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园居六十章 其三十八

园居六十章 其三十八

明代 张萱

疏水为园已廿年,每防波撼芮虞田。双池蓄水鱼千石,不学陶朱师计然。

诗人张萱的古诗

秋日园居口号六十章 其二十二

明代 张萱

一顷豆萁秋万顷,莫言竹下行厨冷。疗饥尚可宿舂粮,客来更有鸣牙饼。

吴昌期以便面二诗见访时支枕却扫不能晤对用来韵奉答 其二

明代 张萱

年来同调乏阴何,珍重朱华咏绿萝。君是畸人二亦少,我原长物一犹多。

名山副墨身为蠹,上国悬书橐是荷。自笑子云玄尚白,多君问字亦经过。

寿何和阳参戎

明代 张萱

□□□□□□栾,上将星明紫气团。一□雄心曾报主,千秋大业独登坛。

旌旗昼偃鲸波息,号令霜飞虎帐寒。尊酒与君称寿毕,长缨何日系三韩。

园居六十章 其四十七

明代 张萱

黄鸟缗蛮雨露柯,白羊点缀小儿坡。莫教窗蠹常潜蝎,且任墙涎共缀蜗。

七夕词 其一

明代 张萱

弦月初升玉漏微,箱牛辍轭织停机。莫言隔岁才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归。

题董玄宰见赠九岳长青图 其一

明代 张萱

遥闻十岳镇齐州,结发曾期汗漫游。却笑白头犹未到,窜身惟在一罗浮。

自葛阳驰广济驿轺中即事 其九

明代 张萱

生计年来喜渐多,旋栽乌桕旋婆娑。担头新蜡浑如雪,卖与朱门照绮罗。

园居六十章 其六

明代 张萱

两肩白发老园公,饮犊林边伴牧童。笑语去时花影外,笛声归处月明中。

题周□□西园雅集卷 其一

明代 张萱

记得西园画本真,公麟妙笔已传神。于今我亦西园主,却欠公麟十六人。

庚午守岁戏笔

明代 张萱

西园公,无名氏,老向人间亦徒尔。六身二首是耶非,人说明朝七十四。

七十四,可若何,一不为少百不多。踽踽凉凉心悄悄,行吟泽畔空婆娑。

觌面相逢人不识,缩踵却行犹畏迹。莫怪穷猿好择林,自是放豚难入笠。

非仙非佛亦非儒,半农半圃半樵渔。有时冠履自桎梏,儿童笑唾鬼揶揄。

自惜当年好身手,转瞬如何成老丑。头童齿落面冻梨,两足蹒跚柳生肘。

目昏耳聩非故吾,掉头不受人招呼。昔为长物今弃物,止有一口常胡卢。

终日胡卢有何意,傀儡登场满街市。一双白眼瞪不开,两豆何妨坚塞耳。

尚留一腕能匠心,赋成不换长门金。据梧时读太昊易,拥膝惟赓梁甫吟。

今夕何夕云除夕,儿女灯前皆绕膝。柏酒椒盘争献翁,愿翁百岁皆康吉。

翁言尔且打灰堆,如意今从彭蠡来。餔糟请共醉司命,沿街更莫卖痴呆。

痴呆还与阿翁买,买得痴呆长自在。痴呆若早还阿翁,何致胸中常磊磈。

问翁何事耳失聪,鹖冠免洗将无同。烱烱欲收岩下电,得无负此青方瞳。

知翁视听故无患,聪明自误常嗟叹。雷霆过耳若罔闻,不放乾坤入吾眼。

阿翁好语儿与孙,今宵婪尾须盘桓。李畋深宵喧嚗竹,山魈白昼如云屯。

虎皮金目竟何益,自昔高明鬼瞰室。且将竿燎照污邪,共祝明年瓶满粒。

儿孙酒罢休嗷嗷,副在名山付汝曹。有口须吞豫让炭,疗饥不乞于陵螬。

园公名氏亦难记,交绝途穷踪迹秘。但闻常入鸟兽群不惊,可是崇祯四年混沌氏。

题谢樗仙泉石馀清图 其一

明代 张萱

云根礧砢水铿鍧,曾与烟霞共结盟。一段秋光浑沁骨,沧浪何必濯尘缨。

非水居告成六月七日迎诸君子及诸歌姬同汎赋此代柬 其一

明代 张萱

双桡上下且从流,为采芙蓉出蓼洲。奏伎喜同玄圃汎,寻源共续武陵游。

绛虹桥畔飞青雀,香玉林前狎白鸥。已办一尊聊避暑,□看榕水蜃为楼。

赠月儿 其四

明代 张萱

刺史空闻说断肠,胸前雪妒鬓边霜。心情忍作秋云薄,一任飞花自主张。

赠别谢大行友可社丈擢南北部 其八

明代 张萱

江空日落凤台寒,片片浮云好独看。为语当年李供奉,登台不必望长安。

南总铺喜晴 其一

明代 张萱

马头晓日喜曈曈,积雪全消大小红。谁扫阴霾送晴煖,东皇昨夜倩西风。

用前韵赠李文娥歌姬 其一

明代 张萱

无端老子出花关,转入花丛便不閒。卧对玉兰春梦起,阳台又在一重山。

园居六十章 其三十

明代 张萱

林边一水水边山,象岭骊峰几席间。无数烟鬟新沐雨,似勾诗债向柴关。

曾元陟铿然亭宴集同陈用休韩伯举舍弟仲蔚分韵赋 其一

明代 张萱

迢遥谁着旱龙鞭,曲槛疏棂落日前。醉看愧非王子侣,团圞空自赋铿然。

再用集生太史韵

明代 张萱

桃蹊松磴百花埋,轻煖轻花日夕佳。澹荡春光添客况,芬蒀野色满中怀。

冲关夺角文楸局,数豆寻脂画舫斋。山水清音足玄赏,埙篪迭奏更和谐。

秋日园居口号六十章 其四十六

明代 张萱

鸡群一入羽毛铩,为叹德衰长抑噫。阿巢秋老复来嬉,琅玕实满清凉界。

张萱

张萱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