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家叔

次韵家叔

宋代 陈与义

衮衮诸公车马尘,先生孤唱发阳春。
黄花不负秋风意,白发空随世事新。
闭户读书真得计,戴肴从学岂无人。
只应又被支郎笑,从者依前困在陈。

诗人陈与义的古诗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宋代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入山二首

宋代 陈与义

都迷去时景,策杖烟漫漫。
微雨洗春色,诸峰生晚寒。

书怀示友十首 其五

宋代 陈与义

我策三十六,第一当归田。柴门种杂树,婆娑乐馀年。

是中三益友,不减二仲贤。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

江行野宿寄大光

宋代 陈与义

樯乌送我入蛮乡,天地无情白发长。
万里回头看北斗,三更不寐听鸣榔。
平生正出元子正,此去还经思旷傍。
投老相逢难衮衮,共恢诗律撼潇湘。

蒙再示属辞三叹之余诜赞巨丽无地托言辄依元

宋代 陈与义

书如嘉肴要知旨,区区太冲空咏史。
百年能挂几牛角,火急编摩时亹亹。
柳家文类今无遗,可忍行事空违之。
此书真是群玉府,事辞所不遗毫厘。
子不见刘勰书成要人定,岂但令人愈头病。
偶向车前问沈公,果符梦里随先圣。
两诗入手喜生春,从今护持知有神。
便可缮写持献御,注解不须烦五臣。

九月八日戏作两绝句示妻子

宋代 陈与义

今夕知何夕,都如未病时。
重阳莫草草,剩作几篇诗。

刘大资挽词二首

宋代 陈与义

天柱欹倾日,堂堂堕虏围。
遂闻王蠋死,不见华元归。
一代名超古,千年泪染衣。
当时如有继,犹足变危机。

题牧牛图

宋代 陈与义

千里烟草绿,连山雨新足。
老牛抱朝饥,向山影觳觫。
犊儿狂走先过浦,却立长鸣待其母。
母子为人实仓廪,汝饱不惭人愧汝。
牧童生来日日娱,只忧身大当把鉏。
日斜睡足牛背上,不信人间有广舆。

题水西周三十三壁二首

宋代 陈与义

不管先生巾欲摧,雨中艇子便撑开。
青山隔岸迎人去,白鹭冲烟送酒来。

次韵大光五羊待耿伯顺之作

宋代 陈与义

康州艇子来不急,过岸橹声空复长。
百尺楼头堪望远,淡烟斜日晚荒荒。

游紫逻洞

宋代 陈与义

我不愿封万户侯,愿向紫逻从公游。
郓州溪堂虢州洞,未有退之诗可留。
水近山流清澈底,竹饱千霜节如此。
廓庙之具千金躯,底事便着山岩里。
蒲鞭挂壁一事无,环佩声中了朝晡。
祝融不到林深处,客至五月怀貂狐。
徇华大夫无此乐,从渠遮山用翠幙。
若问此间奇绝处,但道胸中有丘壑。

再赋 其一

宋代 陈与义

西园芳气雨馀新,唤起亭中入定人。为报使君多酿酒,梅花落尽不关春。

观雪

宋代 陈与义

无住庵前境界新,琼楼玉宇总无尘。
开门倚杖移时立,我是人间富贵人。

送客出城西

宋代 陈与义

邓州谁亦解丹青,画我羸骖晚出城。
残年政尔供愁了,末路那堪送客行。
寒日满川分众色,暮林无叶寄秋声。
垂鞭归去重回首,意落西南计未成。

里翁行

宋代 陈与义

里翁无人支缓急,天雨墙坏百忧集。
卖衣雇人筑得墙,不百偷儿披户入。
夜寒干陬不经过,偷儿若来知奈何。
君不见巴丘古城如培塿,鲁肃当年万人守。

九日家中

宋代 陈与义

风雨吴江冷,云天故国赊。
扶头呼白酒,揩眼认黄花。
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
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

秋平咏月

宋代 陈与义

庭树日日疏,稍觉平月添。
推愁了此段,卷我三间帘。
黄花墙阴远,白发露气严。
平生六尺影,随我送凉炎。
踏破千忧地,投老乃自嫌。
尚想采石江,宫锦映霜蟾。
平半赋诗成,起舞鱼龙兼。
办此讵难事,取快端宜廉。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代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赠漳州守綦叔厚

宋代 陈与义

过尽蛮荒兴复新,漳州画戟拥诗人。
十年去国九行旅,万里逢公一欠伸。
王粲登楼还感慨,纪瞻赴召欲逡巡。
绳床相对有今日,剩醉斋中软脚春。

晚晴野望

宋代 陈与义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藂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42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