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麦秀三岐

麦秀三岐

宋代 袁说友

用过其才愧弗宜,但于牧养要张施。
未应拙政才兼月,森出来牟过两岐。
长短异形垂美穗,青黄间色识新枝。
悬知瑞应由明主,自是丰年属圣时。

诗人袁说友的古诗

泊姑苏馆

宋代 袁说友

冲风挟雨到苏州,赢得樯乌半日留。
岂是甘棠樯剪伐,浪持使节几经由。
群观底事多耆老,一笑犹能认故侯。
回首齐云旧游处,西山端欲送行舟。

郑惠叔阁学守建宁三首

宋代 袁说友

周这士也贵,如圭璧璠璵。
东陕与南土,出入本裕如。
高冠不可羁,位次实有余。
轻此一叶舟,孰肯戏鲁儒。
自公抗章行,益以贵士夫。

复次韵四首

宋代 袁说友

昔上瞿塘滟澦堆,盘涡如井放舡开。
山行欢喜今非错,备见捎濆漩来。

题陈氏净香亭

宋代 袁说友

人生乐事难,清节视险夷。
遇坎而履坦,讵以得夷亏。
我观万物间,独此琅玕宜。
颀然挺冰操,得之风雨时。
秋风桐飞翻,夏雨民怨咨。
怵近真乃见,嗟物如一岐。
此君岂其然,风雨而不移。
娟娟净明月,细细香浮漪。
此理固千载,俗士难与知。
洮湖著危亭,千亩胸中奇。
植此凛凛节,照公堂堂姿。
仕已轻浮云,喜愠不一施。
山高空翠湿,草劲便疾吹。
此风此雨至,公乎无磷缁。
我方索米久,官事成痴儿。
望公潇洒中,粪壤与菌芝。
何当亭上游,细诵简斋诗。

遂宁府境内火池

宋代 袁说友

泽中有火犹为革,焰出方池更异常。
气烈群山酣土赤,阳潜深地液硫黄。
书生考订言虽确,造化工夫理甚彰。
君看舆薪一杯水,物因偏胜故为强。

舟泊竹篠港夜坐诵后山诗

宋代 袁说友

沙岸人归后,船窗月上时。
霜风竹篠港,灯火后山诗。
岁晚羇怀恶,江空熟路迟。
邻舟一樽酒,不使老夫知。

四月雨应祷

宋代 袁说友

夜半溶深四面遮,云峰推起阿香车。
只今陇上夸多麦,谁为丘中赋有麻。
喜见绿针初剌水,笑渠青笠趁烧畲。
偶然精祷诚非昧,应有欢娱田舍家。

用左康叔知府韵题龟溪左顾亭

宋代 袁说友

风下疏棂月下溪,愁边拓尽剖藩篱。
平生漫说江湖客,未解人间手不龟。

和许深父转运判官韵二首

宋代 袁说友

诗里论交淡淡情,个中风味不胜清。
锦囊著句风才尽,山色逢人作意明。
已觉头颅侵晚景,尚堪风月快余生。
与君握手关心处,愧乏琅玕腹可呈。

会文堂

宋代 袁说友

束带峨冠集会文,郡侯著语到诸君。
平居讲习须朋友,退食工夫在典坟。
士学何先先尚志,书生务业业惟勤。
鹍鹏他日扶摇上,共致云霄庆策勋。

江岸茅舍傍古梅奇甚携酒即之

宋代 袁说友

不为村深与水隈,也依篱落有时开。
几年寂寞无人问,一日声名动客杯。

峡中闻杜鹃

宋代 袁说友

春风破晓晴岚湿,客子竛竮去程急。
空山两两杜鹃声,回首家乡无羽翼。
劝归不归声厌多,旅怀刺刺空奈何。
君不见秭归城上今啼不,多少行人满江口。

泊吴江食莼鲈菰菜二首

宋代 袁说友

一舸清风四牡还,垂虹亭上几栏干。
季鹰命驾劳千里,如我清游却不难。

遇顺风不及到齐山

宋代 袁说友

爱渠风伯送行舟,莫作齐山一日留。
直向峡江千里去,搀天绝壁快吟眸。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看雪

宋代 袁说友

僵卧谁怜此意真,开门羞见玉为尘。
休穿东郭先生履,要踏蜂巢满地银。

同莫子章方舟下龟溪

宋代 袁说友

一舸相从下碧澜,城南百里话更残。
绝知未减在家好,政自不愁行路难。
舒望最堪诗眼纵,忘形只觉酒肠宽。
归来颇讶山头黑,果是西风一夜寒。

过霞山小饮

宋代 袁说友

霞山书院醉焚香,细雨轻阴见海棠。
春动旧怀杯酒后,晚吹新恨笛声长。
或红或白花饶笑,为整为斜草更芳。
寄语风光易尘土,相看充转且相羊。

宿邻水县

宋代 袁说友

酒余孤馆梦初回,渐觉茅檐淅淅来。
夜半山前风荐雨,晓来崖底涧鸣雷。
剩添岗翠三分色,呈出秧针一寸栽。
恰得乌云天外少,莺花无数恼人怀。

和魏南伯乞酒韵

宋代 袁说友

古人行旆夸碧油,我舟寂寞随处留。
何人夜半诗博酒,鬼神欲泣如楚囚。
一朝江上同漂泊,莫向樽前情淡薄。
为君更作白头吟,欲办锦囊惭句恶。

送柯伯东省试

宋代 袁说友

道义如君只几人,相从了不见尘侵。
一樽但觉论文细,三画从知得意深。
自是强年应折桂,不妨朞月早传音。
我今已办如椽笔,拟称琼林最后吟。
袁说友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34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