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唐代 李商隐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李商隐题白石莲花寄楚公译文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以白石连花奉寄楚公,言白石莲花自在佛前。将老病楚公自在西山;白石莲花既不雕镌应入西山,西山老僧又不起心欲此石莲。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在清霜寒露降满苔藓的夜里,经常梦到他这位老朋友。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龙宫与雁塔一样的极高。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以舍利弗为代表的阿罗汉,不会最上乘义,停留在小乘极果,不以成佛为最究竟之目标,直到法华会上, 方才回小向大,发愿成佛。

李商隐题白石莲花寄楚公注释

白石莲花:指用白石凿成的莲花状佛前灯台。
楚公:未详。诗作于居东川幕期间。程梦星谓此诗乃两绝句,误合为一律。冯浩注道源曰:《续高僧传》:楚南,闽人也。武宗废教,深窜山谷。大中时出,随黄檗山禅师。昭宗闻其道化,赐鹿及衣五事,卒年七十。程梦星曰:古人称僧,如晋之竺法深称深公,宋之惠远称远公,唐之齐已称已公。率举下一字,不闻上一字。此非楚南。徐曰:武宗废教在会昌六年,去昭宗龙纪初四十五年,楚南年止七十,计义山时南年尚少,而诗云西山老病僧,其非楚南可知。冯浩曰:二说皆精核。《新唐书·艺文志》明言楚南昭宗大顺中人也。源师所注释子多误,是不可解。
共:冯浩注:共,即供。
六时:冯浩注《魏书·释老志》:六时礼拜。愚按: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阿弥陀传》: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
龙宫:朱注《法华经》:文殊师利坐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冯日:佛家每谓经典为法海藏,譬如大海,是众宝藏也,亦日龙藏。《佛说法海经》:大海之中,神龙所居。诸龙妙德难量,造天宫,品物之类,无不仰之,吾僧法亦复如是。《纂灵记》:华严大经,龙宫有三本,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入龙宫,诵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流传天竺,即今所传华严经也。庾信碑文:龙藏之所不尽。
诸天:道源注: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日诸天,佛经谓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三界共二十八天。雁塔:《大唐西域记》: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若得此雁,可充饮食。”一雁退飞,投身自殒。佛谓比邱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乃瘗而立塔。西安市有大雁塔、小雁塔。大雁塔在慈恩寺,唐高宗时建。小雁塔在荐福寺,唐中宗时建。
雁塔:道源注《西域记》:昔有比丘见群雁飞翔,思日:若得此雁,可充饮食,忽有一雁投下自殒。佛谓比丘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乃瘗而立塔。
谩:冯浩曰:漫通。鹙子:指舍利弗。道源注舍利弗,此云鹙子,连母为名。以其取涅架一日之价,故不知有上乘,亦非真阿罗汉。佛为授记,乃知真是佛子,得佛法分。冯浩注:《因果经》:舍利弗者,于智慧中最为第一。世尊为舍利弗广说四谛,即得阿罗汉果。《法华经音释》:舍利弗,此云鹜子,连母为名。其母名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美好,弗即子也。
⑨真罗汉:冯浩注《四十二章经》:阿罗汉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修行本起经》:得一心者,万邪灭矣,谓之罗汉。罗汉者,真人也。会:领会,理解。
不会:不懂。牛车上乘:朱注《法华经》:长者以牛车、羊车、鹿车立门外,引诸子出离火宅。《释迦成道记》注: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俱以运载为义。前二乘,方便施设,惟大白牛车是实引重致远,不遗一物。《传灯录》:若顿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上乘禅。冯浩注《妙法莲华经》:长者诸子于火宅中恋著戏处,无求出意。长者设方便,言羊车、鹿车、牛车在门外,可以游戏,随汝所欲,皆当与汝。诸子争出火宅,白父,愿时赐与。尔时长者各赐一大车珍奇杂宝而庄严之,驾以白牛。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佛告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于三界火宅为说三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如求牛车。如来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愚按:上引注文中之火宅,乃佛家比喻烦恼之俗界。言人有情爱纠缠,如居火炕之中,故名。上乘:佛家广大圆通之要道。

