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四月二十日书二首 其一

四月二十日书二首 其一

宋代 张耒

十步荒园亦懒窥,枕书小醉睡移时。健如黄犊时无几,钝似寒蝇老自知。

休惜飞驰春过眼,但求强健酒盈卮。枇杷著子红榴绽,正是清和未暑时。

诗人张耒的古诗

减字木兰花·个人风味

宋代 张耒

个人风味。只有江梅些子似。每到开时。满眼清愁只自知。霞裾仙珮。姑射神人风露态。蜂蝶休忙。不与春风一点香。

次韵寄赵伯坚二首 其二

宋代 张耒

相思何处望,月阁对南堂。念子犹记我,怀君时举觞。

可能思颍好,端是种花忙。閒说河阳政,佳哉副所望。

至后早赴馆二首

宋代 张耒

城围残雪寒催晓,宫近晴云暖欲春。
谁觉风光添一线,玉壶漏水报鸡人。

采石阻雨寄宣城故人二首 其二

宋代 张耒

閒云浓淡作朝阴,柳色江头春已深。谁为宣城故人说,依依祇似去年心。

永宁赴晁应之见招赏花途中遇雨

宋代 张耒

行云浓淡日无辉,轻雨飘飘点客衣。
马上漫郎醒复醉,一杯容易送春归。

白乐天有渭上雨中独乐十馀首仿渊明予寓宛丘居多暇日时屡秋雨仿白 ...

宋代 张耒

寒极则有暑,晦久则有明。开辟迄今兹,此理信可凭。

炎炎者易灭,巍巍者必倾。圣智无奈何,况此愚昏氓。

设罗以猎兽,切骨陷其膺。重势以镇物,悬绝压其肱。

纵使贲与育,力有不获呈。物情千万变,可尽得经营。

不如寂寞士,葛带而兰缨。无求复无忧,容貌甚和平。

况兹积雨馀,秋气日姿清。悠然有佳兴,美酒时一倾。

同陈器之题迎福院轩

宋代 张耒

东风吹面酒楹樽,腊后一番梅柳新。
残雪作寒山向晚,横烟不动野浮春。
地留京洛豪华气,川带秦韩战伐尘。
今古悠悠君莫问,只应沈醉是天真。

谢钱穆父惠高丽扇

宋代 张耒

三韩使者文章公,东夷守章亲扫宫。清严不受橐中献,万里归来两松扇。

六月长安汗如洗,岂意落我怀袖里。中州剪就霜雪纨,千年淳风古箕子。

早起二首 其一

宋代 张耒

沧江初夜雨翻盆,将晓风声战乱云。篱下寒鸡鸣晓苦,老人先起自开门。

寓寺八首 其一

宋代 张耒

门外清泉浸稻畦,西南脩竹作城埤。川平林断空明处,却有遥山作翠眉。

三月小园花已谢独芍药盛开

宋代 张耒

霭霭春日晚,寂寂新阴繁。
千红与万紫,盛极一时阑。
西堂晚芍药,百萼乘露鲜。
红妆诸美人,锦绣富春妍。
东风时过之,舞态低昂翻。
折赠怀溱洧,感之为三叹。

预作冬至

宋代 张耒

紫坛曾从奠琳琅,亲被天人玉冕光。
今日黄州山下寺,五更闻雁满霜林。

书初凉夜至将晓

宋代 张耒

秋房灯火清,人语久已寂。人远不闻更,警柝鸣未息。

横参已入地,斗柄当天直。乃知三更中,市廛已寂历。

我时守书几,磨墨倾砚滴。反覆小学书,昏目如芒刺。

试寻邻房僧,鼻鼾背负壁。体劳径就枕,冷梦分南北。

觉来寺钟鸣,僧礼像前席。须臾闻梵呗,木鱼如叩石。

举头视东牖,朝日已淡白。反身起披衣,神爽健筋力。

亟来酒瓮边,侧听声唧唧。

所居有梅一株在堂东荒秽中正月二十六日已谢矣二首 其一

宋代 张耒

平生常恨逢梅少,及对江梅无好诗。寂寞荒山少风味,直须云鬓插斜枝。

有所叹五首 其二

宋代 张耒

饥儿无食偷邻桑,主人杀儿尸道傍。母兄知儿死不直,行哭吞声空叹息。

生重于桑亦易明,何为以身邀所轻。没身毫釐易其死,世上谁非窃桑子。

次韵曾存之直

宋代 张耒

曾郎风尘表,不似宰官身。吏舍数竿竹,凿池水粼粼。

此君不可疏,亦复未易亲。虚心澹相授,颇似南郭邻。

我知王子猷,正是君辈人。

同器之游大宋陂值雨

宋代 张耒

微云护日晓阴阴,春去馀芳尚可寻。诗倚醉豪连卷写,酒逢勍敌百分斟。

山光左右双屏画,雨脚峥嵘万羽林。沙路晚晴归马疾,一梳新月上烟岑。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其八

宋代 张耒

愈老愈嗜酒,益醉益自然。两人同坠车,醉者乃得全。

我不但醉酒,天和醉心源。当其醉甚时,更类痴与顽。

赠吴孟求承议二首 其二

宋代 张耒

我非初平叱羊口,江中浪作群羊走。金山五日厌僧粥,挥榜瓜洲缆古柳。

晨兴但怪妻孥喜,故人致馈罗盘缶。起倾残榼得馀沥,洗盏再酌开蓬牖。

风云惨淡秋已严,桑榆摇落山初瘦。军厨醇味尚烦公,应记疏慵穷太守。

舟行六绝 其六

宋代 张耒

渡头烟雨欲昏天,湾畔枯桑系客船。风打篷窗秋浪急,一杯寒酒夜深眠。

张耒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527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