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灞岸

灞岸

唐代 李商隐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李商隐灞岸译文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山东一带在今年总是接二连三地抽丁征兵,看茫茫荒野上有多少冤魂在哭号呻吟。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我伫立在霜水桥边,背倚着高高的华表,不禁想起那升平年代皇帝每到二月就要东巡。

李商隐灞岸注释

灞(bà)岸:灞水桥边,在长安东。
山东:指函谷关以东。点行频:多次点兵出征。
虏(lǔ)尘:指征战地。
华表:设於道旁的路标,又桥旁大石柱也称作华表。
平时:指兴平之时。东巡:传尧舜东巡,至于泰山,此处借指唐天子之巡幸洛阳东都。

李商隐灞岸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会昌二年(842)作。这年八月,回鹘乌介可汗率所部南侵至大同、云州一带,唐朝廷下令征发许、蔡、汴、滑等六镇兵马,准备抗击。诗所反映的是征发军队时情况。

李商隐灞岸赏析

这首诗以会昌初年回鹘南侵为背景,写诗人在灞岸远眺时的心情,通过想望中东都一带兵士应征、北方边地百姓号哭的情景与盛对帝王东巡的对比,寓今昔盛衰之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首句和二句都是遥想景象,诗人想象山东一带频频征丁的悲惨境况,突出“山东”,是搪征兵遍及内地,“频”表明征兵次数多人数多,可见百姓遭受兵役之苦,此句又和四句成对比。冤魂“哭”虏尘则是为边地牺牲的无数战士哀伤。三、四句由倚华表想起唐代兴盛时期皇帝的巡游。诗人倚着溺桥边的华表眺望,想到升平年代山东地区此时应是在准备皇帝的东巡,岂能有频频征发和一处处百姓在虏尘中号哭之事。唐朝安史之乱前,皇帝在东西都之间往来频繁,一膏霸桥为车驾所必经,可以说是当年升平的见证。安史乱后,巡幸东都之事久废。
结构上,诗人先从眺望中想象到的今日情景写起,再联想昔日东巡,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深远,令人深思。而且这种从时间角度来说的倒装,起到了更好的衬跌效果,能突出侵扰与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但这种结构安排未必是作者有意为之,诗人的思路本来就是由现实出发而联想开去的,遵循的是思维自身的逻辑。

诗人李商隐的古诗

题李上谟壁

唐代 李商隐

旧著思玄赋,新编杂拟诗。江庭犹近别,山舍得幽期。
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饱闻南烛酒,仍及拨醅时。

过招国李家南园二首

唐代 李商隐

潘岳无妻客为愁,新人来坐旧妆楼。
春风犹自疑联句,雪絮相和飞不休。
长亭岁尽雪如波,此去秦关路几多。
惟有梦中相近分,卧来无睡欲如何。

房中曲

唐代 李商隐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隋宫

唐代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唐代 李商隐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
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思贤顿(即望贤宫也)

唐代 李商隐

内殿张弦管,中原绝鼓鼙。舞成青海马,斗杀汝南鸡。
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宸襟他日泪,薄暮望贤西。

碧城三首(其一)

唐代 李商隐

碧城十二曲阑干,
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
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
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
一生长树水精盘。

韦蟾(一作寄怀韦蟾)

唐代 李商隐

谢家离别正凄凉,少傅临岐赌佩囊。
却忆短亭回首处,夜来烟雨满池塘。

赠歌妓二首

唐代 李商隐

水精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莫破颜。
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白日相思可奈何,严城清夜断经过。
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

彭城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二君…安平公门下

唐代 李商隐

梁山兖水约从公,两地参差一旦空。
谢墅庾村相吊后,自今岐路各西东。

赠句芒神

唐代 李商隐

佳期不定春期赊,春物夭阏兴咨嗟。
愿得句芒索青女,不教容易损年华。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

唐代 李商隐

叠嶂千重叫恨猿,长江万里洗离魂。
武昌若有山头石,为拂苍苔检泪痕。

人日即事

唐代 李商隐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舜格有苗旬太远,
周称流火月难穷。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初入武夷

唐代 李商隐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利州江潭作(感孕金轮所)

唐代 李商隐

神剑飞来不易销,碧潭珍重驻兰桡。自携明月移灯疾,
欲驻行云散锦遥。河伯轩窗通贝阙,水宫帷箔卷冰绡。
他时燕脯无人寄,雨满空城蕙叶雕。

筹笔驿

唐代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护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骊山有感

唐代 李商隐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县中恼饮席

唐代 李商隐

晚醉题诗赠物华,罢吟还醉忘归家。
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秋日晚思

唐代 李商隐

桐槿日零落,雨馀方寂寥。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
取适琴将酒,忘名牧与樵。平生有游旧,一一在烟霄。

人欲

唐代 李商隐

人欲天从竟不疑,莫言圆盖便无私。
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0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