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甲戌夏六月目病自悼 其二

甲戌夏六月目病自悼 其二

明代 张萱

胸中虽正眸今眊,阳里东门病共怜。忆昔逢人能白眼,何时披雾睹青天。

停镳客少论文酒,辍笔囊无卖赋钱。心力亦思留目力,离娄须结再生缘。

诗人张萱的古诗

丙子元日

明代 张萱

新年老态复何如,眸眊身闲不曳裾。糊口幸饶数瓶粟,添丁喜获五明珠。

尊开有客问奇字,酒罢呼儿读古书。环荐辛盘喧贺岁,孙曾绕膝老眉舒。

五石匏告成用玄真子韵志喜 其一

明代 张萱

万顷烟波一叶飞,春江新涨荻苗肥。风满笠,露盈衣,桃花深处问津归。

七夕词 其二

明代 张萱

促夜频惊转斗杓,双星脉脉绛河遥。相逢最恨雕陵鹊,一岁填河止一宵。

秋日园居口号六十章 其十四

明代 张萱

秧马不骑牛解韅,草黄日会秋原狝。老□此日足肥甘,雉羹鹿炙山豚脔。

元日试笔柬同社七子

明代 张萱

晴开高阁坐氤氲,綵笔凌霄染五云。隔岸柔风匀槛柳,半帘新雨湿阶芸。

玉衡甲应三元历,银汉魁联七曜文。欲问明年花信好,今朝春色且平分。

题兰萱石供图寿朱太史元价母夫人七十

明代 张萱

女皇炼石驱神工,三十六鼎烧天红。中有一拳不敢炼,孤根直插蓬莱宫。

顽碧矗云何嵂崒,瞱瞱神芝三秀茁。璚膏万斛挹天潢,泻向孤根种丹棘。

四垂六趺相新鲜,绕足丛兰春正妍。瑶图已貌邀云笔,共献琼林第一仙。

此图云自蓬莱至,阿母曾烦青鸟使。北堂春永已忘忧,不为执殳思树背。

天南嫠彩日缤纷,宫锦翩翩介上尊。莫问如山并如海,且誇宜子更宜孙。

止园主人以双鹤诗三章见示用来韵奉酬病目命笔不足存也 其三

明代 张萱

何来羽客日连翩,犹记涂连入贡年。髓应成骨同丹转,翮已开轮照雪鲜。

皓皓知为君子化,昂昂岂受世人怜。西园亦有和阴者,接响联飞榕水烟。

癸亥榕溪灯夕谣 其一

明代 张萱

金银宫阙满人间,移得蓬莱第一山。为忆汉宫祠太乙,不知徐福几时还。

园居六十章 其四

明代 张萱

村酿初香何处酤,青帘遥指隔重湖。自喜寻常无酒债,却怜衰懒有诗逋。

南总铺喜晴 其一

明代 张萱

马头晓日喜曈曈,积雪全消大小红。谁扫阴霾送晴煖,东皇昨夜倩西风。

题稀龄得雄卷贺车宜仲内兄七十举子

明代 张萱

羊鹤山人年七十,步履如飞尤健食。两肩覆雪自丝丝,满颊渥丹何熠熠。

人言君是地行仙,泉石优游不记年。曾从芝隐朝黄阙,曾向桃康弄紫烟。

晚岁移居珠海曲,拾得蚌胎千万斛。一珠在掌百不忧,照乘一珠仍出腹。

蚌老珠呈莫道迟,双珠照耀老传时。携来姹女两三辈,应有金童四五儿。

人世生儿何用蚤,我有七儿殊潦倒。两儿已得两明珠,老年便可开怀抱。

七十生儿世所稀,儿较徐卿更绝奇。何日挂帆会汤饼,为君再赋少陵诗。

丙子人日 其一

明代 张萱

百尺楼前花满庭,秾阴丽日户常扃。忽闻物候为人日,见说吾生是岁星。

老去自怜眸已眊,客来何意眼犹青。缕金人胜聊从俗,笑向西园帖画屏。

自葛阳驰广济驿轺中即事 其五

明代 张萱

门前新柳似人长,飐飐青帘驿路傍。竹屋垆头炤木客,泼醅春酒正堪尝。

种竹 其二

明代 张萱

疏中移密密移疏,欲取清光一抹过。好语旱龙鞭蚤着,春雷已奋莫蹉跎。

秋日园居口号六十章 其十六

明代 张萱

小有园林秋不浅,曾徼白帝回青眼。三径未荒丛菊存,安得陶潜同授简。

奉赠峚翁神慈入觐

明代 张萱

瑞辑天南入望赊,骊峰晴色满蒹葭。云迎鲍靓双凫舄,日丽河阳万树花。

赤县题屏书上考,黄金加玺捧新麻。远臣则壤无长物,惟有罗浮一片霞。

社集□乐寺赋得落日望水

明代 张萱

纷諠寡游豫,延颈澜澳湄。绿杨冠丹阁,藻幄吹凉飔。

沙鸨覆芳洲,潜鳞动沦漪。微波结曾阴,颓阳抗馀晖。

荣光霭澄练,霞绮何纷披。疑有赤玉文,可以告帝谋。

怅彼解佩人,翩翩是耶非。灵珍物自吝,冥契谁与期。

寸阴蹙羲鞭,赴壑忽争飞。冲情托末照,爱景伫光仪。

广陵茱萸湾怀古

明代 张萱

茱萸湾头芦荻花,秋风高日蒸红霞。夜深打鼓负盐去,平潮轧轧鸣归艖。

竹西歌吹杳何许,垂杨两岸黯不语。一声江笛叫江楼,㗲断寒云不知处。

自葛阳驰广济驿轺中即事 其三

明代 张萱

春溪绕屋碧如油,短竹疏篱白日幽。少女竹间呼母彘,老农溪畔饮童牛。

邓玄度佥宪分俸贻书注念笃挚感而赋谢情见乎词

明代 张萱

廛廛廛廛廛廛廛,泽畔行吟有所思。远道一函空谷喜,故人千里草堂资。

休怜矰缴施鸿鹄,却喜烟霞狎鹿麋。梦笔尚存身尚健,赋成不拟楚臣悲。

张萱

张萱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