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同通判李德高相公雪中 其一

同通判李德高相公雪中 其一

明代 郑真

洒洒春风玉树枝,何人吟得灞桥诗。画堂卷起珠帘看,三白人间正及时。

诗人郑真的古诗

用万玉麟先生端午韵四首先生临淮知县公父也 其三

明代 郑真

上帝恩荣儗赐衣,百年永赐太平时。政须宝幛开云母,从使新声教雪儿。

竹底行庖烹玉柱,花边聚佩杂琼枝。翰林帖子谁供奉,香染群公洗墨池。

题碧桃花画

明代 郑真

春风满院碧桃开,不见瑶池阿母来。一曲吹残双凤管,共谁歌笑倚楼台。

和王子璋见贻 其一

明代 郑真

玉烛光浮海宇春,夹城花柳喜为邻。长风早报林莺信,旭日寒迷苑骑尘。

圣主新耕农务急,燧人钻火爨庖新。书生不愿繁华乐,有待天恩及万民。

送董理问 其一

明代 郑真

名家勋绩伍公槐,前代班行冠上台。御赐尚存犀角带,军容犹识虎头牌。

云仍谁似如今盛,风烈何能与物谐。天阙入朝归路远,也须骑马过茅斋。

送王敏文自宁夏还四明 其一

明代 郑真

同乡久矣识多才,淮海相多一笑开。世味真能甘淡汨,客情且复慰招徕。

官槽正熟葡萄酿,塞曲新传鴳滥堆。千里烦将家信寄,山中松竹问谁栽。

送王绍泰计偕京师 其一

明代 郑真

西江贡士上春闱,天上星光近璧奎。从此名题龙虎榜,殿头释褐赐金泥。

春山晓思图

明代 郑真

沧海蓬莱万里遥,画栏人立翠岧峣。帘拢影落蛟门岛,枕席声喧蟹浦潮。

花吐千岩攒绮彩,鸟鸣双树合箾韶。仙家指点空青外,酒熟须烦折简招。

靳子英巡检寄赠虎皮作诗以谢

明代 郑真

寄来弓箭虎皮斑,想象威风百步间。肯令戎毡夸雪白,未容蜀锦炫朱殷。

寝床不觉惊魂梦,讲席多应发笑颜。感荷情亲无以报,题诗附与片云还。

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七

明代 郑真

东屯西屯云昼阴,上关下关淮水深。淮水好从天上去,美人不见愁人心。

题桂林图

明代 郑真

爱看丹桂倚林皋,花下仙人白纻袍。应为名家多积德,不因招隐赋离骚。

鹤巢声出青云表,蟾窟香传玉宇高。忆向西风曾折取,待君初度醉挥毫。

送刘推官可成归长沙

明代 郑真

云杳长沙客思孤,凉风千思赋归欤。五雷曾阐神明秘,一卷犹存法律书。

岳麓天高抟化鹤,屈潭水满荐嘉鱼。作官何似还家乐,仍有丹心恋玉除。

借韵二首奉呈贾通判令尊翁先生 其二

明代 郑真

年逾七十鬓成霜,甲子从容化日长。堂上政须夸福寿,人间不必论闲忙。

霜天稻熟鱼烹鲤,雨夜橙香蟹擘黄。衣彩已闻成乐养,风云有路看飞翔。

分题得芍坡送李太守

明代 郑真

疏凿咸夸惠济功,使君来守表清风。千渠声合雷车迅,万顷光开月鉴空。

暮雨冥冥腾赤鲤,秋云渺渺落玄鸿。吾民要觅铭勋处,坡上新亭有庆丰。

再用韵三首贻文举训导 其二

明代 郑真

翩翩云锦属多才,洒洒清飙洗俗埃。旧典好抽金椟秘,玄关政待玉匙开。

须知佳士经题品,莫道诸生劝寿来。矫首京华天咫尺,梯空看上凤凰台。

用王理问中秋韵

明代 郑真

玉盘捧出冰天暮,霜雪■然江海路。官船面面启篷窗,撑入溪泷最深处。

梯空我欲招素娥,广寒孤眠奈愁何。吴刚斫桂颇惊恐,仰天却爱清光多。

四海一家异风土,王事不辞行役苦。桁杨谳决镜同明,棨戟森严趋阃府。

盛时乐育如成康,仁恩叶律歌清扬。桴鼓不惊刁斗静,燕乐何愁秋夜长。

鲛川仙人富词藻,诗酒情娱散襟抱。旧时曾上虎蹲山,笙箫曲奏人间好。

月光如昼夜如年,天涯廓落心茫然。愿骑鸾鹤竟归去,罡风浩气天清寒。

岂不见蓬莱瀛洲东海堧,琼琚玉佩多飞仙。

用五河县孙驿丞行简秋凉感怀诗韵 其二

明代 郑真

琪树西风枕簟幽,邮程百里报船筹。声传哀角孤城夜,梦断浮槎瀚海秋。

弹铗不禁歌激烈,操觚聊复寄风流。河头见说鱼还贱,好寄樽前洗客愁。

题红菊

明代 郑真

西风有梦过园篱,帐底佳人睡起迟。应是秋香空淡泊,晓妆亦得点胭脂。

送分教陈宗穆奉旨还京四

明代 郑真

璧水衣冠被宠荣,沛中分教育群英。客毡不废三余学,家阀犹存五节名。

汗竹光寒秋月白,碧芸香暖午风清。檄书催入天官选,金殿当头觐圣明。

陟望轩

明代 郑真

一片浮云伴落晖,望乡千落意多违。天高淮甸冥鸿度,海阔蓬莱独鹤飞。

使幕敢辞毛义檄,亲庭谁舞老莱衣。百年已注长生箓,白发萧萧待汝归。

落第举人南昌张某特恩授温州永嘉县学教谕兼简刘贡禹学正

明代 郑真

丹符躬拜御前除,试稿犹存棘栫余。宣圣殿高瞻衮黼,诸生班整肃襟裾。

华堂击鼓公厨熟,彩鹢垂帘海味腴。为语睢州刘博士,老年易学定何如。

郑真

郑真

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47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