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张翥
文昌楼望月时家已归浙上
今夜溪楼月,登临倍惘然。电光何处雨,风色欲秋天。
历历灯缘岸,依依笛起船。江湖归路渺,回首白鸥前。
石州慢 题玉笙手卷
上京睹陈渭叟寄友书声及鄙人赋以答之 其二
不见故人今十载,平安喜得上京书。顾我真吟纥干雀,羡君閒钓富春鱼。
山房夜雨青灯外,紫塞秋风白雁初。终儗携琴隐湖曲,一官垂老欲何如。
最高楼 为山村仇先生寿
方寸地,七十四年春。世事几浮云。躬行斋内蒲团稳,耆英社里酒杯频。
日追游,时啸咏,任天真。
喜女嫁男婚今已毕。便束帛安车那肯出。无一事,挂闲身。
西湖鸥鹭长为侣,北山猿鹤莫移文。愿年年,汤饼会,乐情亲。
鹧鸪天 为朱氏小妓绣莲赋三首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 其十六 大慧塔
大慧谈经地,林园即给孤。凿云藏舍利,鞭石起浮图。
风铎时喧寂,天经忽有无。沙门每来此,三绕作南谟。
上京睹陈渭叟寄友书声及鄙人赋以答之 其一
忽忆江南古庄叟,钓竿归去拂珊瑚。药炉已熄勾庚火,书箧閒抛遁甲符。
欲与陈陶同啖鲊,祇令张翰远思鲈。不知别后诗多少,刊到云编戊己无。
七忆 其三 忆会稽
千岩秋色彻层霄,忆昔来层使者轺。翠袖屡扶蓬阁醉,篮舆时赴宝林招。
山阴客已无春会,溪上风犹送暮樵。此恨古今销不尽,西陵寂寞又回潮。
次倪元镇张伯雨锡山倡和之什
鹤在青林凤在阿,骚人行处有吟窝。西风落木秋来早,南国浮云入暮多。
欲赋朱华临邺水,可堪白芷怨湘波。期君不负湖山约,来听吴侬欸乃歌。
破阵子 七夕戏咏
寄题睢阳张文照存斋
之子山房结数楹,静无尘数已撄宁。此心炯炯同千载,吾道煌煌有六经。
雨后仪型山更好,窗前意思草长青。工夫要在存存熟,便是斋居座右铭。
送蒙古僧印空岩黄龙寺 其二
古刹西江外,师居最上方。山神出护法,天女下焚香。
久客霜髭满,归舟云树长。秋期到天目,容我借禅床。
桂枝香 赏桂杨氏山园,夜饮花下有作
鹧鸪天 赠泉南琵琶妓
中秋雨明日晴明玩月有作
今夕清光不负公,更无云气碍虚空。晴迟一日秋才望,看到三更月正中。
蟾兔影寒天下露,鱼龙魄动海生风。故人别有蕉杯约,未放扁舟一鹤东。
上元宿通州杨原诚寓宅
禁城东下一川平,杳杳烟川淡淡晴。风滚暗尘羊角转,水披残冻鸭头生。
离居有酒春堪醉,小市无灯月自明。还忆故园今夕赏,玉人花底共吹笙。
水晶笔架
三峰近列砚池头,光照文房烂不收。冰壑夜寒龙独卧,雪山春煖兔群游。
彩毫倚阁功应就,银管依栖价未酬。别有珊瑚新琢样,策勋毕竟是谁优。
吴江王氏水云深处
潮平天阔开诗境,宜著幽亭俯碧浔。閒许钓徒分半席,静饶沙鸟占全林。
青连河汉秋无极,黑入菰蒲晚易阴。更好扁舟明月夜,醉携长笛写龙吟。
四月旦日雨中送春
苦笋樱桃次第来,雨馀官树绿连街。白缨蚯蚓歌幽草,赤帻蚍蜉穴古槐。
短发欲星愁有效,幻身如电事无涯。人间恩怨何须论,团扇清风又入怀。
赠别句曲外史张伯雨
玄洲别岛郁巃嵷,满谷蜷云护万松。外史编图琼笈秘,隐居留诰玉函封。
丹池雨见龙无角,药圃春肥鹿有茸。拟借一龛为洞吏,与君来往大茅峰。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478篇诗文
初三日夜玩月至中秋日得诗 其二
乙亥初度是岁仍改至元
送胡道士还豫章舟居
寄观志能照磨
溪居山水小景二首 其一
代祀湄洲天妃庙次直沽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 其十一 岳心亭
冯秀才伯学以丹青小景山水求题
春日偕监中士友游南城
题述律万户澹乐轩
庚辰元日立春
廉子祐归省金陵且就秋试作三绝句赠别 其二
大年小景 其三
送泐季潭游天台并送渊侍者归天台二首 其二
安童都事字鼎新号太虚徵余赋之集贤院
潞庄
花心动 剑浦有感
啖笋
送柯敬仲之京
暴风
七月望日徐勉自武林来得两讣音 其一
壬申元日大雪二日立春晴景豁然春宴有作
岁晚苦寒偶成四章录似北山 其四
露华 玉簪
送述古彭大年真人
宗人鸣善将还武昌诗以叙别
雨中次黄岩驿
三月望日游虎丘寺题小吴轩
满江红 次韵耶律舜中樟亭观潮
惜分飞 写梦
送郑喧宣伯赴赤那思山大斡耳朵儒学教授四首 其三
送匡山王济远朱弘道南归
乙巳初度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 其十二 目云亭
会试院泰甫兵部既答和拙作且示以佳章仆以汨于校文遂稽貂续仍韵见 ...
十一月六日大明殿贺清祀礼成
送刘彦基奉宗师命访求道德经注
暮春偶作
戊子正月连雪苦寒答段助教天祐吉甫二首 其二
送景初漕史还平江各赋一诗寄吴下诸友 其四
辛未苦雨
蜕庵岁晏百忧薰心排遣以诗乃作五首 其二
陌上花·有怀
浮山道中
石门书院瀑布
七月六夜对月
小游仙词 其二
蟠松引
水龙吟 赋情云
送太傅丞相出师平徐方
蚤发鲁桥
后出军五首 其四
清明日杏园独坐
风入松 清明日湖上即事
谒金门 寒食临川平塘道中
送蒙古僧印空岩黄龙寺
点绛唇 舟行书见
许编修克敬归平水奉寄王秘监先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