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聚爱楼四咏为克勤赋 其一

聚爱楼四咏为克勤赋 其一

明代 张弼

楼对绩溪山,群峰耸晴霭。楼头聚爱人,相看终不改。

诗人张弼的古诗

下第次姚公绶春兴杂咏韵九首 其九 春草

明代 张弼

带雨和烟色更深,天涯游子思难禁。弟兄况隔一千里,梦绕池塘夜夜心。

读乌符观碑刻无上宫访蒋晖诗四首 其二 闻钱与谦报寄锡山同年华 ...

明代 张弼

惊风落春昼,塌然发长叹。夫岂为所私,天地储叹难。

流赋亦能几,至宝轻摧残。吴娃擅殊态,野鹤旋高寒。

如何晋代风,欲向虞廷安。秉心日不足,纵步入崄艰。

雌黄重暧昧,归流实无端。所以君子儒,砥砺不少刊。

天工谅疏宥,自濯犹足看。南山有周处,名迹昭青汗。

广东孙寿九龄寄书至

明代 张弼

万里忽逢孙九龄,传书细话故人情。梁鸿怜我细先白,韩愈相看眼更青。

铁汉楼细春色好,金莲山上月华明。令人梦入梅花国,却恨谁家玉篴声。

重阳值雨余承之侍御适至

明代 张弼

九日不堪风雨作,公馀铃阁白徘徊。更无好典登高去,却有同年访旧来。

诗写风流笺绚锦,酒浇磈儡鼓喧雷。湘帘暝色催红烛,绝胜龙山落帽回。

丹凤楼呈谈同年本彝

明代 张弼

扁舟北来波淼淼,丹凤楼高海天小。楼上三姑楼俨然,云鬓花客长不老。

大姑团扇裁龙绡,指挥海若驱风涛。圣人御宇波恬静,敛扇笑看棋相鏖。

二姑潜机先一著,小姑拈子未肯落。龙争虎斗血玄黄,鲸咂蛇蟠势回薄。

金鸡睡熟天地冥,楼下道人闻剥啄。我欲推枰问一言,沧海桑田今几番。

孙恩摽贼何缓死,崖山忠义何遽翻。弱水仙都果何处,欲借青鸾径骑去。

五色文辉阆苑花,七星剑挂扶桑树。左携赤松右洪厓,免束冠裳事章句。

三姑默默问不应,楼外长川自东注。

镇海楼望金山

明代 张弼

春晴催我上层城,望望金山入杳冥。树影连云孤鸟没,涛声撼地万鼍鸣。

乘槎嗟我头先白,送酒怜君眼独青。博陆旧祠还在否,也应宿莽语猩猩。

宿浙江驿惊潮

明代 张弼

万里驱驰第一程,浙中山水旧经行。江船正好安眠去,又作迎潮夜半惊。

送佥宪陈粹之考满过姑苏

明代 张弼

君到吴门好住船,故人尊酒谩留连。宦途迟速只如此,世态翻腾听自然。

玄墓山藏兜率地,洞庭湖接郁蓝天。清游自是多酬唱,好向天池石上镌。

鲁桥南见麦

明代 张弼

久旱淮阳无麦苗,济南忽见翠翻涛。客怀深为苍生喜,欲典青衫醉一瓢。

答南安旧同寅韩推官驭民

明代 张弼

昔日同寅十数人,韩侯于我最情亲。一襟霁雪梅花国,千里长风榕树津。

会面难期浑似梦,缄书欲寄独伤神。遥知西爽轩前酒,空付歌儿玉面春。

寄陈仲智太守

明代 张弼

遥闻五马出行春,麦陇桑阴动浃旬。泮水紫芹云霭霭,圜扉碧草雨津津。

轻舟健马迎新使,美酒清诗会故人。黄霸年来将入相,京华卜第欲为邻。

赠盛文衡先生

明代 张弼

草角持文谒后尘,于今四十六回春。闻言泣血先公远,抚事惊心后辈陈。

乡里无虞还自慰,诗书有种未全贫。霜□相对频酬劝,自笑林泉见二人。

过境山忆中书天骏弟

明代 张弼

昔年同上境山颠,日色微茫入暝烟。今欲登山谁是伴,蓬窗独坐一凄肰。

悬榻轩为金陵刘某作

明代 张弼

一榻高悬坐者稀,眼中浑不为轻肥。挑灯细读陈蕃傅,徐孺原来是布衣。

临江陆行十绝 其四

明代 张弼

晚麦惟荍满路葩,软香乌饼忆山家。南来秋尽犹馀暑,何处玄云缀雪花。

思笼驿纪事

明代 张弼

五筦当炎荒,天气固莫测。群动蛰重阴,营火何由得。

依依粲南荣,耿耿流西壁。复有卧内蛟,㗀咿破孤寂。

枯灯自长夜,寒日正短赅。大造何容心,有翘纵所适。

柰此皇图中,冷暖若两域。调摄惟若时,远臣独惊惕。

和广东按察使闵朝英韵 其一

明代 张弼

到处清风瘴疠分,有人传是紫阳君。心澄沧海一轮月,思入罗浮万项云。

宪府旧推名御史,诗坛今得大将军。野人欲献行厨味,雨过山溪鳖长裙。

和韵题五老图

明代 张弼

痴翁笔意老于松,更为仙翁貌老容。庾岭披图惊一见,匡庐人醉倚高峰。

游查山

明代 张弼

查峰孤秀峙城南,曲磴平桥度郁蓝。斜日落衢人似蚁,凌烟林莽屋如蚶。

将军射雉军声振,太守题诗酒兴酣。欲举归桡重延伫,仙翁丹井送清甜。

送江东之广东提举兼柬郑东谷

明代 张弼

十年别去蜀川路,万里相逢庾岭阴。年齿幸同相我老,宦途暂屈惜君深。

莫轻南海烟岚地,总是东坡旧墨林。况与郑虔为伴侣,时时沈醉共高吟。

张弼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57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