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重游大石次刘德羲韵二首 其一

重游大石次刘德羲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郑善夫

病夫泉石性,山雨健来过。花濡回蛱蝶,松偃足藤萝。

隔岁青春别,同群白发多。宦游殊慰此,高志未全讹。

诗人郑善夫的古诗

棹歌四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鸿雁飞去稻粱荒,白鸥不飞羽毛伤。天寒日暮黄芦荡,江水渺茫心渺茫。

将旦

明代 郑善夫

曙色浮东海,腾腾渐太清。明霞低水槛,宿雾迥江城。

警柝已罢击,征人初启行。豺狼今挈领,岂是乏长缨。

苏蕙娘织锦七解

明代 郑善夫

扶风苏蕙娘,织锦不下堂。朝朝理机杼,字字回肝肠。

织就远寄将,夫婿在襄阳。夫婿别有欢,置妾长门旁。

新爱正纠结,旧恩一时忘。仰看天上星,环转如车轮。

经纬自有度,卑尊岂无伦。凭妾手中梭,愬妾心上棼。

纵横八百字,反覆合成言。妾心方悔悟,君心傥回旋。

苍蝇点素缟,嫉妒无愧好。忆昔君别妾,人事何草草。

君逐阳台云,一去断音耗。妾似芙蓉花,芳妍向谁道。

朝云歌未已,陇水鸣不止。愿作青陵台,同生复同死。

琉璃易破折,纨扇轻一掷。生前参避辰,死后致魂魄。

白头且莫宣,红颜多弃捐。安得窦连波,解妾回文篇。

班玉杖歌二首赠木虚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君家拄杖班龙质,十二星精光怪多。直教腾踏风云去,王道平平奈尔何。

寄潘逸老

明代 郑善夫

东湖潘逸老,守晦十馀年。久病文园枕,长贫杜曲田。

形骸非故我,天地有真诠。愿汝支离德,閒居读内篇。

悟道松

明代 郑善夫

玉柱峰头悟道松,根株岁久化为龙。若比茅山左纽桧,大千世界极鸿濛。

题程时言侍御和溪谱

明代 郑善夫

君家好乔木,远影郁婆娑。桂树青霄上,桃花骇浪多。

高峰回日月,大地涌星河。近阅篁墩谱,燕山岂啻过。

忆四弟二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驽马心犹壮,龙驹产不虚。吾衰今更去,汝病近何如。

烽火淹鱼素,关山沓羽书。横门思一出,此意几踌躇。

病中哭伯固二首 其一

明代 郑善夫

我眼双枯尽,那堪更哭君。平生犹铁石,灵爽定风云。

葵藿虽同志,凰麟不恋群。吾徒向凋谢,谁黻太平文。

赠潘子四首 其一

明代 郑善夫

俚子习巴唱,佳人奏阳春。怀仁出湘浦,信美乃寡伦。

心期不自媚,持以奉明君。上弦协凤吹,下弦泣鬼神。

边地霜霰繁,刚风凛以辛。但恐变商徵,指诘不得伸。

踌躇广庑下,此意难重陈。

林樗翁舍余草堂以诗见贻病不能候次韵作答

明代 郑善夫

鳌顶峰回云雾光,少微来照浣花堂。十年城府新相避,三径松筠故自荒。

问道向迷襄野北,移家今在汉阴傍。方山耆旧偏怜我,只道相如病更狂。

鲤湖三首 其一

明代 郑善夫

到此意了了,春湖接未妨。薄云长恋洞,名草不辞香。

月色寒侵阁,滩声夜近床。神仙真可学,吾即傲陶唐。

怀思道

明代 郑善夫

闻君留阙里,勾当未曾还。五月过泗水,何时登太山。

道存夫子室,礼接鲁生颜。星驾飘飘去,云天迥莫扳。

送洪南安

明代 郑善夫

平生洪大理,朴直古人心。执法汉庭上,春风吹六阴。

一麾横浦去,相失庾山深。他日逢梅使,听歌行路吟。

溪上即事

明代 郑善夫

二月松花春欲深,九溪石欲昼长阴。独行罔两还相避,并汎凫鹥好自寻。

人事傥逢圯下履,道情先寄广陵琴。丹台玉册真冥漠,息影忘机漫陆沉。

岊江送汝厉二首 其二

明代 郑善夫

西北日晼晼,宫观凝寒烟。宫子暮何之,驾言北之燕。

前骖结良驷,后徒控华旃。中舆歌响发,楚声一何繁。

一阕远别离,再阕宫路难。蓟门无清尘,易水有急湍。

旷士怀明义,天步故多艰。贱子甘自营,沦晦亦所欢。

乖期在昧旦,且复叙凉暄。容辉无时及,表之英琅玕。

金陵咏 其四

明代 郑善夫

闽粤犹传汤大夫,残山振海定皇舆。当年肘后悬金印,今日人间卖玉鱼。

汎西崦宿光福寺

明代 郑善夫

西崦山前飞白鸥,东洙江上春事休。已无梅花刺我眼,赖有太湖消客愁。

独爱老僧眠水寺,为寻芳芷步汀洲。风尘豺虎匝江汉,西望长安生隐忧。

三陟

明代 郑善夫

怜君忧思剧,三上白云山。风树吹无尽,鸰原望不还。

堂阶抱古恨,松柏变秋颜。莫以歌终曲,人生涕泪繁。

游建州陶园和渊明拟古八首 其一

明代 郑善夫

南服翔燠风,杪秋犹春和。水乾坐濡滞,木舟载悲歌。

名园占原隰,节物逝已多。峥嵘甘菊丛,绰约芙蓉花。

流景瞻应接,腼尔怀阴何。

郑善夫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53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