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豫章来子仪言诗

赠豫章来子仪言诗

宋代 曾丰

少年气宇要自恢,见人赋诗谓为才,
出入常将赋装怀。中年心地要自息,
见人哦诗谓为癖,起居常把口挂壁。
子仪昌诵得意诗,句中勾我已懒机。
多年抱渴满意沃,半世称雄望风雌。
诗源始自葛天氏,三人投足歌牛尾。
万象包罗八曲间,国风雅颂其流尔。
八曲不幸世不传,传世仅余三百篇。
汉唐作者代角立,庶几老杜气浑全。
本朝诗数江西派,黄公太史为之最。
大成未集夷惠行,具体犹微颜孟辈。
派流到今嗣者谁,青出于蓝吾子仪。
拄杖初担教门出,便敢呵佛骂祖师。
我当拗折君拄杖,大家俱以背为向。
能出二十四人前,更超三百五篇上。

诗人曾丰的古诗

上广东运副马少卿寿十口号 其七

宋代 曾丰

使星转作副枢星,天柱天阶两手擎。阉倖斜晖欲相射,回躔退舍养吾明。

题杨补之梅二首

宋代 曾丰

风流青帝欲回春,先遣玉妃清路尘。
过眼被渠偷笔写,虽忙犹得九分真。

自入南与二陆丈游知其为侍郎族也小陆丈除钦未拜命而大陆丈丙午六 ...

宋代 曾丰

郡有宣公集,焚香手自翻。要酬民所望,须践祖之言。

牛岂嫌途坦,鱼那厌水浑。不将渔废牧,亦足报君恩。

题陈晋卿颐斋

宋代 曾丰

鲲鹏振翼初九万,楩楠归根终数寸。
稚须有发老有收,养之各要适欺发。
三儿读书翁卧听,生涯固有何所营。
功名羞从奇道取,文学厌与今人争。
谁揭此斋函二意,翁养其恬儿养锐。
今虽异养后同功,一本庄椿三郄桂。

秦望山二首

宋代 曾丰

六国争雄已坐擒,更何所望此登临。
真成驭鹤乘鸾去,未惬秦皇好大心。

赠玉牒道人 其二

宋代 曾丰

过情君勿许迁除,屈指吾年六十馀。晚景固犹多暇日,全工仅可了残书。

题邬季文送清轩

宋代 曾丰

主人胸次风韵胜,万象皆倾如听命。开窗凝目立相招,霁月影从溪响应。

神迎气送烦此君,拜嘉有何答殷勤。棐几蒲团千兔颖,茶瓯酒椀一炉薰。

次韵酬姜孝杰雪中见寄

宋代 曾丰

十人赋分九穷寒,古说天悭今不悭。
一夜尽开多宝藏,施银为地玉为山。

十一月六日雨至次月一日始霁

宋代 曾丰

数自初旬至末旬,雨犹末了雪相寻。
千山草木收元气,万里乾坤入太阴。
城郭谯楼吹冻角,郊原驿舍捣寒砧。
静听年少心须折,幸我已无年少心。

晨霜客路

宋代 曾丰

卧骇窗纱已报明,篮舆札札破霜行。
踏开冻淖琼浆溜,摇动凝梢玉屑倾。
山色喜人犹念旧,鸟声冤客不留情。
从今得檄莫嫌出,后集诗犹编未成。

寄题左叔宝昆仲松竹书院

宋代 曾丰

南窗晃朗宜春夏,松竹与君为大雅。雨杂吾伊声洒洒,劝君读书无苟且。

北窗窈窕宜秋冬,松竹与君为大忠。风杂吾伊声沨沨,戒君读书无雷同。

竹生受虚松受实,根器性天道之质。他人见疏君见密,一薰旧染百俱失。

风雨不移君读书,由松之实悟竹虚。回首书皆糟粕馀,一真超然万物初。

松竹于学机相触,学成终不负松竹。拔地摩天立于独,逃独归群成更熟。

久欲访约斋未果两绝句下逮 其二

宋代 曾丰

倦游长闭读书斋,重与人交省往来。陡觉心中生羽翼,祇缘句里挟风雷。

过达磨泉缅怀东坡

宋代 曾丰

分野秦南海,城池汉尉佗。
功名徒自苦,寒暑暗相磨。
破寺容僧少,枯松阅士多。
我来空想象,百世一东坡。

同幕李彦中田子真为倡小醵出游二月社日登遐

宋代 曾丰

次第韶光半,因循乐事希。
清游今见约,素懒敢相违。
天末收行雨,林梢逼落晖。
瓶中有残酒,不尽不言归。

送刘薰卿

宋代 曾丰

未曾得隽利名场,犹敢犯危烟瘴乡。
大庾岭高梅挺拔,东莞天远海汪洋。
其凡饱以史收拾,所异刚于诗主张。
归数群雄可雌视,麒麟谁得碍康庄。

南海祠东海中仰小山可著屋

宋代 曾丰

海里山巅著数椽,舂容仰止已翛然。
仙家自我仰方丈,沙界从今无大干。
万物长春天不夜,清风莫逆月忘年。
神游不制梦回兴,未了君臣父子缘。

观除目二首

宋代 曾丰

某曾同宦某同年,鹏翼摩云背负天。
已觉卑飞难得路,未容高蹈重归田。

豫章上游生米市前江中洲上至德观侧柏树甚老

宋代 曾丰

何命之薄彼载柏,岂无生处生于石。
老去根犹强自争,春来石岂能相戹。
蛟龙拔入盘重渊,雪霜放出参九天。
至大至刚劫火后,弥高弥邵妖风前。
道人澹咽得吾味,久驭清风骑紫气。
吾骨到今犹未蜕,庭前自适西来意。

试宜黄侯湛墨二首

宋代 曾丰

逢时不敢爱玄香,摹写尧文重舜章。
天地已归经纬里,豹囊深处自含光。

月明复翳

宋代 曾丰

大镜为谁圆,非昭莫破昏。
澡身翻渤澥,耀德掠崑崙。
有狗疑相食,何虫欲见吞。
光明法眼藏,点涴不成痕。
曾丰

曾丰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53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