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青林渡

青林渡

元代 张仲深

青林渡头月影微,舍南鸦影归提提。澄江入夜客唤渡,短艇剪烛閒裁诗。

田园每为乐事废,鼓角又起残年悲。十年踪迹半江海,草草杯盘慰别离。

诗人张仲深的古诗

壁上小景

元代 张仲深

半林斜日带晴霞,仿佛柴桑处士家。千里田园归未得,只疑此地有黄花。

游承天寺

元代 张仲深

秋色今朝尽,西风落晚红。人心本无隔,节序不能同。

杖策孤村外,斋居乱水中。坐看驰骋者,行李自匆匆。

竹间见月

元代 张仲深

琅玕暝立小斋前,春老嫦娥此夕圆。素魄驭风持节舞,苍龙入夜抱珠眠。

妖蟆吐练横林薄,翠袖韬光照几筵。彷佛仙游云外仗,霓裳羽葆下遥天。

张德渊饮予金樱煎酒作诗乞之

元代 张仲深

南州产奇卉,丛生翳山泽。密叶细如钱,修条乱如棘。

迟迟青春深,粲粲素华发。微芬媲崇兰,幽芳媚晴雪。

繁霜陨高秋,累累缀朱实。道人有佳致,戒童秉筐笈。

采撷溪之湄,制炼良有法。渠渠杵百过,冽冽玄霜滑。

上引瑶池浆,下爇琪树叶。清芬何轮囷,百沸婴执热。

有如连金泥,芳鲜敚饧密。置之尊俎旁,情亲为予出。

一酌坚玄发,再饮生羽翼。久之泽肌肤,矧乃秘精血。

远惭铜掌仙,清露粲玉屑。愿分刀圭馀,终朝蜕凡骨。

山之云

元代 张仲深

山之云,白央央。陵晨出山作霖雨,薄暮栖向岩扃藏。

山之云,央央白。触石之势絪缊不可遏。不可遏,天下苍生待甘泽。

泊大洋

元代 张仲深

十幅蒲帆挂暮秋,一汀烟霭结閒愁。客怀有似青山乱,归思多于落叶稠。

过眼功名如大梦,百年身世等浮沤。高堂但愿丰甘旨,肯为区区食肉谋。

青林渡

元代 张仲深

青林渡头月影微,舍南鸦影归提提。澄江入夜客唤渡,短艇剪烛閒裁诗。

田园每为乐事废,鼓角又起残年悲。十年踪迹半江海,草草杯盘慰别离。

武林感怀四绝句用马易之韵柬佑圣观王景周呈王素岩 其三

元代 张仲深

红尘不到老仙家,依旧疏棂幔碧纱。两袖高寒吟未稳,倚栏和雪看梅花。

酬族兄润父韵

元代 张仲深

长记西湖日日晴,画船齐载管弦声。青青草色裙腰绿,白白梅花粉额明。

舞倦玉纤歌扇重,醉挥银笔帕罗轻。今年海上多岑寂,相对篱根郭索行。

冯仁夫木石图

元代 张仲深

老树抟风泣瘦螭,石棱霜剥玉差差。岁寒虽倚空山底,自是岩廊柱石姿。

江城杂咏七首 其五

元代 张仲深

方冬气候变,纵目意凄迷。千里兼吴越,南州带鼓鼙。

地连江栈阔,天入海门低。归路何愁寂,寒城鸦乱啼。

青松枝

元代 张仲深

青松枝,青丕丕。手把青松枝,为君酌别离。松枝颜色年年好,常恐人生鬓毛老。

愿君操比青松枝,天寒岁晏终不移。

宿宝华庸上人房

元代 张仲深

靡靡日西颓,寥寥夜将入。寥来何所见,沙尾白鸟立。

渚华散幽馨,岩月落佳色。支筇入招提,修廊响吟屐。

林堂有馀兴,危坐忘形迹。野鹤投暝回,疏钟度萝出。

朝来借笋舆,去踏清溪石。

茜泾庄上人以诗招饮用韵答之 其一

元代 张仲深

别院围琪树,风声起绎骚。暝云连古寺,老客拥新貂。

零雨妨归计,幽人屡见招。西山如有约,何必上凌霄。

用韵酬余伯庸三首 其三

元代 张仲深

短褐勾吴客,风流忆晋贤。斯文今尚在,故墨有谁传。

野寺门如市,田家屋似船。飞萤偏有意,时照笔床前。

窗间水影钟仲章见示

元代 张仲深

小室俯晴渚,曲波晓晶荧。阳灵濯光景,空碧生虚棂。

谁持并州刀,剪碎龟甲屏。罗袜尘缥缈,翠袖春伶俜。

夜深烟雾湿,常恐埋青萍。

春山游骑图

元代 张仲深

淑气熏人醉似霞,子规声里欲飞花。马蹄踏遍青山道,底事春深未到家。

酬姜朝宗见寄韵三首 其三

元代 张仲深

未赴龙门险,安知蜀道难。勋名怀魏阙,身世属槐安。

乌帽西风侧,渔村夕照寒。黄尘三万丈,无计一弹冠。

送僧褒仲美游金陵

元代 张仲深

见说钟陵隔几尘,龙翔殿阁此时新。诸天坐挹金银气,一锡行看草木春。

贝叶何妨寅夕讽,梅花不厌往来频。江南江北犹兵革,林下栖迟复有人。

挽松江卫立礼

元代 张仲深

奕世簪缨夙所嘉,隐君德义愈堪誇。赤心益解当忠国,素志兼承且克家。

蒐猎书林期汗漫,栖迟庐圃谢骄奢。名尊二仲驰江右,瑞产双珠照海涯。

招辖每留贤者辙,脱骖曾赙故人车。光阴迅速风前烛,事业浮游水上苴。

瞑觉华亭无唳鹤,窆看宰木有驯雅。斧堂深瘗封侯骨,笥箧珍传拜相麻。

遗训自能光嗣业,丐铭行见发潜华。淑人千古终胥忆,矫首云间一叹嗟。

张仲深

张仲深

字子渊,庆元路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元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详。著有子渊诗集六卷,《四库总目》多与遒贤、杨维桢、张雨、危素、袁华、周焕文、韩性、乌本良斯道兄弟倡和之作。古诗冲澹,颇具陶韦风格。► 196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