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夜步堤上三首

夜步堤上三首

宋代 陈与义

世故生白发,意行无与期。
平生木上座,临老始相知。
月中生岸永,岁暮河流迟。
留侯庙前柳,叶尽空离离。
百年信难料,剩赋奇绝诗。

诗人陈与义的古诗

贞牟书事

宋代 陈与义

留侯辟谷年,汉鼎无余功。
子真策不售,脱迹市门中。
神仙非异人,由来本英雄。
抚世独余事,用舍何必同。
眷此贞牟野,息驾吾其终。
苍山雨中高,缘草溪上丰。
仲春水不丽,禽鸣清昼风。
祸福两合绳,既解一身空。
荣华信非贵,寂寞亦非穷。

留别康元质教授

宋代 陈与义

腐儒身世已百忧,此去行年岂堪记。
岳阳楼前一杯酒,与子同州复同味。
洞庭秋气运苍梧,天高地远鱼龙呼。
莫倚仲宣能作赋,不随文若事征途。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宋代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登城楼

宋代 陈与义

去年梦陈留,今年梦邓州。
几梦即了我,一笑城西楼。
新晴草木丽,落日淡欲收。
远川如动摇,景气明田畴。
百年几凭栏,亦有似我不。
城阴坐来失,白水光不流。
丈夫贵快意,少住宽千忧。
归嫌简斋陋,局促生白头。

题持约画轴

宋代 陈与义

日落川更阔,烟生山欲浮。
舟中有闲地,载我得同游。

游东岩

宋代 陈与义

散策东岩路,梦中曾记经。
斜晖射残雪,岩谷遍晶荧。
鸦鸣山寂寂,意迥川冥冥。
乘兴欲穷讨,会心还少停。
新晴远村白,薄暮群峰青。
危途通仙境,胜日行画屏。
乘独冷一念,将期朝百灵。
不同南涧咏,悲慨满中扃。

舍弟踰日不知雪势密因再赋

宋代 陈与义

密雪来催诗,以怪子不作。
蔽天白漫漫,谁辨鹭与鹤。
坐令天回笑,未受风作恶。
急飞既繁丽,缓舞尤绰约。
稍积草木上,断缟莽联络。
终然要白日,印彼葵与藿。
满眼丰岁意,空诗信难酢。
慎勿辞典衣,已不虑填壑。

九月八日戏作两绝句示妻子 其二

宋代 陈与义

小瓮今朝熟,无劳问酒家。重阳明日是,何处有黄花。

寄题商洛宰令狐励迎翠楼

宋代 陈与义

西来金衣鹤,书落汝水湄。
云霞映道路,中有迎翠诗。
遥知五斗粟,未办买山资。
政要百尺楼,了此浮天眉。
森然诗中画,想见凭栏时。
朝曦与暮霭,百变皆令姿。
君方领此意,簿书何急为。
众手剧云雨,唯山不瑕疪。
当年四老翁,视世轻於芝。
坐令山偃蹇,不受人招麾。
谁欤楼中客,俯仰与山期。
顾要君折腰,督邮真小儿。
因之感我意,故岩归已迟。
便携灵运屐,不待德璋移。

再赋 其一

宋代 陈与义

西园芳气雨馀新,唤起亭中入定人。为报使君多酿酒,梅花落尽不关春。

茅屋

宋代 陈与义

茅屋年年破,春风岁岁来。
寒从草根退,花值客愁开。
此序添诗卷,乾坤进酒杯。
片云无思极,日暮却空回。

寥落

宋代 陈与义

寥落洞庭野,微风泛客裾。
袁宏咏史罢,孙登清啸余。
月明流水去,夜静芙蓉舒。
城郭方多事,野兴一萧疏。

道山宿直

宋代 陈与义

离离树子鹊惊飞,独倚枯筇无限时。
千丈虚廊貯明月,十分奇事更新诗。
人间路绝窗扉语,天上云空阁影移。
遥想王戎烛下算,百年辛苦一生痴。

和颜持约

宋代 陈与义

半篙寒碧秋垂钓,一笛西风夜倚楼。
多少巫山旧家事,老来分付水东流。

玉堂儤直

宋代 陈与义

庭叶珑珑晓更青,断云吐日照寒厅。
只应未上归田奏,贪诵楞伽四卷经。

醉中至西径梅花下已盛开

宋代 陈与义

梅花乱发雨晴时,褪尽红绡见玉肌。
醉中忘却头边雪,横插繁枝归竹篱。

十七日夜咏月

宋代 陈与义

月轮隐东峰,奇彩在南岭。
北崖草木多,苍茫映光景。
玉盘崖微露,银浪泻千顷。
岩谷散陆离,万象杂形影。
不辞三更露,冒此白发顶。
老筇无前游,危处有新警。
涧光如翻鹤,变态发遥境。
回首房州城,山中夜何永。

心老久许为作画未果以诗督之

宋代 陈与义

布衲王摩诘,禅余寄笔端。
试将能事迫,肯作画工难。
秋入无声句,山连欲雨寒。
平生梦想处,奉乞小巑岏。

法驾导引 其三

宋代 陈与义

帘漠漠,帘漠漠,天澹一帘秋。自洗玉舟斟白醴,月华微映是空舟。

歌罢海西流。

山居二首

宋代 陈与义

点检行年书阀阅,山中共赋几篇诗。
如今未有惊人句,更待秋风生桂枝。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42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