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苏辙
逍遥堂会宿二首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复移守胶西⑶,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⑷,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⑸,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次韵王巩见赠
十一月十三日雪
次韵王君 其三
禁籞封金殿,清河贯石门。时平馀古木,兵散有空屯。
形胜山围阔,蕃宣海内尊。川原不论顷,云梦可胜吞。
闭居五咏其五移竹
双柳
蚕市
送元老西归
次韵子瞻送千乘千能
少年食糠覈,吐去愿一官。躬耕遇敛穫,不知以为欢。
谓言一飞翔,要胜终屈蟠。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
多忧变华发,照影惭双鸾。恩从万里归,独喜大节完。
日食太仓米,箧中有馀纨。奇穷不当尔,自信处此难。
长女闻孀居,将食泪滴槃。老妻饱忧患,悲吒摧心肝。
西飞问黄鹄,谁当救饥寒。二子怜我老,辇致心一宽。
别久得会合,喜极成辛酸。忽闻倚门望,有书惊岁阑。
深情见缓急,欲报非琅玕。劝尔勤孝友,慎毋慕衣冠。
渊渟自成井,放泻当生澜。岂有白雪驹,举足无和銮。
曾郎元矩见过逾月听其言久而不厌追感平昔为
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首
上元後一日观灯寄王四
李诚之待制挽词二首
九日独酌三首 其三
平昔交游今几人,后生谁复款吾门。茅檐适性轻华屋,黍酒忘形敌上樽。
东圃旋移花百本,西轩恨斫竹千根。舍南赖有凌云柏,父老经过说二孙。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 其一
千叶团团一尺馀,扬州绝品旧应无。赏传莒国迁钟虡,移忆胡僧置钵盂。
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强将绛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
过张天骥山人郊居
次韵孔武仲三舍人省上
游庐山山阳七咏 开先瀑布
游金山寄扬州鲜于子骏従事邵光
颍州择胜亭诗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986篇诗文
茶花二首
县中诸花多交代江君所栽牡丹已过芍药方盛偶
次韵朱光庭司谏喜雨
次韵孔武仲到官后见寄
送鲁有开中大知洺州次子瞻韵
次韵子瞻颍州留别二首
孙宾臾道人
次韵柳真公闲居春日
读旧诗
次韵子瞻见寄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其二
次韵子瞻道中见寄
次韵李公朝著作见赠二首
次韵发运路昌衡淮见山堂
蜀人旧食决明花耳颍川夏秋少菜崇宁老僧教人
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
宋城宰韩秉文惠日铸茶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
同迟赋千叶牡丹
赠写真李道士
至池州赠陈鼎秀才
闻诸子欲再质卞氏宅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宿迁项羽庙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其二 横湖
次韵侯宣州利建招致政汪大夫
北京送孙曼叔屯田权三司开坼司
送李诚之知瀛州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眺远台
次韵偶成
周昉画美人歌
兴州新开古东池
过九华山
寓居六咏
次韵子瞻再游径山
送杨孟容朝奉西归
赠医僧鉴清二绝
送吕由庚推官得替还洛中二首
送王巩之徐州
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其一遗老斋
送戴朝议归蜀中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 其一
送吕希道少卿知滁州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蓼屿
孔毅父封君挽词二首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虏帐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横桥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 其一
表弟程之邵奉议知泗州
绝胜亭
次韵张耒学士病中二首
伐双谷
西湖二咏 食鸡头
王度支陶挽词二首 其一
林笋复生
次韵子瞻留别三首
三不归行
登嵩山十首 将军柏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三华岩堂
和子瞻铁柱杖
筠州二咏 黄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