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王世赏大参见寄四首 其三

和王世赏大参见寄四首 其三

明代 张吉

螺川一棹旧经过,风日薰经奈醉何。听诗稚子傍烟语,餐玉神仙联袂歌。

远梦瞢腾天共永,新知噂沓岁空多。罢论岭表犹氛祲,喜见松阴裕茑萝。

诗人张吉的古诗

桂林杂题十一绝 其六

明代 张吉

奴刚持酒到沙头,月亦东来照我瓯。人事天机都恰好,却疑今夕也中秋。

王世赏大参以途间诗六首索和次韵如左 其一 醴陵

明代 张吉

客衣荡泊海云边,孟浪驱滇泛广年。斩却诸魔无恶梦,始知高枕即车船。

奉诏宋儒龟山先生杨时追封将乐伯从祀孔子庙庭次邓本元韵孔明退之 ...

明代 张吉

程门高弟知多少,文庙登多见此儒。腾谤纵饶孙觌辈,处心无愧展禽徒。

南方三子元相并,东庑诸贤只么俱。礼乐敢容轻议在,拥衾终夕梦夷夔。

江北纪行十六绝 其十三 游冶父寺

明代 张吉

山葑纤脆袅银丝,饭客虔供行者师。指点云端欧冶宅,剑光中夜白差差。

次韵郭于汉同年见寄

明代 张吉

仙宫细草弄柔纤,风日无情昼夜添。生事自便犹酝藉,食贫何愧但齑盐。

世情扰扰徒拘缀,天道冥冥互冻炎。孔墨再生容改辙,席须微煖突微黔。

题刘世熙爱茶卷

明代 张吉

阳羡山人骨不凡,餐松绝不栖翠岩。爱君不惜致筐篚,自诧仙家风味酣。

归来画省青春好,落花细细兼幽草。数瓯啜罢萧爽多,渐觉沉痾去如扫。

赤箭青芝世所珍,宁知此物妙通神。神农本草偶遗略,欲著新经开我人。

一炉一鼎深相结,水火中宵犹未灭。兴阑高枕神气清,片月孤梅幽梦切。

南界獞村二绝 其二

明代 张吉

陆菁山下界南村,古壁嵯峨宜驻军。健儿伐鼓奋双臂,细雨廉纤天欲昏。

茅林八景为姜太守题 其五 龙潭秋月

明代 张吉

我忆茅林深处,泠然一掬寒湫。山月娟娟相照,何人独抱清秋。

八桂传香诗为李贰守赋

明代 张吉

瑶台夜静冰蟾冷,海色如银秋耿耿。金桥霜滑屦音迟,大步健儿期一猛。

盈盈金粟吹香远,犹记淮南歌偃蹇。吴家斧入李家门,偃蹇樛枝经几剪。

古称伯达慈明辈,谓萃一宗咸俊乂。莫怨佳人绝代无,渠今举足堪追配。

答徐方伯时中和世赏前韵见寄二首 其二

明代 张吉

鈇钺偶随玄鸟过,老天深鸟殆如何。可令绕屋喃喃日,不著当尊浩浩歌。

称惬总于重九遂,别离都忘十年多。醉卧峰阴遣谁伴,春风吹绿上纤萝。

和双溪杭佥宪谒曹娥庙留题

明代 张吉

水滨故事堪搜索,宓妃枕也湘妃瑟。茫茫真伪苦难分,游子相猜非一日。

兰芎山下草露零,孝女高风谁复觅。双旌冉冉导双溪,芳醑雅歌相继出。

邯郸古碑久磨灭,临江土木空形质。老瞒逆焰已熏天,汉鼎多年泯馨飶。

碑阴隐字揣摩馀,犹与徒人较疏密。不思娥心憎犬彘,怒气潜张己盈室。

娥生玄圣作经前,直与共姬迭书卒。水火无情道本高,千古越峰无峍崒。

答世赏大参诗慰久侯昭平

明代 张吉

万仞云涛百节滩,扪空真有溯流难。怀人鸟影看疑幻,得报霜华踏不寒。

纵矢健儿喧急雨,停杯清昼引回湍。从来恶土多榛莽,偶把琅玕到夜阑。

三洲岩寻濂溪先生题刻不获

明代 张吉

洞里游人几度,纷纷石刻俱存。夫子独寻未见,空归暮雨江村。

和黄太守韵

明代 张吉

独鹤孤琴喜再留,谷风千里不知秋。诗关恋旧几章切,病在忧民何日瘳。

乐土可销鱼鸟恨,洪炉难铸古今愁。胸中自有忘机术,不假园莺与海鸥。

茅林八景为姜太守题 其七 竹轩诗兴

明代 张吉

欲识苦吟心事,公髭日断几茎。幽竹翛翛绕屋,閒中月色风声。

次韵娄诚善春日楼居四绝 其四

明代 张吉

伯子移舟向古陂,晚漪觞我不嫌迟。小楼独下湘帘坐,也到斜阳半壁儿。

江北纪行十六绝 其二 江浦别庄孔昜先生

明代 张吉

天南天北往来间,尽日看山了未閒。颇觉昆崙多远派,定山高对小庐山。

江北纪行十六绝 其三

明代 张吉

活水亭前草阁东,偶来无语立从容。梅花淡淡含春色,野竹潇潇动谷风。

朱冈道中三绝与陈子文同作 其一

明代 张吉

清晨一棹长林端,水声沉濊日色寒。行人见水不见日,黄叶竹儿千万竿。

游勾漏洞

明代 张吉

涓涓丘中溜,寂寂岩下烧。嵓扉敞今古,参错垂万窍。

往稽诸洞天,浮世岂同调。安知红尘里,搜抉得雄峭。

涉江褰我裳,昨喜望都峤。奇观复今日,丛冗奋孤啸。

曾闻稚川翁,皓首慕虚妙。乞令此炼丹,遗生脱悲吊。

我携两将军,深讨逐群爝。石骨冷难嘘,寒潭深不钓。

空馀旧床底,尚有碧砂料。一醉不愿馀,旋车逐残照。

张吉

张吉

(1451—1518)江西馀干人,字克修,号翼斋,别号古城。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贵州布政使。精研诸经及宋儒著作。尝曰“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有《陆学订疑》、《古城集》。► 25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