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章甫
程途计廿旬,倏忽物华新。旅馆浑宾主,悭囊破友亲。
一庭森玉树,万里慰劳人。直上长安道,行看九陌春。
同汤叔度兄弟赋秋声
次韵中秋郡署红梅早开 其二
一抹胭脂作意开,认桃辨意任疑猜。漫随竹外斜枝未,肯似林中半树才。
索笑有情应赠句,怜香无语且倾杯。平分秋色官梅早,特为调羹鼎鼐来。
观音图
十千世界十方身,水月莲花不点尘。慧眼通天开觉路,婆心入海渡迷津。
头头是道谁闻见,滴滴归源證果因。色即是空空是色,一枝杨柳万年春。
独登南楼兼怀严圣几俞若晦 其二
城外江山好,楼前市井喧。登高明远目,直北望中原。
济世原无策,伤心不忍言。唯馀忧国泪,还共水潺湲。
送潘致虚之湖南
久客儿童狎,穷居草木长。蛙声犹鼓吹,燕子亦炎凉。
度日工诗律,伤时洒泪行。输君载明月,先我过潇湘。
飏稻行
屋头场地如镜光,未晓相呼来破场。今年惭愧好天色,飏稻得风尤省力。
分时往往只论
四时闺思 其一
觅睡寻春梦不能,心香一缕篆孤灯。频呼侍婢亭前看,月上花梢第几层。
曾仲恭侍郎惠酒以偶有名酒无夕不饮为韵谢之 其二
力耕不逢年,岁暮百无有。小雨肥麦根,何时得糊口。
百年倏已半,辛勤为升斗。赖古多若人,千载可尚友。
七夕连雨
天孙无奈别离何,秋以为期始渡河。昨日洗车今坠泪,人间风雨莫嫌多。
送汇亭何夫子由明府擢淡司马升任潮州太守代 其二
春风碧水使君舟,载出双龙五马游。半刺乍临台北上,一麾遥接岭南头。
潮民何幸瞻韩至,海国空怀借寇留。此去贤良二千石,的应进秩觐神州。
村居晚兴
村居风景古,晚兴尚依依。残照疏林合,微昏远岫围。
杖头逢叟话,牛背认童归。薄暮谁家读,寻声且扣扉。
雨后十小绝以一雨洗残暑万家生早凉为韵 其一
閒居何所宜,把酒策第一。石田今有秋,痛饮事可必。
送郑启三归南坂兼应潮州何太守聘 其二
水天一色送飞鸿,报道西旋趁好风。是日裁诗惭刻翠,异时剪烛怅摇红。
挥毫帖比双钩贵,增价声真十倍崇。此去岭南新物色,心知记否话瀛东。
秋雨未已客怀不佳夜诵少陵遣兴诗至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三复增感 ...
饥寒傍人门,面目自可憎。为善得长贫,天理疑难凭。
狂谈取富贵,易若阶而升。吾实畏鬼神,勿谓吾无能。
题松石照
碌碌名利客,大都为形役。独无物欲交,悠然情自适。
松阴澈底凉,坐对秋岑碧。坚守介如贞,终古不转石。
赠友纳宠 其四
台洞仙姬洛浦神,温柔乡里认前因。画眉深浅郎知己,解语娇痴妾可人。
夜佩香闻兰有息,晓妆寒怯水无尘。司空休惯浑闲事,几见风流五百春。
论诗 其五
诗仙诗鬼又诗囚,去取多偏各有由。奇想都能凭己出,雄词何必与人犹。
直探学海无量底,便立骚坛最上头。触手生春皆妙谛,翻新花样也风流。
即事戏题
笔墨无聊惯作缘,戏题纪事亦书笺。不驱魑魅山中鬼,若觅蓬瀛海上仙。
搏虎果知非往日,攘鸡何待改来年。馀师只在归求足,夫道由来若路然。
杂诗平韵 其二十六
谁擅才人第一流,腰金骑鹤上扬州。要知达变非胶瑟,便可通微入芥舟。
学奕未堪心有鹄,奏刀妙在目无牛。元珠赤水茫茫里,象罔何尝著迹求。
杂诗平韵 其二十八
世味尝来半苦甘,浮生寄托海东南。名花却被风霜萎,野草偏多雨露涵。
若悟充饥徒画饼,应知解醉早携柑。小中见大虚中寔,万古乾坤一草庵。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376篇诗文
送杨德隽赴漕司试
送茶与人
湖上吟
井亭夜市
王梦得意久出远归惠诗次韵
寿吴母刘太君七十
秋日怀鹭州方玉华
四时闺思 其三
挽亡友李瑾卿 其三
贺新婚
简查仲明
闻鸦
雨后十小绝以一雨洗残暑万家生早凉为韵 其五
题惠老松竹图
舟中简祖显
次韵学使庆蕉园五色蝶 其四
荒村借宿
西施泛湖图 其二
岁暮客居有感
万石岩
困骥歌
无题诗和吴松涛 其二
闰月二日清坐
次广文吴友山台阳怀古杂咏元韵 其五
游小西湖
迷途逢野叟邀宿山中
闻苏斋还京谢恩复守台郡次韵 其二
送耘庐薛司马入觐 其三
送郑启三归南坂兼应潮州何太守聘 其一
杂诗平韵 其十二
题王朝英歇驴图
送李清宇
叠乙丑1805洋匪勾引山贼围台城平后志庆韵
鹿角
寿郡守苏斋 其二
过烈女坊
论诗 其六
读李谪仙春夜宴桃李园序有感
从贾倅乞猫
同张伯子威子季子雉子闻子陆及之时子政家弟辅小子槃过马清叟摘樱 ...
题张希颖筠坡图
送耘庐薛司马入觐 其二
蒜山夜归
杂诗平韵 其二十一
论古十二首
寄棻庵主
送谢王梦得监税借示诗卷兼简王佥 其一
无题诗和吴松涛 其三
春游靖海寺
雨后十小绝以一雨洗残暑万家生早凉为韵
海门残照图
西施泛湖图 其一
弥陀岩
妆楼春夜宴集句
秋晓 其五
送野堂禅师赴蔡公宝文之招
次韩无咎途中寄陆务观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