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张耒
沉疴幸萧散,登览慰无聊。江南春尚早,馀雪冒山椒。
野梅临风谢,溪澌映日消。晴林鸟声乐,幽墅水文摇。
新年人意乐,初霁物华饶。共理惭良牧,无政载风谣。
正月十八日四首
寄刘伯
别君几何时,人事浩千万。身如张射侯,忧愁剧强箭。
崎岖走穷县,艰苦君未见。未知菽水丰,已感霜露变。
羁孤寄穷海,亲友谁吊唁。析图补冬裘,乞米煮朝饭。
无聊犹自思,援溺固谁愿。人生不终否,此语非我分。
英雄伏泥涂,暂晦久必现。如予百不能,理自合贫贱。
岂当议隐显,而有不遇叹。但思窜山林,远脱人世患。
有田足耕耘,有水足罩汕。萧然便终老,到死百不问。
平生泥佛祖,久已师壁观。况将无生禅,下视有为幻。
吾子出群材,千牛有馀刃。行当脱尘埃,鸣佩侍清燕。
高卑各有得,愿勿讥尺鴳。不有行道人,谁当佐尧舜。
时哉勿自滞,功业在力劝。握手不可期,此计吾行辨。
岁暮福昌怀古四首其三{李贺宅}
早起二首 其一
沧江初夜雨翻盆,将晓风声战乱云。篱下寒鸡鸣晓苦,老人先起自开门。
失调名 其一 端五
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赠敦复
昨夜月中一睡殊有秋色觉书所见戏呈道孚
和苏适春雪八首 其七
山中景物最幽奇,祇欠夫君为赋诗。长忆东风吹女几,琼瑶交贯碧琉璃。
秋怀十首 其七
悠悠春与秋,泯泯朝复夜。济时无远图,谋食阻高谢。
茫茫两不可,默默私自咤。疏弦无悦音,失路有迷驾。
孟轲竟迂阔,樊子欲耕稼。古人不吾待,孑孑欲谁舍。
诗书颇完缉,官事幸休暇。聊从心所乐,此外曷足藉。
书初凉夜至将晓
秋房灯火清,人语久已寂。人远不闻更,警柝鸣未息。
横参已入地,斗柄当天直。乃知三更中,市廛已寂历。
我时守书几,磨墨倾砚滴。反覆小学书,昏目如芒刺。
试寻邻房僧,鼻鼾背负壁。体劳径就枕,冷梦分南北。
觉来寺钟鸣,僧礼像前席。须臾闻梵呗,木鱼如叩石。
举头视东牖,朝日已淡白。反身起披衣,神爽健筋力。
亟来酒瓮边,侧听声唧唧。
醉郡圃二首
腊日二首 其一
腊日开门雪满山,愁阴短景岁将阑。江梅飘落香元在,汀雁飞鸣意已还。
佳节再逢身且健,一樽相属鬓毛斑。明光起草真荣事,寂寂衡门我自闲。
感春十三首 其十二
高台面南山,独立望空阔。东风悠然来,吹我鬓中发。
独游动远思,览物念所悦。伊人在千里,山水不可越。
玉音坐契阔,容华有消歇。悲哉音莫致,杂佩空自结。
群飞云间鸿,北羽俨成列。爱日崇令德,嘉好当无绝。
齐安今秋酒殊恶对岸武昌酒可饮故人潘主簿时惠双榼
军城晓鼓已蓬蓬,城下秋云卷暮江。祇有老鸡能换卧,更无佳客可倾缸。
冲风时动萧萧叶,晚日斜窥寂寂窗。犹喜江南有佳客,怜贫时致玉壶双。
四月二十三日昼睡起
幽人睡足芭蕉雨,独岸纶巾几案凉。谁和薰风来殿阁,不知陋巷有羲皇。
重到临淮寿圣院
十月二十二日晚作三首
感遇二十五首 其十六
林居屏百患,覃思观幽遐。炎黄已芜没,末路多玼瑕。
私智互驰骋,短长迭矜夸。更相为祸福,胜负时纷拿。
超然赤松子,高笑在云霞。
醉宿慈氏院晨起
痛饮淋漓半夜醒,披衣坐待晓窗明。风松一夕清无限,垆火三更暖有情。
孤阁鸣钟天黯惨,寒山戴雪晚峥嵘。年来渐向深杯怯,强学刘伶欲解酲。
闻蛩有感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527篇诗文
雨中晨起
三月一日马令送花
登山望海四首 其四
依韵和范三登淮亭
止酒赠郡守杨瑰宝
和苏适春雪八首 其四
寄答参寥五首 其三
有所叹五首
赠广靖上人
对菊花二首 其二
官舍岁暮感怀书事五首 其五
自巴河至蕲阳口道中得二诗示仲达与秬同赋 其二
予元佑六年六月罢著作佐郎除秘书丞是岁仲冬
发金陵折柳亭二首
自黄州至巴河游灵岩寺观孙仲谋刑马坛相传权于此刑马祀江神遂提师 ...
岁暮闲韵四首 其三
正月三日大雪雪晴有感
偶题·相逢记得画
寓寺八首 其二
别外甥杨克一二首 其一
谢钱穆父惠高丽扇
春旱二首 其二
感遇二十五首 其二
冬日杂兴六首 其三
大雪苦寒五更无睡枕上成两篇
秋雨二首 其一
秋园杂感二首
獐猿图
写情二首 其二
同李十二醉饮王氏牡丹园二首 其一
寄答参寥五首 其一
同陈器之题迎福院轩
晚莺二首 其一
有感二绝 其一
伤春四首 其四
游武昌
至日离许州
局中昼睡
谒蒋帝祠过钟山下二首 其二
八月三日舟行自蔡川赴临淮
贻潘邠老
寄答参寥五首 其二
四月二十日书二首 其一
寓寺八首 其六
感春十三首
雨中题壁
吴江道中怀陆鲁望
中秋无月戏呈希古年兄
正月七日雪晴
九月一日有作
与潘仲达二首
寄子由二首 其二
大暑戏赠希古
上元三绝
何处春深好二首 其二
夜读贾长江诗效其体
自庐山回过富池隔江遥祷甘公祠求便风至黄沥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其五
夏日杂兴四首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