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弼
雨雪新春甲子晴,鸣笳击鼓发官程。禁城到日花如锦,白玉阶前拜圣明。
失题十二首 其二
我曾两宿金山寺,江海风涛入壮图。小范于今能久驻,无边清绝胜蓬壶。
姜太守廷器惠竹丝帘
分得黄堂一丈帘,清风碧沼浪纤纤。鹤鸣昼永文书静,不放沉烟出画檐。
梅岭石
梅岭巨石当关口,只容匹马单人走。五丁一旦挥金锤,百尺嵯峨复何有。
碎石填涧涧亦平,又令陟岸添圩城。昔年险处今平地,昼夜轮蹄自在行。
镇海楼望金山
春晴催我上层城,望望金山入杳冥。树影连云孤鸟没,涛声撼地万鼍鸣。
乘槎嗟我头先白,送酒怜君眼独青。博陆旧祠还在否,也应宿莽语猩猩。
次韵答丘时雍太守二首 其一
未老身閒乐有馀,芝山旧业竹扶疏。兴来纵写开长卷,醉至微吟坐软舆。
甘与鹿门成隐计,肯从狗监荐相如。床头赖有韩檠在,且读平生未读书。
漳南丘陇图为莆田周梁石赋
累累荒冢对孤岑,回首漳南抱痛深。草露松风漳里梦,秋霜春雨百年心。
谁为马鬣封新土,空有鹃声恋故林。试向咸阳原上望,汉家陵墓亦消沉。
遇兴安尹齐士贤乡同年
塘水东西绕县流,与安父老说齐侯。相逢我忆金陵胜,共醉天香十五秋。
赠筮师陆以诚
红尘市里碧云帘,静对炉薰玩易占。尺短寸长浑不计,炯然天地一明蟾。
早发吕瑰宿合桥驿
慈闱寿诞值嘉辰,游子南交万里身。过眼莺花长路感,留人歌吹满堂春。
膝前綵戏能忘远,天上鸿恩甫及申。无计奋飞空刺促,迢迢归梦舞衣新。
拙女词
团扇初成梧叶秋,夹罗欲试又重裘。也知不是时来早,拙女囊空自晚谋。
拙女囊空自晚谋,清寒到底未为羞。盈箱锦绣依时著,多在春风十二楼。
下第次姚公绶春兴杂咏韵九首 其四 春昼
落花飞絮促光阴,倚遍东风伤客心。欲试青衫无酒伴,城南草色自深深。
过昌山渡
峡水昌山渡,深秋薄午过。两崖森壁立,一涧闯盘陀。
团隐东西崦,田开上下坡。土风多俭朴,司社竟如何。
送人知沂洲
桂阳别驾来沂阳,两地民心俱不忘。桂阳之民思借寇,封章万里达明光。
沂阳之民曰不可,何人肯弃父母傍。琅琊山高沂水远,父母之德不可忘。
苦留使车不得去,桂阳空自咏甘棠。
送僧还邵武
义师弹琴兼写竹,指端触处清风足。广陵明月十二楼,琼裾仙袂同追游。
潇湘晴云数千里,桂楫兰舟弄烟水。梵馀定起白昼长,冥心今古何茫茫。
我赋新诗送君去,灵风忽偃窗前树。
题节妇桥
北溪高冢对桥门,节妇芳名万古存。暝目终酬同穴志,苦心曲尽抚孤恩。
寒烟蔓草无行迹,淡月梅花有断魂。客子往来休濯足,溪流从此不曾浑。
谢人遗鹤
将军不遣鹤乘轩,却送书闱墨沼边。老我归来静相对,洛阳长叹最堪怜。
简丹徒尹同年杨惟高
君在江湖要路津,我为南北往来人。莺花曾记南年别,鹢舫重来两度亲。
冉冉青春欺白发,浮浮绿酒洗黄尘。明朝又过瓜洲渡,一览楼头送目频。
西浦盟鸥
吟美清风绿水塘,白鸥时拂茭荷裳。年来不独忘机事,一个閒身亦自忘。
守南安柬招张直
五羊城里半诗仙,袂接神交三十年。绿发张生最年少,好来抄我紫霞篇。
哀菊庄陈先生辞
紧羲画兮开天,三圣作兮朗以宣。胡元圣之孔神兮尚折摘而绝编。
于天其浩浩兮海其渊渊。伟若人之卓识兮,弗中慑兮力绵。
耽嗜矻矻兮佔哔以穷年。我欲之兮峻山修川。溘长逝兮徒糟粕之攸传。
噫嘻吁兮将孰与言。洒弱翰兮弹哀弦。溯长风兮寄予怀之惓惓。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579篇诗文
失题十七首 其五
送姚良甫二守之京
人日有感
送王廷贵掌南京翰林院事
赠云溪封君
四儿作对句赋此
答南安旧同寅韩推官驭民
次杨编修维新闻喜韵 其一
挽双溪词
郭总戎率僚吏饯予于查山初发矢有雉惊起于麦陇继发一矢雉即毙众惊 ...
与兵部濮主事话别
登辽古城
题桃红拒霜花
寿编修徐时用
饮蒋仲学既醉轩
冬至贺圣节途次有纪
苏州别驾周德中以余致仕居间而称神仙太守作十绝复之 其八
怀养素王用宾 其二
送别驾陶质夫之京
杜鹃行二首 其二
失题十七首 其三
雨饮
苏州别驾周德中以余致仕居间而称神仙太守作十绝复之 其六
送广东彭方伯转贵州
寄钟狂客
送谢廷圭服阕之京
渔舟 其一
谢馀姚诸公
洙泾为沈士登题盛子昭画时在五湖一苇舟
忆同年会寄章黄门元益
辛丑除夕
分梨词送客
寄致仕张佥宪
挽某淑人词
送牌坊柱到府学
舟留镇江适太仆丞义与李瑞卿至瑞卿与子同京邸而佑巳者相见之喜不 ...
次韵答赵应文
题乌凤寄示张直
送江东之广东提举兼柬郑东谷
怀养素王用宾
咏西潭夜月
积善寺
赠潘先生
竹为玄靖僧赋
谢医一首
元宵赏灯
冬至日镇江道中
赠张汝钦
至张家湾柬陈嘉谟冬官主事二首 其一
赌命滩
薜荔
寄内翰东昌张廷瑞
谢赵弘济进士携酒至兼简丁编修
访人不值
台郡叶太守寄文贺寿赋此志谢
寄韩推官
南坛斋宿有怀李同府廷芳
次钱世恒绣衣韵 其一
和沈宗能哭子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