯国相寄自制铜雀瓦砚戏谢

明代 于慎行

磨不多时染未乾,邺都宫殿几回残。题名自是西园客,不必重镌汉建安。

夏日村居四十二首 其十九

明代 于慎行

九陌朱轮华毂,五陵骏马轻裘。眼底蜉蝣楚楚,枕中蝴蝶悠悠。

元夕家宴示诸子侄

明代 于慎行

端居逢节序,中情鲜所欢。常华既云瘁,谷风良欢完。

佳夕谢宾徒,且复陈盘餐。丱弁既列侍,孩抱亦团圞。

尊酒日云晏,华镫烂以繁。九枝兰桂烬,四照玻瓈丹。

笑语欢知疲,迢迢清夜阑。永怀家门念,俛仰固多端。

依栖幸欢远,蕃硕已可观。慎旃各努力,保作诚为难。

送郑文学明景贡入成均

明代 于慎行

首奉徵书诣上京,儒家旧业世康成。齐门久薄吹竽调,燕市初高击筑声。

系肘方书多要妙,临池墨帖更纵横。汉庭待诏须才子,莫负扶摇万里征。

四时折杨柳歌 其一

明代 于慎行

春风入上兰,鸟啼绿烟中,日耀桃李颜。折杨柳,春去复来归,人去当归否。

夏日村居四十二首 其二十七

明代 于慎行

春日雕梁燕雀,秋风高冢麒麟。贤圣谁能自免,身名何物为亲。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 其四十五

明代 于慎行

华发相逢意转殷,当年藜阁共论文。元卿地应夔龙会,野老名逃鹿豕群。

此夜占星知近斗,明朝望岳欲生云。惟馀别思如圆月,不逐河流两派分。

题张学士閒云馆四首 其三

明代 于慎行

斋心自捧玉函经,永日焚香坐小亭。隐几萧然秋似水,不知江上几峰青。

送侯大将军姊丈出镇贵阳 其一

明代 于慎行

春草沅江万里程,十年旌节下神京。韬钤自握轩辕阵,鼓角重开骠骑营。

鲁国诸生曾避席,汉家飞将久知名。灯前把酒犹相问,不信封侯事果成。

题巴西甘大夫年谱小像十首 其九

明代 于慎行

一艇烟波里,垂钩傍月亲。风尘回首地,多少未归人。

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 其四

明代 于慎行

倚杖高临万玉峰,氤氲陆海散芙蓉。寒声半落天中雨,暝色低催涧底钟。

金检谁探秦帝策,白云犹起汉时封。君看十二侯王地,能出神宫第几重。

子夜冬歌二首

明代 于慎行

万里覆寒云,千村飞素雪。
此时为欢愁,心如三伏热。

白纻辞鲍照体 其二

明代 于慎行

月横星高四壁寒,秦筝激响赵瑟弹。满堂霜雪飞罗纨,含宫咀徵曲未阑。

杳然流目意楚酸,春华委谢秋露漙,君今不采谁为欢。

夏日村居四十二首 其二十六

明代 于慎行

海岸渔竿自把,闾门雀网空张。浪迹真成汗漫,閒心不见炎凉。

送周寅所太史册封周藩并寄沈蛟门学士

明代 于慎行

夷门堤下大河流,诏使轩车驻綵斿。梁苑词人轩作赋,汉家王子尽封侯。

江头片雨春帆渡,海上明霞昼锦游。为忆文园病司马,金茎别梦已三秋。

寄贾石葵廷尉

明代 于慎行

百年踪迹总飘萍,懒向风尘问醉醒。卧病梅花江上白,怀人芳草梦中青。

天悬台馆占卿月,地入江湖隐客星。闻道乞归归未得,主恩不负草堂灵。

立秋吴翁晋郭汝承南溪小集和韵

明代 于慎行

积雨空斋久闭门,溪亭为客下壶飧。长林一叶传秋气,绝壁层波吐浪痕。

莫向时艰空指画,且将文事细评论。晚凉不待东山月,已觉明珠照酒尊。

贺王郎季辅新补博士弟子

明代 于慎行

诸生鲁国受经初,标格王郎玉不如。倚马旧传文考赋,笼鹅雅学右军书。

家声此日标琼树,世业当年论石渠。手泽应须开万卷,早怀三荣诣公车。

于慎行

于慎行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60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