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欧元圭二首 其一

次韵欧元圭二首 其一

明代 张诩

如许清才属妙龄,眼中皂白自分明。一囊风雅包长吉,满纸云烟扫率更。

既把凤歌非楚隐,肯将蚓操是于陵。南游再得真州诀,管使成功似折莛。

诗人张诩的古诗

寄题杜少陵成都草堂

明代 张诩

草堂还照浣花西,千载公神一主栖。遗句我今粗领会,见贤谁此不思齐。

共知诗史宗三百,可但规模扫六迷。人去溪山风月在,枫林依旧子规啼。

兴圣寺

明代 张诩

膏火人间遍,烟霞物外寻。人须离苦海,鸟亦傍丛林。

见佛宁为佛,传心欲了心。偶来兴圣寺,像外睹威音。

赠张秋官公瑞

明代 张诩

栖迹西湖三十年,诸公海内辱称贤。不知虚薄甘持钓,错谓麒麟不受鞭。

使节屡临青壁外,渔船长系绿杨边。新知最苦生离别,明日明年各一天。

祠庙南海庙

明代 张诩

江湖信有沧溟大,天地长溟此庙新。一代碑文韩愈古,千年封号本朝真。

波罗影外迎初祖,铜鼓声中格远人。十雨五风神是主,愿昭灵贶答皇仁。

赠李士达进士

明代 张诩

北来汉使者,秋枉粤山人。遥指飞霞上,青松挂月新。

至虔州会故人蒋中丞诚之先生

明代 张诩

一别中丞二十秋,朋簪今喜盖虔州。西江开府逢新政,南海攀辕忆旧游。

宦辙萍蓬浑莫定,斯文胶漆素相投。乞骸会有重来日,准许江山半饷留。

云母井六首 其三

明代 张诩

弱水蓬莱几浅清,尚缘尘绊恼人情。撒手瑶池归去晚,一场春梦又分明。

高凉郡判吴君遗鹤

明代 张诩

宴乐亭台近落成,谁将一鹤伴孤生。秋深月长青田影,日上风传碧落声。

对客舞时誇独步,穿松行处号双清。高凉半剌平生契,知我元无玩物情。

和陶饮酒十首 其八

明代 张诩

此道没人我,那知非与是。应物如悬鉴,妍丑自毁誉。

孳孳秉智炬,正坐多事尔。愿君取吾言,吾言良不绮。

大忠祠三首 其三 张太傅

明代 张诩

卞彪磔舌真应见,南海奔波意却深。死节保孤程杵任,青天白日陆张心。

瓣香祝处舟从覆,大运穷时力不任。二百年来还俎豆,海山猿鸟谩哀吟。

至日怀吉夫侍御

明代 张诩

尽日蒙头岩户扃,停云何处最关情。坐忘自觉元和复,梦破谁知宠辱惊。

短榻风连南岳秀,长筇月漾粤江清。何时载酒偿前约,看竹亭修近落成。

周节妇祠

明代 张诩

周家女儿古贞烈,平生自贞孤鸾洁。贞翼惟齐鸑鷟飞,同心兼得关睢别。

绿林虽豪敢犯之,佯作温柔向渠说。回头白璧已沈波,绿林睨之惊欲绝。

桃花脸上春风生,争料胸藏一寸铁。贞魂应不逐飘风,定作厉鬼将冤雪。

至今兰石海为清,中有秋波照寒月。

慈元殿

明代 张诩

厓山尚说慈元殿,死事多传杨太妃。势力尽消名分在,江山犹是主人非。

伤心北骑腥尘满,回首西山日色微。一自沧波沈玉后,贞风人叹古来稀。

二献祠二首 其二 崔清献

明代 张诩

腥尘常日半人寰,已见清泉白石闲。疏上不缘轻富贵,赋成非是恋江山。

九重屡遣温言速,八十惟辞旅力悭。今古人心岂相远,此风端自二疏还。

越桥

明代 张诩

一水通沧海,长虹跨碧川。往来多犊载,去住或渔船。

百货日中市,千金酒处捐。风前歌窈窕,月下舞婵娟。

烽火何年起,纷华一旦迁。平铺疑鹊翼,驱使借神鞭。

风景依稀是,欢娱不似前。一间亭子里,胜迹有碑镌。

送骆明府督饷西征

明代 张诩

大举群凶指顾戡,酂侯责顾付君担。经纶南海民情便,生长西陲武略谙。

舟破潮头天外白,旆摇山色雨中蓝。想应归日新亭就,杯酒军机坐细谈。

赠王司谏文哲奉使北还兼柬吴世美司谏

明代 张诩

李泌当年一献身,岂无高楫济长津。观风夷夏诗多采,补阙朝廷疏屡陈。

阿阁九苞回彩凤,急风千丈挺霜筠。因君却忆吴司谏,曾以龙光射钓纶。

远华楼

明代 张诩

远华楼前百花开,金鞭紫花嘶将来。明眸皓齿绝世艳,玉箫金管振天哀。

远华楼前百花落,夜夜楼头吹画角。笙歌声断昼沈沈,烟草愁生春漠漠。

花开花落自年年,今日繁华非复前。尘世几人能得仙,古来无恙此山川。

草芥功名何足觅,浮云富贵终何益。君不见漳河铜雀起秋风,洛下铜驼在荆棘。

离宫

明代 张诩

徐福楼船不见还,茂陵松柏亦摧残。区区恩赦何为者,也向离宫学炼丹。

泰和舟中怀罗道源少参

明代 张诩

舟泊临江喜再逢,联舟相再过邻封。百年友道诗篇里,千里乡情酒盏中。

满腹经纶缘此见,一腔春意为谁浓。无因写得相思句,尺牍秋风寄便鸿。

张诩

张诩

(1455—1514)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19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