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减字木兰花·枷花搦柳

减字木兰花·枷花搦柳

宋代 张孝祥

枷花搦柳。知道东君留意久。惨绿愁红。憔悴都因一夜风。轻狂蝴蝶。拟欲扶持心又怯。要免离披。不告东君更告谁。

诗人张孝祥的古诗

奉陪宣守任史君谒昭亭神祠 其二

宋代 张孝祥

丰年已卜稻如京,雪尽春从草际青。竹里红旗行点点,松间白塔见亭亭。

暖回宿麦开寒色,风约疏梅度晚馨。却忆宣城李太白,也将诗句掣斋铃。

和韩中父 其一

宋代 张孝祥

天入南郊白,云连朔野昏。弼臣开盛府,殇虏哭新魂。

闻道通轺传,何当拜寝园。荒寒岁将晚,愁绝更堪言。

和如庵 其一

宋代 张孝祥

厌听诸方三昧禅,却思夜雨对床眠。欲知千偈如翻水,看取朝来绿涨川。

题夏氏庄

宋代 张孝祥

平湖漠漠雨霏霏,压水人家燕子飞。欲向湖东问春色,杏花无数点征衣。

登马氏永宁阁和朱漕元顺分韵

宋代 张孝祥

佛宫昔谁营,犹挟盖世气。应惭割据丑,稍识苦空味。

重檐隐白日,隆栋涌金地。耽耽壁间像,尚可将千骑。

乡来歌舞处,荒棘拥城雉。惟此悲愿成,历劫更兴起。

横撞钟万石,妙响警昏醉。忆当风雪辰,兹事实经始。

老僧喜成就,膜拜颡有泚。唤客馔伊蒲,斋房颇深邃。

空岩才跬步,不往独何谓。径携双竹杖,脚力勇难制。

绣衣两使者,风谊我所畏。相逢瘴海上,此乐岂天惠。

山林与心会,风月可回施。聊乘簿书隙,拚此一日费。

摩挲水边石,胜处欲专美。不用濡漆书,公诗即行记。

入桂林歇滑石驿题碧玉泉

宋代 张孝祥

百折崎岖岭路头,一环清駃石间流。须君净洗南来眼,此去山川胜北州。

菩萨蛮(舣舟采石)

宋代 张孝祥

十年长作江头客。樯竿又挂西风席。白鸟去边明。楚山无数青。
倒冠仍落佩。我醉君须醉。试问识君不。青山与白鸥。

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

宋代 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龟万叠,汹汹欲崩空。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筋,此地独从容。洗了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秦城

宋代 张孝祥

堑山堙谷北防胡,南筑坚城更远图。桂海冰天尘不动,那知垄上两耕夫。

和如庵 其二

宋代 张孝祥

不谈世法不谈禅,彻晓齁齁一觉眠。个里神通元不小,回风急雨震山川。

以水仙花供都运判院 其一

宋代 张孝祥

十月西湖冰齿凉,梅间松下小齐房。幽芳靓色天为笑,落莫南来也自香。

浣溪沙(同前)

宋代 张孝祥

康乐亭前种此君。重来风月苦留人。儿童竹马笑谈新。
今苦孟士仍好客,政成归去眷方新。十眉环坐晚妆匀。

题浊醪赋后

宋代 张孝祥

仇公昔钓璜,乃得丹灶术。闭门养真火,赣瓮酿新秫。

酒熟分四邻,丹成活千人。穷巷不改乐,一室长如春。

我知酒中仙,岁晚当得度。乘云见东皇,请诵浊醪赋。

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 其二

宋代 张孝祥

玉节南来两使星,埋轮折槛有家声。不嫌斋榜民为重,去国当时一叶轻。

刘倅示崇宁上舍题名翰林其父也

宋代 张孝祥

崇宁天子开皇极,发挥神谟诏群辟。十八学士天与力,攀鳞附凤才一日。

翰林尚书古遗直,不作三公奄窀穸。当时盛事刊乐石,后五十年已今昔。

令我再拜三叹息,尚有之子似世德,不羸其躬且赫奕。

水调歌头(送谢倅之临安)

宋代 张孝祥

客里送行客,常苦不胜情。见公秣马东去,底事却欣欣。不为青毡俯拾,自是公家旧物,何必更关心。且喜谢安石,重起为苍生。
圣天子,方侧席,选豪英。日边仍有知已,应剡荐章间。好把文经武略,换取碧幢红旆,谈笑扫胡尘。勋业在此举,莫厌短长亭。

减字木兰花(黄坚叟母夫人)

宋代 张孝祥

慈闱生日。见说今年年九说。戏彩盈门。大底孩儿七个孙。
人间喜事。只这一般难得似。愿我双亲。都似君家太淑人。

踏莎行(荆南作)

宋代 张孝祥

旋葺荒园,初开小径。物华还与东风竞。曲槛晖晖落照明,高城冉冉孤烟暝。
柳色金寒,梅花雪静。道人随处成幽兴。一杯不惜小淹留,归期已理沧浪艇。

菩萨蛮 其十七

宋代 张孝祥

冥濛秋夕漙清露。玉绳耿耿银潢注。永夜滴铜壶。月华楼影孤。

佳人纡绝唱。翠幕丛霄上。休劝玉东西。乌鸦枝上啼。

虞美人(无为作)

宋代 张孝祥

雪消烟涨清江浦。碧草春无数。江南几树夕阳红。点点归帆吹尽、晚来风。
楼头自擫昭华管。我已无肠断。断行双雁向人飞。织锦回文空在、寄它谁。
张孝祥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51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