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玉液池

玉液池

明代 张诩

五月五日彩队出,宫娥粉队争盛饰。龙舟竞渡玉液池,君王沈醉连日夕。

淡荡春风花草香,黄鹂恰恰啼萧墙。当时歌舞游人乐,今日荒苔管夕阳。

诗人张诩的古诗

至虔州会故人蒋中丞诚之先生

明代 张诩

一别中丞二十秋,朋簪今喜盖虔州。西江开府逢新政,南海攀辕忆旧游。

宦辙萍蓬浑莫定,斯文胶漆素相投。乞骸会有重来日,准许江山半饷留。

次韵曹太守海珠寺

明代 张诩

中间一座岿禅宫,四面如山浪拍空。云影不遮仙树碧,波光长映佛灯红。

依稀蓬皛移尘外,绰约金山在眼中。阅盖兴亡知几代,谁能回首问苍穹。

别金陵用前韵

明代 张诩

万里驱驰缴部符,高明还察此情无。晨披江雾朝陵土,晚束秋装别帝都。

进退无过经济计,栖迟久绝利名图。肯将小节亏终始,累世承恩忝作儒。

罗浮别董东湖

明代 张诩

凭高一望出氛埃,多少江山眼底开。宇宙无穷双目短,不知何处是天台。

刘王冢

明代 张诩

锢泉欲奚为,铸金亦徒尔。人生陌上云,伯业东流水。

湖亭与翁山对酌

明代 张诩

栖迟不必华山巅,酿熟磁杯与客传。半饷剧谈花坞日,两人深坐竹林烟。

此生聚散浮云耳,举世升沉春梦然。一醉忘情君便得,不须回首问苍天。

粤江四首

明代 张诩

长江东下浪如山,阅尽人间几兴废。萧寺门前水更深,碧波半是离人泪。

别罗公旦佥宪还任贵州

明代 张诩

使车明日又西南,尊酒离筵各尽酣。故里流连温旧好,盛时经济见高谈。

近海潮头天外白,入湘山色雨中蓝。相思他日知何限,莫惜逢人数寄缄。

谢人惠菊

明代 张诩

霜欺雪压意安闲,中有贞心不怕寒。万紫千红零落后,一株谁遣到骚坛。

啜武夷春芽怀督府林公竹田

明代 张诩

仙家春茗摘鎗旗,盏水烹来是上池。如此精华如此味,玉川到死不曾知。

祠庙南海庙

明代 张诩

江湖信有沧溟大,天地长溟此庙新。一代碑文韩愈古,千年封号本朝真。

波罗影外迎初祖,铜鼓声中格远人。十雨五风神是主,愿昭灵贶答皇仁。

月夕独酌二首 其一

明代 张诩

近来天地少闲人,偶此倾杯对月真。啼鸟未知秋过半,落花犹错认残春。

桃洞

明代 张诩

隔洞杳长津,桃花岁岁新。时时觌毛女,怕是避秦人。

刘王花坞

明代 张诩

刘王僭号乾亨初,金羊游幸驾云车。近者月峡远禹馀,更有花坞藏名姝。

桃花落水如锦铺,紫衣霞裾引女巫。琼仙花貌西施都,廷琄忠胆伍子胥。

剑树刀山纣不如,听谗杀忠类阖闾。清歌妙舞恰欢娱,一夜芝囷生墙隅。

野兽触宫羊吐珠,井石立行百步馀。百花回首化蓁芜,已见麋鹿游姑苏。

东厓为侍御周襄虞先生题

明代 张诩

一厓高控浙东西,上柱东东下映溪。秋色迥连沧海阔,晚晴偏觉万山低。

擎天终古何由壤,拔地无阶岂易跻。我欲振衣酬仰止,钱塘烟水搒舟迷。

次韵答江桂轩宪副见示四首 其二

明代 张诩

秋光荡漾此无涯,花既婆娑鸟亦嗟。茅屋松林映秋水,石门何谢鹿门家。

三峰诗 其三

明代 张诩

罗浮起沧海,大洞天浩浩。招手兹三峰,交结胜管鲍。

终古两昂藏,一气通旻昊。无穷仁寿福,力为苍生造。

大忠祠三首 其三 张太傅

明代 张诩

卞彪磔舌真应见,南海奔波意却深。死节保孤程杵任,青天白日陆张心。

瓣香祝处舟从覆,大运穷时力不任。二百年来还俎豆,海山猿鸟谩哀吟。

次韵翟宪副登粤秀山

明代 张诩

昔人当此歌还舞,那知今作禅林幽。因山筑台几十仞,绮罗烂熳青云头。

伯图一逐春云散,建节衮衮来诸侯。兴公每作长往意,安石或蕴苍生谋。

白云悠悠自来去,高风一堕三千秋。梵王宫殿半风雨,中间擅越谁继修。

兴废百年如走马,光阴多少逐东流。争似仙境不在远,往往泛海寻丹丘。

只如此山在城郭,上有仙迹下龙湫。风月连床禅味淡,松风一径翠烟浮。

我家此去才咫尺,瘦藤扶病每冥搜。观迹虽同鹿门隐,壮心犹抱魏阙忧。

姑苏瞿公真磊落,一掬和气春云浮。法星几载照南粤,硕德宜作济川舟。

居官只饮广州水,寻幽还慕远公俦。伤心烽火频年起,四望茫茫郭垒稠。

斯民凋瘵若大旱,碧天怅望云油油。昔人论治亦可畏,廉耻道丧此其尤。

履霜为戒贵在早,未及风雨宜绸缪。但于一念在经济,浮云富贵非所求。

浩歌长赋岂不能,肩舆或可陪鸣驺。一榻在公知不少,高谊愧我非周球。

别宪长方松厓

明代 张诩

宪使秋过粤水滨,昔年遗爱在吾人。入城丹荔还遮道,都是甘棠一树春。

张诩

张诩

(1455—1514)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19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