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漏泽园

漏泽园

明代 张诩

白骨已成尘,游魂散归寂。不似古战场,风雨声啾唧。

诗人张诩的古诗

挽卑牧先生

明代 张诩

南楚此人杰,初官来守滁。救荒无饿莩,广蓄有储胥。

借寇恩仍许,思何事不虚。剖符兵甲地,露冕雪霜途。

狱断空冤滞,衙居仅釜鱼。便民甘受祸,为国直忘躯。

力可排高岳,襟还隘远湖。陶园巾洒落,洛社鬓萧疏。

积德缘先世,传家见凤雏。显扬期在此,元凯佐唐虞。

云母井六首 其五

明代 张诩

紫云何处耸三台,第见千门万户开。别去井边遗一舄,不知谁解着将来。

零丁洋

明代 张诩

回首零丁洋,红轮忽西坠。不照孤臣心,空堕孤臣泪。

洸口二首 其二

明代 张诩

昔年洸口一鸱夷,影响千秋迹不移。南去北来无了日,水光山色有馀悲。

赠董少参

明代 张诩

力解新藩佐,羞弹旧豸冠。十年淹岭表,归日逼冬残。

家傍天台秀,人寻洛社欢。子孙谁不念,遗以鹿门安。

周节妇祠

明代 张诩

周家女儿古贞烈,平生自贞孤鸾洁。贞翼惟齐鸑鷟飞,同心兼得关睢别。

绿林虽豪敢犯之,佯作温柔向渠说。回头白璧已沈波,绿林睨之惊欲绝。

桃花脸上春风生,争料胸藏一寸铁。贞魂应不逐飘风,定作厉鬼将冤雪。

至今兰石海为清,中有秋波照寒月。

月夕独酌二首 其一

明代 张诩

近来天地少闲人,偶此倾杯对月真。啼鸟未知秋过半,落花犹错认残春。

二献祠二首 其二 崔清献

明代 张诩

腥尘常日半人寰,已见清泉白石闲。疏上不缘轻富贵,赋成非是恋江山。

九重屡遣温言速,八十惟辞旅力悭。今古人心岂相远,此风端自二疏还。

次韵答柳汝澜

明代 张诩

亲遇金华老牧羊,囊收六合一毫芒。何时再入西湖路,对榻张灯话武昌。

次韵答江桂轩宪副见示四首 其二

明代 张诩

秋光荡漾此无涯,花既婆娑鸟亦嗟。茅屋松林映秋水,石门何谢鹿门家。

次韵杨京兆子山赠别

明代 张诩

瞻阙留都更谒陵,一朝趋命岂无名。头颅六十丹心在,客路三千白发明。

短疏血诚天可扣,暮年诗社事堪成。赠言惭愧杨京兆,知我曾无一念生。

慈元殿

明代 张诩

厓山尚说慈元殿,死事多传杨太妃。势力尽消名分在,江山犹是主人非。

伤心北骑腥尘满,回首西山日色微。一自沧波沈玉后,贞风人叹古来稀。

丞相书院 其二

明代 张诩

嘉鱼场左有书院,说是连人祀魏公。三百年来扶社稷,一场春梦又成空。

苍厓为侍御周襄虞先生题

明代 张诩

一厓高控浙东西,上柱苍苍下映溪。秋色迥连沧海阔,晚晴偏觉万山低。

擎天终古何由壤,拔地无阶岂易跻。我欲振衣酬仰止,钱塘烟水搒舟迷。

兴圣寺

明代 张诩

膏火人间遍,烟霞物外寻。人须离苦海,鸟亦傍丛林。

见佛宁为佛,传心欲了心。偶来兴圣寺,像外睹威音。

赠罗蘖山方伯入觐

明代 张诩

海国秋风搅树声,粤山粤树送君行。八年四海维藩誉,万里长驱入觐情。

已见东南悲树火,还闻西北事经营。高材端合为时用,安得如前谷口耕。

次韵答陈悦之见示二首 其二

明代 张诩

谩说秋光处处同,眼前烟水得随公。醉来共把君山笛,吹入洞庭秋月中。

十贤堂

明代 张诩

览秦佗之故墟兮,风气攸墟而固藏。山川盘结而崇峍兮,延袤十里之修城。

携絮酒以展敬兮,登十八贤之祠堂。繄肇晋而迄宋兮,伟诸公脩德之相望。

吴宋二李二卢兮,与夫孔萧而滕王。是为十贤兮,咸以职业而显扬。

复有八贤为潘向兮,与余魏二陈而邵张。瞻典刑之具存兮,抚载籍而增伤。

嘅淳风之日颓兮,民趋靡而奔厖。重以悍吏之罗织兮,室家啼饥而号寒。

穷亡憔悴已无聊兮,仍骨髓之是剜。皇穹作愤怒之色兮,太阳黯淡而不明。

怀诸公之遗爱兮,寔蘩禧而夥庆跽飏。言以揽涕兮,念赤子之彷徨。

羌彼贪墨而偾政兮,胡不泚颡而汗背。夫何风雨摧败而不葺兮,坐视为草莽之堙塞。

先贤遗躅弃而不顾兮,其为政固可知也。顾蠢蠢其何辜兮,独不沾膏泽之遗也。

言及兹而兴喟兮,叹诸公之不可期也。安得起诸公于九原兮,为吾民之父师也。

去诸公奚啻千祀兮,何人俎豆于其祠也。胥起而振迈之兮,庶有以慰吾民之思也。

南濠二首 其二

明代 张诩

卷帘罗绮艳仙桃,百粤风烟接巨鳌。莎径晚烟凝竹坞,雁迷寒雨下空濠。

南濠二首 其一

明代 张诩

万事伤心在目前,月光如水水如天。

春风掩映千门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张诩

张诩

(1455—1514)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19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