李商隐题白石莲花寄楚公赏析

诗文中流露出感伤颓废的情调、缥渺虚无的色彩。他自己曾在《樊南乙集·序》中说:“三年以来,丧失家道。开居忽忽不乐,始克I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这首诗就是他这种思想的具体反映。“楚公”其人,历来无确考。现此诗中之意。可能是一位老衲。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诗一开头,便切题描写寺院中的石灯台。“白石莲花”即石灯台。《道源》一书注日:“番白石为莲花台,捧灯佛前。“共”是“供”的通假字。“六时”一词《大唐西域记》一书中有所说明:“六时合成一日一夜。”佛经中所谓“六时”等于如今的二十四小时。寺院中放置着白石凿成的莲花灯台,它整天整夜都在佛前捧着灯火,为佛家不可缺少之物。
接下两句:“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因见院中秋色而忆念西山老僧。前一句写秋色:深秋时节,木叶尽脱,连那院中碧绿的苔藓也逃不掉寒秋的淫威,在重生的霜露之下,显出衰败之态。目睹眼前凄凉的秋景,诗人不由得想起南山那位体衰多病的老僧,此时他的情况怎样呢?于是诗人便引经据典,设想僧人所处的佛家圣地的情况:“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法华经》上说舍利佛文殊师“乘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水面),住在虚空之中”。此处之“天”与我们如今所说的天不同。按佛经所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天。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为四天,此处之“天”指佛家所处的清净光明的胜境。“雁塔”一词出自《大唐西域记》,此书中载:有佛比丘在路上行走,忽然发现群雁飞翔.于是开玩笑说:“今天众和尚饭不够吃。”一只大雁向后退着飞,投身自杀。佛家感动,便建一塔,把雁葬在下面。在诗人的想象中,佛境不仅广大无边,而且清静光明。诗人用这样的笔法,把南山老僧所处之境描绘得如此之好。同时,此联也是借大海和雁塔暗暗点出佛家教义之“博大精深”。
最后两句:“漫夸骛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这是对“楚公”的赞语。此处“骛子”指舍利弗。舍利弗名字与母亲名相连。其母名为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特剐好看。“罗汉”本意是修行得道的圣者。《四十二章经》中说阿罗汉能飞行变化。随愿久住,而其所居之处,天地为之感动。言其道法之高深。这里是在说舍利弗为修行得道之圣。“不会”即不理解。“牛车”、“上乘”都是佛家语。按佛书《妙法莲花经》中所说:“如来佛曾为众僧说三乘,三乘即声闻乘,辟支佛乘和佛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都不如佛乘,因为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如求牛车。”因此“牛车”为佛家大乘也即诗中所说的“上乘”,其根本意思是指佛家圆通广大的要道。
诗人在这最后两句中首先称赞舍利弗是“真罗汉”,即修行得道的长者,但他还没有理解佛家的“上乘”即那圆通广大的要道,言外之意便是“楚公”才真正懂得了佛家的“上乘”之法,即佛家要道。
这首诗在思想性上无足可取,只是玄而又玄的禅家之语。不过在用典上还有些特色。不见牵强与堆砌之痕,比较自然。

李商隐题白石莲花寄楚公创作背景

这是诗人大中年间在东川时的作品。这一时期,李商隐失去了爱妻王氏,正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同时又怀念故乡,归思难收,加上体衰多病,因此情绪特别低落,内心充满悲愁,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作者此诗又奉佛,给他的思想和创作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

诗人李商隐的古诗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唐代 李商隐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国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鹂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有感

唐代 李商隐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游灵伽寺(以下见《统签》)

唐代 李商隐

碧烟秋寺泛湖来,水打城根古堞摧。
尽日伤心人不见,石榴花满旧琴台。

复至裴明府所居

唐代 李商隐

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柱上雕虫对书字,
槽中瘦马仰听琴。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

荆门西下

唐代 李商隐

一夕南风一叶危,荆云回望夏云时。
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险巇。
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韩碑

唐代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誓将上雪列圣耻,坐轩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端居

唐代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九成宫(九成宫本隋仁寿宫贞观间修之以避暑因更名)

唐代 李商隐

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西霓。云随夏后双龙尾,
风逐周王八骏蹄。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
荔枝卢橘沾恩幸,鸾鹊天书湿紫泥。

荷花

唐代 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哭虔州杨侍郎(虞卿)

唐代 李商隐

汉网疏仍漏,齐民困未苏。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
中宪方外易,尹京终就拘。本矜能弭谤,先议取非辜。
巧有凝脂密,功无一柱扶。深知狱吏贵,几迫季冬诛。
叫帝青天阔,辞家白日晡。流亡诚不吊,神理若为诬。
在昔恩知忝,诸生礼秩殊。入韩非剑客,过赵受钳奴。
楚水招魂远,邙山卜宅孤。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阴骘今如此,天灾未可无。莫凭牲玉请,便望救焦枯。

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

唐代 李商隐

十顷平波溢岸清,病来惟梦此中行。
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

寄和水部马郎中题兴德驿时昭义已平

唐代 李商隐

仙郎倦去心,郑驿暂登临。水色潇湘阔,沙程朔漠深。

鹢舟时往复,鸥鸟恣浮沈。更想逢归马,悠悠岳树阴。

银河吹笙

唐代 李商隐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接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

唐代 李商隐

水急愁无地,山深故有云。那通极目望,又作断肠分。
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犹馀遗意在,许刻镇南勋。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唐代 李商隐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唐代 李商隐

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周王传叔父,汉后重神君。
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
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
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
莫验昭华琯,虚传甲帐神。海迷求药使,雪隔献桃人。
桂寝青云断,松扉白露新。万方同象鸟,举恸满秋尘。

题鹅

唐代 李商隐

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
那解将心怜孔翠,羁雌长共故雄分。

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

唐代 李商隐

昔叹谗销骨,今伤泪满膺。空馀双玉剑,无复一壶冰。
江势翻银砾,天文露玉绳。何因携庾信,同去哭徐陵。

寄罗劭兴

唐代 李商隐

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人闲微病酒,燕重远兼泥。
混沌何由凿,青冥未有梯。高阳旧徒侣,时复一相携。

效长吉

唐代 李商隐

长长汉殿眉,窄窄楚宫衣。镜好鸾空舞,帘疏燕误飞。
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0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