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所画梅竹幽兰水仙赠鹤皋 其三

题所画梅竹幽兰水仙赠鹤皋 其三

元代 赵孟頫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林下始知春。虽无令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诗人赵孟頫的古诗

古风十首 其二

元代 赵孟頫

周衰有战国,纷纷极荆蓁。黄金聘辩士,驷马迎从人。

朝为刻骨雠,莫作歃血亲。终然智力屈,奉身俱入秦。

题太白酒船图 其二

元代 赵孟頫

萧洒稽山道,风流贺季真。相思不相见,愁杀谪仙人。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五 金沙岭

元代 赵孟頫

攀萝缘石磴,步上金沙岭。露下色荧荧,月生光炯炯。

送谢伯琰

元代 赵孟頫

纂纂枣实繁,嘒嘒蝉声稠。炎暑尚尔炽,西风犹未秋。

怜子触热行,不惮道里脩。栈阁天下险,锦城西南陬。

过家因上冢,圣恩贲林丘。鞍马虽驱驰,於义不可留。

子村瑚琏器,用世美且周。明时方任贤,驿程难久游。

去去早言还,庶解离别忧。

送山东廉访照磨于思容

元代 赵孟頫

林梢春动紫烟生,匹马东风十日程。若到济南行乐处,城西泉上最关情。

【黄钟】人月圆_一枝仙桂香

元代 赵孟頫

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

偶得灵壁石笔格状如俗所谓钻云螭虎者因成绝句

元代 赵孟頫

玄螭穿透白云层,老眼平生见未曾。开辟以来神物出,人间剞劂竟何能。

题黄华为其父写真

元代 赵孟頫

仙人紫霞衣,危坐古松间。玉色映流水,不动如丘山。

平生黄华老,得意每相关。九原如可作,与君相对闲。

酬潘提举

元代 赵孟頫

卧病六十日,愦愦无一欣。时取古书读,那复能知新。

客从辽东来,一见意自亲。高谈极虚无,微言合道真。

远宦万里外,飘然绝埃尘。归来如老鹤,笑视世间人。

胡为肯顾我,扁舟霅溪滨。白发我巳老,青云子当伸。

京师人物囿,子往无逡巡。而我慵墯久,栖迟甘隐沦。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织 其二十二 十月

元代 赵孟頫

丰年禾黍登,农心稍逸乐。小儿渐长大,终岁荷锄钁。

目不识一字,每念心作恶。东邻方迎师,收拾令入学。

后月日南至,相贺因旧俗。为女裁新衣,脩短巧量度。

龟手事塞向,庶禦北风虐。人生真可叹,至老长力作。

和子俊感秋五首 其一

元代 赵孟頫

秋至倏廿日,天宇豁然清。天飙旦夕至,林木发商声。

良辰不我与,慨然心自惊。古人久已逝,念之动中情。

苦心婴世患,只博身后名。今我将无同,庶复得此生。

湖上莫归 其一

元代 赵孟頫

春阴柳絮不能飞,雨足蒲芽绿更肥。政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

题四画 其四 赤壁

元代 赵孟頫

周郎赤壁走曹公,万里江流斗两雄。苏子赋成奇伟甚,长教人想谪仙风。

挽洞霄章耕隐

元代 赵孟頫

黄发萧萧瘦骨清,每於谈骨见高情。琼浆政欲分丹鼎,霞佩胡为返赤城。

白鹤归来华表在,碧桃开尽玉棺成。师今此去哀难悼,万壑松风共此声。

寄题保定杜处士晚翠楼

元代 赵孟頫

楼外山光翠不如,楼中美不老耽书。一尊绿酒刘伶醉,几点黄华陶令居。

虚旷自疑风月近,孤高应与世尘疏。他时若到丹梯上,当有清谈一起予。

送孟仲则游荆湖兼往襄汉

元代 赵孟頫

行路方难子何往,潇湘洞何天一方。长江风来浪如雪,荆门木落天雨霜。

千金养客不复见,万里访旧庸何伤。子才有用未得试,牛刀爱惜藏锋铓。

似闻远游未渠央,更欲揽辔趍襄阳。昔年战斗且休息,白骨巳瘗愁云黄。

伏龙凤雏在何处,鹿门山色还苍苍。登高吊古一长啸,万事惨淡悲中肠。

人生聚散安可常,为君起舞君举觞。明朝帆影拂浮玉,寄言客居思故乡。

和黄景杜雪中即事 其三

元代 赵孟頫

君说江南苦未归,香橙新酒蟹螯肥。何当与子扁舟去,共挽清溪浣客衣。

次韵信仲晚兴

元代 赵孟頫

萧萧残照晚当楼,寒叶疏云乱客愁。
岁月蹉跎星北指,乾坤浩荡水东流。
古来人物皆黄土,少日心情在一丘。
独立无言风满袖,青山相对共悠悠。

鄣南山中

元代 赵孟頫

山深草木自幽清,终日闻莺不见莺。好作束书归隐计,蹇驴来往听泉声。

题四画 其三 四皓

元代 赵孟頫

白发商岩四老翁,紫芝歌罢听松风。半生不与人间事,亦堕留侯计术中。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392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