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十五

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十五

明代 郑真

别来三月不见郎,夜灯明灭泪成行。妾身许得单衣愿,不怕穷冬有雪霜。

诗人郑真的古诗

寄金太守仲

明代 郑真

身世悠悠任所从,要知文武古来同。宝装好买千金剑,努力须扳两石弓。

共说关张多意气,要知韩范本才雄。凌烟阁上苍空近,愿画丹青第一功。

再用韵五首 其四

明代 郑真

晴山空翠削芙蓉,迤逦长淮百万重。周礼职方烦载牍,汉家汤沐趣行封。

文明广被闻弦诵,礼化旁流咏穆雍。亦有沧江千里客,夜看剑气拂苍龙。

次韵史宪副行可见寄 其一

明代 郑真

上国归来月满轩,东湖山水万家村。极知杜甫心常恋,须信张仪舌尚存。

绣斧从今还使节,鼎台当复大名门。旧时太白楼前路,蝴蝶春风绕故园。

寄凤阳府斯文诸君子 其八 方参政文敏

明代 郑真

健笔雄词李杜间,相逢千里即开颜。旧夸富贵雄无敌,老觉光阴祇等闲。

芸草香凝瑶帙润,土花暗蚀剑痕班。盛时文武须经济,莫恋淮南大小山。

玉山李道会颜则求着福庆观记以黄谷二十六咏见示用韵以寄 其十五

明代 郑真

六合为家乐宴宁,山中猿鹤也忘情。双成吹彻参差玉,沧海东头看月生。

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十一

明代 郑真

斤斧山中日日操,求生莫问此生劳。草柴卖得钱三百,不怕城头米价高。

题祝洞天云山图

明代 郑真

客邸遥闻祝洞天,蓬莱岛上友群仙。试求鸾鹤飞升处,云在青山月满川。

题广信王氏园菊本十种 其二 御爱黄

明代 郑真

秋香送喜入天容,采采承恩雨露浓。愿奉君王千万寿,御袍黄映玉袍重。

借韵二首奉呈贾通判令尊翁先生 其二

明代 郑真

年逾七十鬓成霜,甲子从容化日长。堂上政须夸福寿,人间不必论闲忙。

霜天稻熟鱼烹鲤,雨夜橙香蟹擘黄。衣彩已闻成乐养,风云有路看飞翔。

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七

明代 郑真

东屯西屯云昼阴,上关下关淮水深。淮水好从天上去,美人不见愁人心。

赠沈大使茂玄萧副使叔达共三首 其一

明代 郑真

蓬莱高阁望沧溟,隐约仙家唤即应。鹤骑帖云迷远近,蜃楼成市幻空冥。

扶桑日射珠玑窟,沙岛天开紫翠屏。想见此时胸次阔,别来梦绕夜灯青。

用五河县孙驿丞行简秋凉感怀诗韵 其六

明代 郑真

水郭人家处处幽,太平久已息边筹。箜篌曲奏虹桥月,刁斗声传雉堞秋。

展席恍惊珠露滴,据床遥指玉绳流。封书欲寄南飞雁,翠竹窗西人正愁。

答黄仲埙检阅见寄兼简吴伯宗内翰 其二

明代 郑真

铃索无声玉漏残,文渊阁上逼高寒。恩光频对双莲炬,寿考何须九转丹。

兰殿早朝随唤仗,花砖晚步候鸣鸾。斯文说有吴夫子,淮海相望欲见难。

赠临淮生六人赴京 其四 王胜祖

明代 郑真

风满长江月满山,担书祇为叩贤关。杏林春色身先到,桂窟秋香手可攀。

天拱宸枢瞻汉阙,月临朔望换朝班。状元释褐今应见,觐省萱堂谒告还。

遣怀示儿复升 其九

明代 郑真

梦里还家梦忽醒,山中松忽倍留情。长生欲得烟霞术,古学宁推月旦评。

兴热可容诗作祟,愁来祇仗酒为兵。教官亦预斯文寄,投老犹能颂太平。

答任彦舜送香橙 其一

明代 郑真

皇都传说上元春,罗帕包封赐近臣。海角未沾天宠洽,却怜霜颗特分珍。

题春江游玩图 其一

明代 郑真

江上舟行不问潮,千金换酒特相邀。莺花正及青春乐,隔岸何人唱大招。

送董理问复职二首 其一

明代 郑真

镇州古称成德军,包括燕赵连并汾。山川间气产豪杰,风云际会成殊勋。

昔在完颜贞佑日,汴蔡南北权驻跸。斡难河上气如虹,还塞争传真世出。

横戈铁骑歌来来,两河扫荡氛尘开。上将同推稿城董,尽忠竭节诚雄哉。

有子承家谥忠献,渡江南来经百战。幼孤入觐版图归,凯奏彤弓赐周宴。

文阶武秩夸双全,满门金紫何蝉联。百余年来天运改,名家乔木青云还。

公子翩翩富经学,河汉天高翔荐鹗。除官远向闽海堧,玉雪襟怀倚寥廓。

天颜入觐昭重瞳,归来独跨连钱骢。笑我黉宫欣一见,论谈往事来清风。

南州狱讼计千百,两造情由须别白。岁时有暇拜先祠,好向庭阶树松柏。

赵通判煮雪窝诗

明代 郑真

一铛松火焰初红,座席春回造化功。每笑词臣惭党尉,多烦谏省寄卢仝。

银葩散彩虫声扑,玉液生香蚓窍通。身世不随流俗化,飘飘清思渺空蒙。

用向知事韵律诗二首 其一

明代 郑真

床头旧笏积成车,阀阅前成识故家。翠墨香浓廷疏草,彩毫光动诰绫花。

濠梁雁过风生壑,归峡猿啼月印沙。将母不忘千里念,周诗应儗赋皇华。

郑真

郑真

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47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