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子翼
鱼不食,倚江干。笑尽人间行路难,青山白石水漫漫。
顿觉此身天地宽,钓丝远拂青琅玕。君不见羊裘子,桐江江上一纶竿,汉家九鼎安如磐。
雨中寓多寻山庄 其十
地阔炊烟集,年登米价轻。不知宽一分,犹似枉平生。
携琴访友图
松下迢迢一径寻,丝桐自昔喜知音。丹青独解无弦意,曲奏薰风太古心。
访贞宇不遇
江亭一别两经秋,江上亭云晚更悠。楚泽思湘虚远佩,山阴访戴负归舟。
沣兰沅芷情何恨,廊庙江湖分未投。秋水林塘羌十亩,贻君杜若采芳洲。
与沈迎川石圃王肖阳会竹峰府时新月初霁即事
开帘诸老会,载魄一弯初。寂寂流云外,纤纤密荫馀。
共怜人莫逆,休问夜何如。暂阻南头辔,幽怀尚未舒。
龙窝雨途即事寄迎川肖阳五首 其二
林间风瑟瑟,山上雨霏霏。荒径三家集,疏林一鸟归。
天寒云惨淡,江迥树依微。长啸青阴合,弹冠白羽飞。
雨中寓多寻山庄 其三
陇上蓑笠翁,礼度何其野。花落不知秋,却笑王侯假。
林介石送磁莲盆喜赋二首 其二
石鼎何年勒篆文,烟花大半落苔痕。草堂一入谁为主,诗句何妨改谢墩。
柏山刘工部送已上人韵次之
松风聊住杖,秋雨细论诗。日转榔阴午,云留客坐迟。
荣枯惊塞马,岁月看游丝。绿水供垂钓,谁联江上词。
梧州喜报家君至陆川
独行羁旅不遑将,讵意承颜此宦乡。阑烛再烧疑是梦,彩帘初舞恰生狂。
三孙提抱骇还笑,五载慇勤短更长。闻道畏途今且慰,矢心何以报穹苍。
三水即事 其二
将军阵马载楼船,夜渡潜移泊水边。迅扫何时传露布,杞人窃惧有凶年。
热水亭
列岫层悬戟,温泉决溜渠。山川潴异气,天地此洪炉。
溥博心源阔,炎凉世味殊。冱寒堪煖浴,万里慰征途。
寄陈菊庄二首 其一
经纶意气近何如,慧出西方事可知。垂钓正须东海阔,赋归何用北山移。
南窗负日偏宜懒,秋水临流正赋诗。珍重菊庄旧知己,独能无梦到山池。
雨中寓多寻山庄 其一
峰头云树微,竹里榔阴密。牛背走儿童,村庄谁第一。
郁林四月见荔
枫叶藏梅雨,新红缀绿何。乡心看汝在,旅食恨吾多。
开国传枸酱,荒台指树陀。楚猿兼粤鸟,频唤奈如何。
与云静野钟冲宇同携用扇韵
山中何意亦冠裳,携手临歧觉话长。马渡晴桥冲野色,兔分仙桂摘秋香。
云翻石峒经瑶草,珠探骊龙得夜光。二妙相逢缘不浅,石渠今有汉文章。
蚬冈舟中用姚侍御韵书怀二首 其一
击楫寒山月,高歌旅兴增。黄云连紫水,渔火伴萤灯。
曙色明沙迥,烟图入画层。东南催去旆,子至晓霞蒸。
过梅蓝
官路迢迢榕树标,眼前菽麦俯青郊。笑予林下忙何事,三过梅蓝底自嘲。
和喻可寄黄有才不遇韵
久知门外雀堪罗,讵意贤堪亦厌过。雪里山阴非访戴,饭中钜鹿肯忘颇。
卧听檐雨频移枕,望断江云倦抚柯。梦寐山斋怀往事,愿将乌石比塘坡。
李南薰见访
雨涩凉生海峤秋,石床花径晓云浮。清尊此日逢知己,策杖人间岂浪投。
独向先天分造化,远从孤屿觅丹丘。林间拚作堪舆子,欲向松筠结晚俦。
陆川六景 其四 前台列屏
文芒星宿列三台,鳌极方舆控海开。画案云横青嶂合,锦屏天远碧峰回。
灵洲已向南中出,间气遥从北极来。自古嵩高能毓秀,笃生申甫济时才。
张子翼
张子翼(一五二七——?),字汝临,号事轩。琼山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亚魁。授武昌县教谕,升广西陆川知县。在任五年,祀名宦。归田后闭门课子,与海瑞、王弘诲诗简往来,传为韵事。有《事轩摘稿》。《海南丛书》第五册有传。张子翼诗,以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海口海南书局印行之《海南丛书》第五册《张事轩摘稿》为底本,校以明陈是集《溟南诗选》所录张子翼诗。► 138篇诗文
建江阻涨
送张古豪归瓯宁二首 其二
登竹峰员墩书馆
登柏山白水湖山舍四首 其三
夏日沈石圃云静野邢文台陈仰坡夜宴石圃分韵二首 其二
登柏山白水湖山舍四首 其二
藤县中即事
寄齐兰野三首 其二
龙窝雨途即事寄迎川肖阳五首 其三
登柏山白水湖山舍四首 其一
送陈仰坡景仁昆季八首 其二
邀甘程二丈人
送王忠铭北上三十韵
寓建江月夜闻笛有怀甘文峰
雨中寓多寻山庄 其七
途中次同年黄韦轩游南岳不果韵
九鹚莲图
再勉馆中诸郎
遗表叔冯石塘县尉二首 其二
遗表叔冯石塘县尉二首 其一
鱼不食四首送柏山 其三
登王文铭高明楼四景 其二 夏景
七夕会仰坡不果书怀
寓文铭书馆
与甘文峰程质斋之建江即事
建江阻雨
黄汝钦宅上
代友人送别
蚬冈舟中用姚侍御韵书怀二首 其二
赠海刚峰萱堂贞节卷
送林琴士
寄竹峰
夜席书美人便面 其一
哭甘文峰
孔释抱送图送王忠铭
陆川六景 其二 分水清环
登王文铭高明楼四景 其一 春景
九日旅怀
华堂天晓歌为年丈居泉诞子作 其二
自良山中
宜章与大尹陈前峰邑博冯西郭游艮岩
华堂天晓歌为年丈居泉诞子作 其三
雨中寓多寻山庄 其二
送陈仰坡景仁昆季八首 其八
林介石送磁莲盆喜赋二首 其一
江亭饯别四首送太史王忠铭北上 其三
寒雨二首 其一
雨中寓多寻山庄 其八
秋日寄舅弟贞宇
送陈仰坡景仁昆季八首 其四
陆川六景 其三 后阳叠嶂
窦家道中
三水即事
雨中寓多寻山庄 其四
江亭饯别四首送太史王忠铭北上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