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

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

宋代 陈与义

爱河漂一世,既溺不能止。
不如淡生活,吟诗北窗里。
肺肝亦何罪,困此毛锥子。
不如友麯生,是子差可喜。
三杯取径醉,万绪散莫起。
奈何刘伶妇,苦语见料理。
不如一觉睡,浩然忘彼己。
三十六策中,此策信高矣。
政使江变酒,誓不涉其涘。
尚须学王通,艺黍供祭祀。

诗人陈与义的古诗

墨戏二首·蕙

宋代 陈与义

人间风露不到畹,只有酪奴无世尘。
何须更待秋风至,萧艾从来不共春。

又六言

宋代 陈与义

未央宫里红杏,羯鼓三声打开。
大庾岭头梅萼,管城呼上屏来。

清明二绝·其一

宋代 陈与义

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客里

宋代 陈与义

客里东风起,逢人只四愁。
悠悠杂唯唯,莫莫更休休。
窗影鸟双度,水声船逆流。
一官成一集,尽付古河头。

同家弟赋蜡梅诗得四绝句

宋代 陈与义

韵胜谁能舍,色庄那得亲。
朝扬一映树,到骨不留尘。

次韵谢吕居仁居仁时寓贺州

宋代 陈与义

别君不觉岁时荒,岂意相从魑魅乡。
箧里诗书总零落,天涯形貌各昂藏。
江南今岁无胡虏,岭表穷冬有雪霜。
傥可卜邻吾欲住,草茅为盖竹为梁。

岸帻

宋代 陈与义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
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

江行晚兴

宋代 陈与义

曾听石楼水,今过邵州滩。
一笑供舟子,五年经路难。
云间落日淡,山下东风寒。
烟岭丛花照,夕湾群鹭盘。
生身后圣哲,随俗了悲欢。
淹旅非吾病,悠悠良足叹。

若拙弟说汝州可居已卜约一丘用韵寄元东

宋代 陈与义

四岁冷官桑濮地,三年羸马帝王州。
陶潜迷路已良远,张翰思归那待秋。
病鹤欲飞还踯躅,孤云欲去更迟留。
盍簪共结鸡豚社,一笑相从万事休。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宋代 陈与义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

宋代 陈与义

爱河漂一世,既溺不能止。
不如淡生活,吟诗北窗里。
肺肝亦何罪,困此毛锥子。
不如友麯生,是子差可喜。
三杯取径醉,万绪散莫起。
奈何刘伶妇,苦语见料理。
不如一觉睡,浩然忘彼己。
三十六策中,此策信高矣。
政使江变酒,誓不涉其涘。
尚须学王通,艺黍供祭祀。

为陈介然题持约画

宋代 陈与义

层层水落白滩生,万里征鸿小作程。
日暮微风过荷叶,陂南陂北听秋声。

酴醿

宋代 陈与义

雨过无桃李,唯余雪覆墙。
青天映妙质,白日照繁香。
影动春微透,花寒韵更长。
风流到尊酒,犹足助诗狂。

题大龙湫

宋代 陈与义

晓行苍壁中,穷处仍高崖。
白龙三百丈,欲下层颠来。
映日洒飞雨,绕山行怒雷。
潭影纳浩荡,云气扶崔嵬。
小儒叹造化,办此何雄哉。
亦知天下绝,尊者所徘徊。
三生清净愿,俗缘故难开。
践胜吾岂敢,稽首傥兴哀。

书怀示友十首 其八

宋代 陈与义

扬雄平生学,肝肾困雕镌。晚于玄有得,始悔赋甘泉。

使雄早大悟,亦何事于玄。赖有一言善,酒箴真可传。

晚望信道立竹林边

宋代 陈与义

修竹林边烟过迟,幅巾藜杖立疏篱。
恨无顾陆同携手,写取孙郎觅句诗。

蒙示涉汝诗次韵

宋代 陈与义

城南天倒影,绿浪摇十里。
使君云梦胸,犹复录此水。
舟行君雨霁,秋色在葭苇。
烟涵翠轂润,月照金波委。
知公已忘机,鸥鹭宛停峙。
向来趋热士,说似颡应泚。
俗子与清游,自古剧函矢。
如何有双脚,受垢不受洗。
异哉公殊嗜,记此两苦李。
诗成堕衡门,名字污纸尾。
明当蹑公迹,佳处不待指。
会逢白沙渚,我舍真可徙。
鸣驺傥重来,傍舫倾我耳。

入城

宋代 陈与义

竹舆声伊鸦,路转登古原。
孟冬郊泽旷,细水鸣芦根。
雾收浮屠立,天阔鸿雁奔。
平生厌喧闹,快意三家村。
思生长林内,故园归不存。
欲为唐衢哭,声出且复吞。

法驾导引(三之二)

宋代 陈与义

东风起,东风起,海上百花摇。十八风鬟云半动,飞花和雨著轻绡。归路碧迢迢。

北风

宋代 陈与义

北风掠野悲岁暮,黄尘涨街人不度。
孤鸿抱饥客千里,性命么微不当怒。
梅花欲动天作难,蓬飞上天得盘桓。
千里卧木枝叶尽,独自人间不受寒。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42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