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黄秋三衢舟中韵

和黄秋三衢舟中韵

宋代 赵必象

壮志曾期捋虎须,中年跛鳖困泥途。
糟{左米右离}富贵几场醉,卢雉功名一掷呼。
世事看来真塞马,吾才只可比黔驴。
客游倦矣休归去,三迳可松园可蔬。

诗人赵必象的古诗

怀梅水村十绝用张小山韵

宋代 赵必象

人生南北浮萍耳,四海九州都是家。
毕竟男儿心似铁,莫将愁泪涴梅花。

陆户有摴蒱之招诗以答之

宋代 赵必象

局促束缩抱羁独,颓然一我恧兮俗。
酒病昏沈无诗医,诗肠枯槁欠酒沃。
閒窗坐与周公交,焚香痛把楚骚读。
世情冷暖故人疏,笑杀和靖鳖头缩。
夜长灯明吊影孤,无情红粉不可呼。
梦中猛省京华事,围红拥翠邀博徒。
银烛高烧海棠暖,醉豪一喝雉成卢。
赢却翠裘六郎恨,丈夫此乐天下无。
君不见刘毅家四壁,百万只一掷。
袁耽少不羁,皮帽怀相随。
逢场作戏政不恶,大抵人生乐其乐。

赠相士陈神眼

宋代 赵必象

忆昔初逢神眼时,已於未第便相期。
不嫌屋矮重来访,宦况萧然且赠诗。

南康县圃赏梨花呈长官

宋代 赵必象

种花之暇點春芳,把酒花边试洗妝。
差胜当年潘令尹,空载桃李满河阳。

挽张县尹

宋代 赵必象

别驾新除墨尚鲜,翩其凫舄已飞仙。
床头空有栽花谱,身后应无买木钱。
自古才人多薄命,如今乡国正思贤。
累累孤寡相持泣,说与天知天也怜。

和李梅外韵以伤邑士之无朋

宋代 赵必象

兀兀规规铁限门,须眉妾妇篇遍吾村。
蜀南见日犬群吠,井底观天蛙自尊。
守望谁为乡里助,典型藉有老成存。
书生唇齿久荆棘,气不能平又一言。

即席点韵赋方砚

宋代 赵必象

一片端溪云,至宝俗眼惊。
体方而质刚,翰林叨宠荣。
楮君同出处,松侯难弟兄。
紫肝马肤润,绿晕鸲肯明。
自笑谪仙狂,曾倩妃子擎。
我爱清庙瑟,人吹高门笙。
龙尾与凤咮,圆巧相逢迎。
吾友管城公,奚假乎猩猩。
留此镇山房,移文鸥鹭盟。
好方已成癖,焉用圆为卿。

和尹权宰见访韵

宋代 赵必象

牛下高眠扣角歌,辔金裾翠重相过。
江湖十载知心少,风雨一庭愁思多。
君向青云腾骥足,我甘白发老渔蓑。
茅檐剪烛更酌酒,人世欢娱能几何。

挽邓南山

宋代 赵必象

洛社耆英久隐居,书田付与子孙锄。
终南不是功名径,说著功名俗了渠。

游濂泉

宋代 赵必象

星岩高哉不知其几千丈知,下有儒宫上接青云梯。
绿凹凿破冰泉冽,泉以濂名宗濂溪。
濂翁去今凡几载,一脉流通无窒碍。
光风霁月此山中,景物因人成胜概。
亭翼翼,水泠泠,一清不著点子尘。
眼前色色俱呈露,何必解兰缚尘缨。
君不见孤山六一泉,砚州包公井。
君子之泽深且长,清风千古霜{凛示换禾}{凛示换禾}。
我欲采薇隐此山,只恐林惭涧恧锁松关。
我欲祠下笔一词,又恐寒泉痛洗凝之诗。
解襟坐石濯清泠,一亩寒冰和露饮。
雪我酒肠霜诗脾,此身疑在神仙境。
倩君为问玉皇借玉鞭,鞭起睡龙骑上天。
持此一瓢濂翁泉,一雨炎荒洗蛮烟。

挽李自玉

宋代 赵必象

安乐窝中寄幅巾,床头易註墨犹新。
盖棺只著深衣去,疑是尧夫辈行人。

李月野舍旁之李花於梅时郡斋有诗遂次其韵

宋代 赵必象

李花不减梅花白,閒与梅花争几回。
惟有暗香疏影句,承当不下让还梅。

挽陈东湖

宋代 赵必象

诸公凋谢尽,此老鲁灵光。
笔砚生涯旧,诗书福泽长。
春园名独乐,秋圃赋寒香。
谁续斯文脉,元方与季方。

戏题睡屏

宋代 赵必象

一别相如直至今,床头绿绮暗生尘。
当年自是文君误,未必琴心解挑人。

钱尹权宰

宋代 赵必象

半年笔底种甘棠,棠未成阴又趣装。
明月扁舟琴鹤共,西风一剑斗先半。
人生易散情如海,事会无穷鬓未霜。
莫把屠龙斩蛟手,便携短棹钓沧浪。

和朱水乡韵

宋代 赵必象

已落渊明后,归欤寂寞滨。
旧交松处士,新宠竹夫人。
诗国尊齐晋,仙溪隔昴辰。
南柯还是梦,蝼蚁自君臣。

挽李春叟

宋代 赵必象

靖节有诗题晋号,德公无意入襄城。
蓬鬓早因时事白,荷衣不受{左去右刂}尘污。

至节寄家信

宋代 赵必象

薄宦駸駸已及瓜,寒梅羞见旧时花。
年来吟苦形成鹤,客里愁多鬓减鸦。
浮世有身元大患,此生何处是真家。
白云极目空搔首,归雁两三寒日斜。

题竹隐梅外二先生祠堂

宋代 赵必象

一办瞻祠像,形癯道自腴。
衣冠千载事,功力廿篇书。
老竹秦四皓,寒梅汉二疏。
纷纷麟阁画,章服里猴狙。

钱陈柳边权惠阳教

宋代 赵必象

豪气元龙习未除,扁舟撑月过丰湖。
饭虽不足犹携鹤,累既无多合载书。
野客惯曾怜郑老,诸公何敢薄相如。
江湖交旧如垂问,为道衰颓只故吾。
赵必象

赵必象

赵必象字玉渊,东莞人。生于宋理宗淳佑五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年五十岁。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与父崇同登进士。初任高要尉,摄四会令,再任南康丞文天祥开府惠州,辟摄惠州军事判官。入元,隐居温塘村。工诗,体格清劲,有复瓿集六卷,为诗二卷,长短句一卷,杂文二卷,附录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3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