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招雪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招雪

宋代 袁说友

一别瑶池辄去思,明年农事要先知。
天风夜半旛旂动,便欲欺梅更压枝。

诗人袁说友的古诗

十三日饮俞园昌甫斯远彦章毕至

宋代 袁说友

忽尔严冬设脍,更于晴日观梅。
人道荒寻邂逅。我忻良集而来。

送沈商卿知府入觐二首

宋代 袁说友

樯乌猛作朝天去,君到长安著脚初。
若访西湖问西子,朋游应亦念其余。

送柯伯东省试

宋代 袁说友

道义如君只几人,相从了不见尘侵。
一樽但觉论文细,三画从知得意深。
自是强年应折桂,不妨朞月早传音。
我今已办如椽笔,拟称琼林最后吟。

家信报仲子目疾已平用前韵

宋代 袁说友

岘也平安久,书云传遽迟。
意宽千里远,归更一旬期。
眼过无非景,身閒足可诗。
江湖终欲老,鸥鸟已先知。

和薛公叔留都城韵

宋代 袁说友

年来更觉一身难,却扫应须早闭关。
老矣壮怀空岁月,归欤活计只溪山。
未堪鹍化摇而上,肯类蝇营去复还。
白璧深藏有余地,区区何必苦跻攀。

自常熟敲冰行舟半日一夜仅十里

宋代 袁说友

到晓才通十里冰,颇怜黄帽叹征行。
半篙不下风霜夜,一日之间水陆程。
无复稳时村路滑,不胜危处断桥倾。
驱驰原隰皇华事,筋力犹堪誓此生。

和康叔探梅韵三首

宋代 袁说友

诗坛传檄未应虚,忍负东君自作疏。
急急花前岩下看,横斜浅浅两何如。

登嘉州万景楼

宋代 袁说友

我行大江西,胜槩数追逐。
南楼岳阳上,雄绝快心目。
今到西南第一楼,嗟哉余子真碌碌。
岩层嶂叠匝天外,蒲净葭丛蘸江曲。
三峨之雪晚在望,九顶之云暗相矗。
萦纡拱揖俨左右,吞吐澎湃环山腹。
瀰瀰漭漭三万顷,何止江郊供远瞩。
俯观大象欲堕地,仰摘星辰几可掬。
一天万景不可状,尽付此楼归约束。

盆池荷花

宋代 袁说友

根向盆池束,华敷菡萏丛。
细擎深院宇,低袅半窗风。
蘸水凝绡翠,当轩试脸红。
化工虽力浅,犹折小莲蓬。

麦秀三岐

宋代 袁说友

用过其才愧弗宜,但于牧养要张施。
未应拙政才兼月,森出来牟过两岐。
长短异形垂美穗,青黄间色识新枝。
悬知瑞应由明主,自是丰年属圣时。

宿邻水县

宋代 袁说友

酒余孤馆梦初回,渐觉茅檐淅淅来。
夜半山前风荐雨,晓来崖底涧鸣雷。
剩添岗翠三分色,呈出秧针一寸栽。
恰得乌云天外少,莺花无数恼人怀。

水西叶氏园

宋代 袁说友

风月欲在眼,园林须傍家。
崚嶒飞翠巘,颭滟舞绡花。
门近山光入,堂深树影斜。
犹将小西景,更为石林夸。

张思济县尉创舞翠亭

宋代 袁说友

新筑成时秋事高,满天风下岧峣。
佳名欲夺双溪景,淡墨须烦六幅绡。
一簇穿杨夸箭羽,几番伐鼓动溪潮。
此亭政合贪山水,百里之间患已销。

和沈德远寄江鳐韵

宋代 袁说友

粉身截玉慰渠贪,浪迹泥涂遽著篮。
坐缺江生嗟不乐,诗来东老谢分甘。
世间风味鄞江颊,传里形容太史谈。
欲报琼瑶无一可,移文空到北山南。

过马肝峡石形与色皆如马肝迸出峭壁之上予观

宋代 袁说友

巉岩复巉岩,昨日通灵滩。
通灵二十里,有峡名马肝。
一山削壁立万仞,中有突兀如芝蟠。
轮囷累片叶,盘结分枝栾。
宛然老枝菌,如出枯树端。
大窠数尺迸崖缝,小者四五高低攒。
往来竞称马肝石,不悟石芝为异观。
朝廷日清明,郡国无旷官。
钟此温厚气,瑞划凝巑岏。
不见为羊又为马,石芝灵异元非难。
此芝瑞峡中,一一行人看。
何人果妙丹青手,便可图上归长安。

祷雨于保福寺是日大雨至

宋代 袁说友

常旸为虐势流金,稽首长松幸屈临。一佛等慈长苦海,众生度厄浴甘霖。

沛然而下期中熟,可以无饥免大祲。好雨㥄人愁抱释,退思畴昔尚熏心。

和施德远双莲韵二首

宋代 袁说友

政拙才疏只具员,也应和气到吴边。
乡来偶尔双岐麦,今复申之并蒂莲。
颇觉园丁惊创见,正须骚客赋新联。
天休要是传消息,得得装成大有年。

故人爽贷粟之约

宋代 袁说友

小泊渔舟晚,春风燕子回。
从渠三月约,误我一舟来。
风雨故相厄,溪山犹可陪。
人生竟何有,此抱向谁开。

和丁端叔书怀韵二首

宋代 袁说友

养花藏日半笼晴,尚有娇红照眼明。
却恨中年怕离别,好诗撩动故乡情。

叶信父家听琵琶

宋代 袁说友

娉婷未嫁惜琵琶,借与诗人著意夸。
不数前人推引曲,只矜赵女绮罗花。
袁说友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34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