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张翥
蟠松引
何年风雨拔老湫,乾卧千岁长黄虬。垂胡磥碨髯怒磔,雷火不敢烧其瘤。
卒然一见势欲攫,况可手扪双角鯄。悬知根受元气大,跁跒力争崖石碍。
樛枝互错横铁□,弓纽□张攲羽盖。低无玄鹤寄巢居,幽有苍夔出光怪。
故人语似灵岩山,卧云之树同屈蟠。身横百围容客踞,声入半空生昼寒。
毕宏韦偃世无有,画史掉首应嗟难。彼当为甲此为乙,造化偏钟两奇崛。
爱之欲□重摩挲,图赞还须怪魁笔。君不见龙门寺千丈。
齐耸巃嵷荫白日。
戊子正月连雪苦寒答段助教天祐吉甫二首 其二
三年冗博士,四海老诗人。同是桑榆日,惟堪曲米春。
清羸元寿相,肮脏任长身。微子谁知我,从来懒更真。
谒金门 效前人首句用山人字醉中答友
题林大用隐居饭牛山
山田多白石,阳陂足丰草。瘦地费牛力,饭之当宿饱。
近午牛背热,出耕须及早。解纼休树阴,念此觳觫老。
隐居抱正学,逍遥事幽讨。商歌干齐侯,戚也岂知道。
寄越宝林别峰嘉禾水西仲铭 其一
越绝千峰有别峰,老禅宴坐梵王宫。愿中结习三生熟,机外忘言万法空。
锡影夜飞天姥月,钟声晓度禹陵风。孔淳自许游方者,须觅岩居竺法崇。
早发潞阳驿
征车如水辔如丝,望入金河欲曙时。万里山川环拱抱,九天宫阙起参差。
风林泥泥秋多露,野淀棱棱晓有澌。三十馀年观国愿,白头今日到京师。
秋日偕成竹居秦景桓游蜀冈万花园
九曲池平带蜀冈,吴公台远隔雷塘。閒寻遗迹怀千古,迥立高丘望八荒。
黄落山川秋广大,青冥风露日凄凉。一尊不慰登临地,朔雁南云恨更长。
小游仙词 其六
五岳真官立帐前,露芜香霭落琼筵。夜深醮罢各归去,一一马声嘶上天。
三月望日游虎丘寺题小吴轩
海涌峰前云树盘,佛宫飞阁出巑岏。虎来古冢金精白,龙卧秋池剑影寒。
禅老说空留坏石,鬼仙题雨下虚坛。凭高不尽登临兴,更借西山晚翠看。
菩萨蛮·郎情秋后萧疏叶
七月六夜对月
星会黄姑夕,天回白帝秋。明河初左界,大火渐西流。
晚景逢多故,寒心集百忧。山林莽寥落,何处觅丹丘。
蜕庵岁晏百忧薰心排遣以诗乃作五首 其三
世路正如棘,吾生犹系匏。诗人歌蟋蟀,军士叹蟏蛸。
无地营家食,何心解客嘲。山林徒在眼,难觅一枝巢。
人雁吟 其二
雁啄啄,飞搏搏。江边虞人缚矰
寄题钦惟心山房三首
普照南徐寺,苍苍祗树林。驮经惟白马,布地尽黄金。
午梵钟声远,寒灯殿影深。由来世界黑,谁与一明心。
篷轩为吴僧元谊赋
缚竹作禅宇,小于江上舟。树声疑叠浪,月影似中流。
兴寄江湖远,身同世界浮。怀师燕坐处,吾道在沧洲。
送谟侍者还江阴
禅裓无尘锡杖青,一龛天竺更南屏。杨枝遍洒瓶中水,贝叶时翻笈内经。
旧业池菱秋漠漠,归舟江树晓冥冥。今朝又作芜城别,何处钟声入夜听。
踏莎行·芳草平沙
丹凤吟 幺凤
七忆 其二 忆姑苏
让王城外暮云黄,忍使行云哭战场。台上麋游香径冷,陵头虎去剑池荒。
竹枝夜月歌仍怨,莼菜秋风兴漫长。不是不归归未得,五湖烟水正茫茫。
读瀛海喜其绝句清远因口号数诗示九成皆寔意也 其十
大风尘土涨天飞,遮眼乌纱拍马归。还是洞庭湖水好,待郎来浣旧征衣。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478篇诗文
摸鱼儿·送春
予京居廿稔始置屋灵椿坊衰老畏寒始制青鼠袍且久乏马始作一车出入 ...
歙汪希仲罕代自雄新二州还都话其风土为赋
有客有客在门崔嵬高盖华轩起欲与之语言已叱仆夫回辕 其二
大年小景 其三
忆秦娥·金杯侧
前出军五首 其五
鉴堂上人招余游慧山行舟不成往因寄
莫矣
虚斋赠四明王道士
不系舟渔者陈子上自号
金山桥上闻苑池荷香
浣溪沙 临川别席
张师夔为郭子静作终南山色因题
题闲闲吴宗师徒孙丁自南卷
次韵闽僧秀嵓寄竹溪僧 其二
送柯敬仲之京
分题若邪溪送别胡一中允文录事之绍兴
陌上花·有怀
绮罗香 雨中舟次洹上
中秋乐陵驿玩月
霍丘孙游武林湖山之胜诏之
岁除日
送述古彭大年真人
送黄中玉之庆元市舶
沁园春 泉南初度,伯时将北归,诸友宴次,
爱松亭为嘉禾三塔寺宽海云赋
中秋次友生玩月韵
菩萨蛮 赠雁
圜丘礼成改直翰林策书告庙祝版 其二
题舒噜存道元帅平师宗三州卷后
浣溪沙 广陵席上赋别三首
玄圃为上清道士周静脩题
自悟 其二
最高楼 为山村仇先生寿
舟行即事二首 其二
如梦令·月似二年前好
今我不乐三章章五句 其三
寄副枢董抟霄孟起
挽张伯雨宗契 其二
悼太平公
归武林冒雨至练市韩伯清庄
岁晚苦寒偶成四章录似北山 其三
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 其十六 大慧塔
天竺北峰行香汎舟湖山堂
上京睹陈渭叟寄友书声及鄙人赋以答之 其一
忆秦娥·江南北
寒漏明次韵王子常
水晶笔架
洞仙歌 辛巳岁燕城初度
饮故相国宅
代祀湄洲天妃庙次直沽
梅隐为蕃禧观余道士作二首 其一
寄平江开元寺雪窗光公
文昌楼望月时家已归浙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