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张丞相祠 其二

张丞相祠 其二

明代 张弼

张相新祠何处寻,梅花岭上最高岑。云封一室藏金鉴,泉滴层阶奏玉琴。

后世竞传开路迹,当时未尽补天心。李猫耸耳青骡远,独立西风慨古今。

诗人张弼的古诗

杜鹃行二首 其二

明代 张弼

思归长唤不如归,地老天荒知唤谁。却喜居庸关上唤,唤将胡骑去如飞。

送别驾陶质夫之京

明代 张弼

雨雪新春甲子晴,鸣笳击鼓发官程。禁城到日花如锦,白玉阶前拜圣明。

早发吕瑰宿合桥驿

明代 张弼

慈闱寿诞值嘉辰,游子南交万里身。过眼莺花长路感,留人歌吹满堂春。

膝前綵戏能忘远,天上鸿恩甫及申。无计奋飞空刺促,迢迢归梦舞衣新。

送宋秋官景旸

明代 张弼

小宋文章似大苏,为行秋令到东吴。懒提劾鼠张汤笔,谁献监门郑侠图。

夜月豺狼潜草莽,春风狴犴长蘼芜。公馀应有同年念,为我城南访阿符。

聚爱楼四咏为克勤赋 其二

明代 张弼

楼俯绩溪水,潺湲日夜流。楼头聚爱者,华发共绸缪。

失题十七首 其十一

明代 张弼

客舟曾过箄溪道,乔木参天识世家。义不拾遗称长者,孝能肯搆岂浮华。

綵衣群舞书香远,乌帽高峨圣泽奢。玉笛山头骑鹤去,不胜矫首泪横斜。

不赴赵弘济灯宴

明代 张弼

城西高会赏芳年,千炬华灯五夜燃。锦轴纵邀佳客赋,黄柑还与细君传。

绣衣行部来畿辅,太守移封向酒泉。奈我扁舟卧风雨,白龙潭畔竹林前。

书排山铺

明代 张弼

排山铺,来往征骖劳一顾。黄昏税驾晓登程,不管天寒与山雾。

排山铺,今古几人能早悟。

题舒溪渔隐卷二首 其一

明代 张弼

紫笠青蓑绿竹竿,舒溪石上坐荒寒。幽情尽付沧浪咏,写向菰蒲叶上看。

游苏州回作

明代 张弼

身世孤舟触处游,烟花三月醉苏州。湖山有意迎青雀,尘土无由到白鸥。

吴苑隋城浮世梦,范祠周庙古风流。却孤阳羡新茶约,又把吴川旧酒筹。

答南安旧同寅韩推官驭民

明代 张弼

昔日同寅十数人,韩侯于我最情亲。一襟霁雪梅花国,千里长风榕树津。

会面难期浑似梦,缄书欲寄独伤神。遥知西爽轩前酒,空付歌儿玉面春。

过石门

明代 张弼

溪云作雨晚溟濛,胜地重游事不同。到处门墙堪入画,几家苍翠欲凌空。

读书台古看栖凤,洗砚池平忆去龙。惊问故人伤宿草,欲携长剑挂西风。

从吾亭为彭凤仪都宪作

明代 张弼

倏如炎火忽如冰,荣辱升沈不可凭。直道且须随我好,抗言那计被人憎。

千钟有分还充腹,一枕无由便曲肱。从此名亭聊见志,侧身天地自兢兢。

赠刘克平

明代 张弼

一个吟身十亩间,抄书看画自消閒。百年尘事看双陆,三月风光又牡丹。

不用草玄期后世,且须浮白醉南山。张翰久谢冠缨缚,买得扁舟任往还。

哀某辞

明代 张弼

嘅余弱龄之美尚兮,窃诵夫君之姱辞。伟鹏骞而海涌兮,惘莫测其攸之。

煦枯悴荣兮,潜运四时。左右黔赢兮,俨若婴儿。忽隼击平野兮,立空台而溯寒飔。

或朱璎宝璐兮,络霞锦而饰毛施。济以腾蛟翥凤之翰劄兮,诚世之瑰奇。

陟玉堂清华兮,维分攸宜。帝念岭之南兮,烦鹭车而往绥。

犷驯而猘弭兮,绩用告最。来秩宗之陟兮,曰维德之清粹。

胡遽脱屣兮,望勾吴而归憩。杉云桂月兮,朝吟夕醉。

翩灵风兮挟云辀,观大化兮竟长游。湖山黯惨兮,云雾相缪。

骚坛空兮,谁蓍谁龟。恨我生之后兮,独掩泪而憀憀。

寄丘时雍太守

明代 张弼

灵岩寺里昔题诗,流电光阴又许时。故垒荒墟兴废梦,飞花啼鸟别离思。

茫茫宦海多新进,落落吟坛几旧知。为问苏州丘刺史,画船何处醉金卮。

江西

明代 张弼

江西籓府住江东,水远山回气槩雄。蛟井不妖同邑井,雕风虽有让文风。

滕王高阁烟霞古,徐孺孤亭草树浓。岁月催人游不尽,夕阳淡淡雨濛濛。

双松图寿宜兴李尚文

明代 张弼

阳羡溪山淑气钟,何年产此双乔松。百里深根蟠厚地,千寻黛色拂高穹。

星斗流光点上下,羲娥倒影述西东。般倕投斧不敢聣,万牛之力将何庸。

明堂梁柱久觖望,但令万壑号清风。一枝秀耸扶桑侧,沐浴雨露参飞龙。

乃有仙人张果老,自称神尧之侍中。青眸阊阖走列缺,玉齿□笑驱靊霳。

高坐松阴发孤咏,抚弄造化如孩童。翩翩驾鹤上谒蓬莱宫,回视此松兮与天地而无穷。

李贞伯寄索催荷花之作次韵奉酬

明代 张弼

水国芳菲正此时,玉容莫负锦囊诗。秋声只在蝉声里,早褪红衣怨阿谁。

答琼州李贰守

明代 张弼

长帽仙翁海外归,乾坤随处更忘机。阿媻饶舌论春梦,老子从知梦亦非。

张弼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57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