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苏州别驾周德中以余致仕居间而称神仙太守作十绝复之 其八

苏州别驾周德中以余致仕居间而称神仙太守作十绝复之 其八

明代 张弼

巳具桐棺寻乐丘,不关荣辱任浮休。传家只有书千卷,付与儿孙自讨求。

诗人张弼的古诗

别永州

明代 张弼

小驻灵陵忽二旬,雨□强半废嘉辰。八愚地忆先贤胜,万石亭存异代春。

送客潇江临浩渺,怀人楚岫梦嶙峋。朝来却向洮阳去,满路晴飙拥使轮。

会监珠池傅太监于广城

明代 张弼

海徼贤劳不计年,徙珠还浦暖生烟。空明住近还山累,端穆当怀万里天。

蜃气侵肌应自惜,黎风杂郡祗谁怜。羊城邂逅当春雨,惊落风云饭颗前。

下第次姚公绶春兴杂咏韵九首 其三 春夜

明代 张弼

半亭凉月落花香,剪剪轻风飐烛光。杜宇一声春梦醒,乡心千里客愁长。

病愈示弘宜

明代 张弼

自喜年来药有灵,吟髭添黑眼添青。兴来漫写三千字,性懒难穷十一经。

豚犬也叨登甲第,马牛何以报朝廷。濂溪台上能容我,弄月吟风几醉醒。

送陈进士之京

明代 张弼

老我餐霞东海西,与君只隔碧琉璃。于今跨却金鳌去,红日扶桑丹凤啼。

送姚良甫二守之京

明代 张弼

青衫同作缙云郎,漂泊东南各一方。旧事都成今日梦,壮怀不减少年狂。

江潮秋色供诗料,岭海蛮烟避剑芒。京国故人如我问,尘缨久欲濯沧浪。

渔父怨三章 其一

明代 张弼

渔父怨,怨皇天。海鲜满网,南风作颠。踯躅海岸,筏不能前。

鱼烂于网,冰泮于船。归来叹息忍饿眠,恶少敲门催网钱。

秋夜送沈文禧还金陵四首 其四

明代 张弼

明月流光落砚池,濡毫漫写送行诗。悠悠离思万千种,惟有天涯明月知。

不赴赵弘济灯宴

明代 张弼

城西高会赏芳年,千炬华灯五夜燃。锦轴纵邀佳客赋,黄柑还与细君传。

绣衣行部来畿辅,太守移封向酒泉。奈我扁舟卧风雨,白龙潭畔竹林前。

长江歌送黎天与之任镇江

明代 张弼

长江万里岷峨来,奔流到海如奔雷。江边山际乃有镇江府,襟喉三吴百粤何雄哉。

况迩南都根本地,掌司筦钥须英才。同年进士黎天与,豸冠白简居乌台。

九重特命守此土,万姓渴望阳春回。天堑之流益浩荡,铁瓮之城益崔巍。

山童巷妇需惠泽,使车商舶怀恩威。公馀啸咏领风月,金焦江海为樽罍。

万岁楼头西北望,月光炯炯射三台。皇华使者尺一纸,会徵黄霸待蓬莱。

嗟予荒谬百无用,却有健笔能品裁。是时为君书德政,磨平北固为穹碑。

访人不值

明代 张弼

茫茫沧海雨浮萍,多谢风波偶合并。别后相寻不相见,风波依旧是无情。

詶奚元启六首 其一

明代 张弼

□昔相逢岁执徐,才华落落气温如。曾酣郭隗台前酒,同献陈东阙下书。

青镜流年惊老大,金门先达笑迂疏。明朝莫负东风约,红呇满园花发初。

题枯木竹石次卞华伯韵

明代 张弼

梦游明月君山秋,醉披紫绮骖玉虬。盘陀石畔最清绝,霜何露叶鸣飕飕。

仙语翩翩随高适,墨花如烟洒空碧。试问重华竟渺茫,节下啼痕为谁滴。

谢会昌梁孔昭大尹送甲子图

明代 张弼

故人去作会昌尹,寄我新刊甲子图。感荷此情新郑重,喜当老眼未模糊。

条分正闰扶人极,混一华彝仰圣谟。自庆此生何太幸,杯倾东海醉歌呼。

南宁山行联句

明代 张弼

策马南宁道,凉风起夕阳。路盘山脊险,泉带壑阳长。

巢鸟惊还定,湍鱼隐复扬。军容森候骑,诗札富奚囊。

客久知蛮语,村遥见野妆。肩夫花抺额,款长绣回裳。

树翳牛羊径,岩开黍稷场。远青新烧茁,疏白老株芳。

行急常兼传,眠安每忆航。素餐惭共爨,清话惬连床。

岁逼寒尤蕲,时侵意自强。理琴鸣鹤调,倚剑发龙光。

宵梦关王事,乡心入寿觞。会教施湴吏,传檄过凭祥。

梁园赏花四首 其二

明代 张弼

花柳相依鱼鸟亲,乾坤容我醉吟身。锦笺綵笔风流句,囊括城南十里春。

闻陈公甫受职告归

明代 张弼

君恩天地宽,臣义日月皎。无职徒冒官,优游岂不好。

未识义如何,请问程明道。李密是何人,亦有陈情表。

过湖口晨起有怀南安

明代 张弼

矫首南安感旧游,茫茫葭菼隔重洲。六年自愧无恩及,百姓何须有泪流。

庾岭生涯通昼夜,周台风月自春秋。故人若问张东海,依旧纶竿伴白鸥。

临江陆行十绝 其四

明代 张弼

晚麦惟荍满路葩,软香乌饼忆山家。南来秋尽犹馀暑,何处玄云缀雪花。

鸭子湖

明代 张弼

红光明灭龙珠巷,绿水瀰漫鸭子湖。十里春风迎去旆,一庭松影叫提壶。

张弼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57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