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自京还始来龙变轩觅故年幽致闲成长句粗写虚

自京还始来龙变轩觅故年幽致闲成长句粗写虚

宋代 张继先

寻得故年香翠团,共将真翠倚阑干。
几随白日飞仙变,半为今朝宝黑乾。
光冷未粘春物笑,影疏来趁月华看。
江南秋景犹繁剧,赖此一襟风月寒。

诗人张继先的古诗

主簿治

宋代 张继先

映尽朝阳与暮霞,苦无轩冕送尘沙。
旧闻灵草千年种,近有幽人一两家。
彩凤每来寻竹实,灵禽时复啄仙花。
伟哉往昔轻腾客,岂有心贪五马车。

曬经

宋代 张继先

迟日满高台,书囊云锦开。
梅蒸阳气透,林隐景光回。
尚究千神恍,高吟万恶摧。
殷勤能启秘,须仗出群材。

减字木兰花(呈鉴义王介甫)

宋代 张继先

严寒冬月。前日阳生几降雪。松柏凌霄。森耸庭中叹后凋。
昔人犹豫。身入山林深静处。今古同符。好趁笙歌且自娱。

题濯鼎泉

宋代 张继先

几千年浪碧澄澄,对景难忘我祖情。
乐就也知曾借力,轩成方见不辜名。

元规道人览予心说作颂见寄次韵奉答

宋代 张继先

新文博不繁,披诵已清魂。
意在诸缘外,心为万法源。
犹龙谁可测,牧马自微言。
三复难穷处,重来得细论。

题度仪堂四首 其一

宋代 张继先

屡赏中秋月,山堂亦怅哉。暂居行百日,常觉近三台。

大木声深夜,脩篁荫静阶。倘非能自度,何以见归来。

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十八

宋代 张继先

昆崙宫里紫金丹,不是仙金不可观。有分得餐延寿命,自然无恋免饥寒。

虎龙铜汞庚辛鼎,大小龟蛇太乙坛。烹鍊一丸飞五彩,上天消息不为难。

赠青城洞翁二首

宋代 张继先

人间久矣喜相倍,道术参同岂吝哉。
他日功成果轻举,为吾天上作梯媒。

传度后作

宋代 张继先

道人愿力如天溥,度尽众生方自度。若还纤芥未蒙恩,我终不舍升天路。

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四十六

宋代 张继先

静坐焚香念念中,念中须见己形容。生成本藉铅中汞,变化端由火里龙。

二八莫辞频采造,一三还用苦交冲。此中有路通天去,可把尘踪继赤松。

临江仙(和元规览杨羲传)

宋代 张继先

自古清真灵妙降,安妃来就杨君。因缘冥会异常伦。仙风聊设相,真道本无亲。
惟有元规能访问,深将此意相闻。大家宜赏缀新文。免教尘世士,诮笑上天人。

怀鬼谷山思真洞天因咏以赠元规

宋代 张继先

思真洞兮云水深,道人居兮鬼神钦。
山花笑兮松竹阴,岩溜潺潺兮千古音。
何时一造兮清神襟,攀石萝兮共笑吟。

王局治

宋代 张继先

座隅依约有余香,威表如存动悚惶。
荀石并抽擎夭阏,金泉一带自汪洋。
因谈妙有开迷迳,真指无何入故乡。
季世孰能稽万一,日随诸境愈忙忙。

望江南(寄阴权)

宋代 张继先

秋夜事,月里竹亭亭。清籁与谁喧池水,微风遣我下檐楹。圆缺若为情。
终南道,累寄笑歌声。丹阙夜凉通马去,黄河无晓照舟横。联辔去还成。

题冲虚堂

宋代 张继先

养其冲气以全生,栖息虚堂只数楹。南浦道高坊号美,太微风暖木兰清。

百章为爱青林密,三体应书老子成。未有紫宸朝觐日,雨馀几处白云轻。

和张知县省食费韵

宋代 张继先

食馔不须丰,古人贵量腹。
一饱尚何求,八珍非所欲。
犀箸厌未下,但折平生录。
造物赋人料,多少有数目。
更思途中殍,皆缘食不足。
庄叟重鹁食,此篇时一读。

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二十一

宋代 张继先

瞥然光景几时休,出入轮回去复收。只为贪痴缘底事,不思清静学真修。

虎龙便是升天驾,铅汞元为出世舟。多少神仙哀俗辈,故留丹诀救凡流。

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二十八

宋代 张继先

真铅真汞最堪凭,此理昭昭却少行。白虎鼎中成玉液,螣蛇宫里养金精。

坎男离女分三位,日月东西合一程。若向此中寻得路,婴儿相貌自然成。

平盖治

宋代 张继先

昔人已去附龙鳞,神气犹存录籍真。
洞口记曾三拜日,云间别是一家春。
钓丝无迹龟鱼静,樵客忘机虎豹驯。
金井未经新汲引,已无胸次一纤尘。

浕口治

宋代 张继先

真真相袭养真材,万木深沉一水回。
珠逞夜明秋浪定,磬含霜韵晓霞开。
二仙已远教谁遇,三粒还能待我来。
若遣青童验轮迹,断烟无影落苍苔。
张继先

张继先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1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