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一

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一

明代 郑真

乔木重重惠子窑,濠梁水带九洪桥。淮西自古夸形胜,表里山河拱圣朝。

诗人郑真的古诗

送庄浪卫千总所王镇抚朝觐领诰而还

明代 郑真

虎卫煌煌塞上开,将军多仗出群材。湛卢光动星横汉,觱篥声残月满台。

铁马沙场精教阅,金城部落藉招徕。功成催入龙廷觐,彩凤绫花拜赐回。

玉山李道会颜则求着福庆观记以黄谷二十六咏见示用韵以寄 其九

明代 郑真

春雨林深笋蕨肥,多情把笔咏芳菲。生来要使三尸伏,老去休论万事非。

读东方翔传 其五

明代 郑真

不儒不老杂逢迎,殿上时时被宠荣。可是茂陵新好尚,燕齐怪诞尽公卿。

咏薛涛笺

明代 郑真

粉白朱红点点描,蛮笺认得女娼妖。巴山蜀水花如海,杜宇春风恨未消。

答颍上朱训导明仲先生 其一

明代 郑真

考亭风月仰英贤,阙里松英百载传。赠典每承丝诰下,遗容时向画图看。

烟深土锉朝炊熟,雪拥茅斋夜榻悬。相望天涯同是客,欲将往事话寒毡。

予在临淮手植杏一株越五年而作花赋诗寄郡庠诸先生

明代 郑真

当年手植近窗纱,正待春风早看花。绛雪生寒迎晓日,香绡透暖绚晴霞。

敢云相国裴公宅,不比仙人董奉家。寄语琼林新进士,朝来载酒好将车。

送刘推官可成归长沙

明代 郑真

云杳长沙客思孤,凉风千思赋归欤。五雷曾阐神明秘,一卷犹存法律书。

岳麓天高抟化鹤,屈潭水满荐嘉鱼。作官何似还家乐,仍有丹心恋玉除。

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十二

明代 郑真

养得儿男学务农,布衣褴褛发蓬松。兔园亦有村夫子,夜雨残灯教过冬。

秋兴用宋推府韵 其五

明代 郑真

同乡旧日访山居,插架纵横万卷书。郡府贤良催剡荐,皇家爵禄庆宣除。

斯文每逐仪容接,公道何嫌职守拘。樗散由来天所放,厅阶日觉往来疏。

和李推官灯夕短歌

明代 郑真

玉兔飞升东海上,六鳌驾山压晴浪。春风陆地金莲花,万里虹桥跨空旷。

都城萧萧闻马鸣,喧阗鼍鼓轰雷声。云中宸游隔人世,霓裳一曲歌隆平。

人言三万六千日,百岁欢娱祇今夕。烹羊炰羔割素鳞,金叵罗深蚁醪碧。

琉璃隔幔无纤尘,鸳鸯绣幕围青春。金步轻移翠罗袜,绛桃暗滴胭脂唇。

老夫门前清似水,文献空令嗟宋杞。沙糖米果荐时新,望乡欲洒江河泪。

琼台仙人今有无,丹山洞天杳蓬壶。采药归来何可得,长啸一声天地白。

题曲江饯别图

明代 郑真

昔在唐家隆帝业,仙李盘根夸奕叶。曲江形胜冠名都,一镜光涵浪波帖。

香花节候春日低,楼船载妓如城围。公子千金买歌笑,酒酣拔剑鱼龙飞。

太平无事息争战,科场妙中穿杨箭。金榜题名雁塔高,同向江头赴秋宴。

是时南苑集旗旌,君臣岂乐接镐京。霓裳羽衣教法曲,千门万户皆新声。

鼓鼙动地渔阳变,旧日繁华都不见。白头愁杀杜陵翁,春日潜行泪如霰。

桑田悠悠知几年,大明赫日当中天。方面专城分阃寄,红莲幕下罗群贤。

吴君惯作都司客,啸歌曾醉长安陌。春深修禊濯冠缨,爱看江心明月白。

青云咫尺步亨衢,鹏抟万里真雄图。群公宴饯集冠盖,酒酣击碎青珊瑚。

笑我淮南两相遇,矫首咸阳问亲故。曲江愿得与同游,怅望西山愁日暮。

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八

明代 郑真

向来翻忆战争时,江海茫茫远别离。白发重逢太平日,春台化日乐熙熙。

题梅竹

明代 郑真

断崖人立锦皴粼,翠袖娉婷不惹尘。独有玉姬来索笑,岁寒霜雪许为邻。

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十三

明代 郑真

淮水生鱼不论钱,弈坛醉倒唤棋仙。百年尽可为生业,仰戴皇家日月天。

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十五

明代 郑真

别来三月不见郎,夜灯明灭泪成行。妾身许得单衣愿,不怕穷冬有雪霜。

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五

明代 郑真

帝乡今得免征科,汉祖当年未足多。父老扶藜频望幸,教儿唱得大风歌。

题广信府李经历仲谋所藏画 其三 抱琴图

明代 郑真

紫霞洞客已仙游,故国湖山草树秋。鸾鹤九霄音信杳,欲将哀怨寄清流。

九月二十七日早祀山川坛风云雷雨师坛随班行礼因过水濂洞而回

明代 郑真

衣冠济济肃周旋,坛壝天开祀报虔。想见神明来惚恍,从知肸蚃格幽玄。

樽罍波湛香浮盎,几俎星陈胙割膻。忝后陪班同福佑,乘风归觅洞中仙。

同通判李德高相公雪中 其九

明代 郑真

万树嵯峨重压枝,可怜冻吻不成诗。天光大窖炉无火,正是苏卿握节时。

题广信府李经历仲谋听松轩

明代 郑真

高住松崖最上层,玉人琚上不胜清。翠涛汹涌蛟龙舞,仙籁萧骚鹳鹤惊。

笑指钧天谈昨梦,儗烦乐府变新声。山人要识陶弘景,风月秋高许结盟。

郑真

郑真

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47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