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周麟之
小溪深树鹿呦呦,野鹤无声蕙帐幽。风月满亭供笑语,依然不减醉翁游。
与苏州守十诗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为韵 其九
青衫飘泊江海生,十年篷海载我行。每逢胜地一长望,江山举目难为情。
登楼几作仲宣赋,在野犹带倪宽经。迩来困甚几执热,愿焉一濯秋风清。
胡夫人挽诗 其一
阃范三从正,家声两大馀。义高黄鹄操,恩叠紫鸾书。
涧沼登蘋藻,园林映板舆。忽乘飞凤去,应傍素台居。
西园堂榭落成种植毕工偶成口号十首呈参政张公 其九
幽丛灌木便成林,准拟炎天百步阴。应许春禽乐馀荫,鹪鹩稳寄一枝深。
辛酉大雪戏成十诗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韵 其五
旧闻沙漠寒,碛卤一丈雪。谁怜牧羝人,白首持汉节。
朝廷北顾忧,岁晚不忍说。寄言上林雁,何事音信绝。
太庙观之草
辛酉大雪戏成十诗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韵 其一
北风夜捲地,冻云晓黏天。黄竹歌未终,飞霰集我前。
森罗昆山璧,零乱淮夷蠙。缚贼悬瓠城,安得兵三千。
自南山归口占上王阁老 其一
湖上清游乐有馀,玉山未倒不须扶。后堂深处无人到,尚许鸱夷托后车。
中原民谣 燕京小
燕京小,钜防络野长蛇绕。展辟城池数倍宽,帝居占尽民居少。
通天百寻殿十重,金爵觚棱在半空。万户千门歌舞窄,不知九市人声寂。
时时日曀盲风来,杀气冥濛胡舞塞。旧来寝处穹庐中,今乃燕坐阿房宫。
犹嫌北方地寒苦,又欲南向观华风。汴都我宋兴王宅,二百年来立宗祏。
一朝飞瓦下云端,尽毁前模变新饰。故老恸哭壮士欢,吾宁忍死不忍观。
只恐金碧涂未乾,死胡溅血川原丹。群儿拍手歌相和,此地宁容犬羊涴。
旄头夜落五云开,还与吾皇泰微坐。
中原民谣 迎送亭
迎送亭,亭边柳色何青青。树头风和鹊声喜,朱甍碧瓦烟光凝。
路人矫首城南北,榜字新题照阡陌。金牌天使走马来,蕃官出门饯迎客。
车头老人扶轭行,自言身是宋遗氓。斯亭岂为迎送设,殆欲迎宋非虚名。
南人侧耳惊相顾,此语端能卜天数。说与征夫且缓驱,往来怕见征尘污。
莫折亭前百年柳,曾经宋德栽培久。只期南望翠华归,再拜马前称万寿。
春贴子词 皇太后阁六首 其一
北极璿杓转,东朝绣户开。吾皇宴长乐,亲捧万年杯。
端午贴子词 皇后阁五首 其五
剪就冰绡月影团,不须多羡女乘鸾。君王瑶札亲题处,一样蟾花点点丹。
望秦川歌 其七
烟霞缥缈认骊山,远想楼台紫翠间。尚欲神游太真院,不知身过鬼门关。
赋张参政四老堂
秋怀三首
致政大夫胡公挽诗五首 其二
西帅乘迟日,趋庭正妙年。飞书腾白羽,曳綵汎红莲。
晚伏追风骥,长嗟堕水鸢。卷舒安义命,何恨及重泉。
辛酉大雪戏成十诗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韵 其三
松桂亦华颠,瓦石背玉表。造物不作难,夜半月出皎。
书窗互照映,瓮牖惊易晓。举头忽弥望,万里绝飞鸟。
景灵宫乐章 其三 皇帝降殿乾安之曲
我秩元祀,上推鸿源。展事有侐,祲威肃然。升墄既降,秉心益虔。
荷天之休,于千万年。
破虏凯歌六首 其二
莫怕南来生女真,皂幡罽马漫如云。黄头碧眼惊相语,切勿前逢八字军。
破虏凯歌六首
参政大资毗陵张公挽诗十首 其六
晚岁游真馆,分符莅别京。九关留管钥,千骑按屯营。
天上金瓯覆,江边玉节明。伤心游宴地,怅望北山横。
周麟之
(1118—1164)泰州海陵人,一说江宁人,字茂振。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给事中。绍兴二十九年,充金国哀谢使,言辞详雅,金人为加礼。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金主背盟,复奉命出使,以主张俟金来南,尽锐奋击,必能成功,辞之。因被劾,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有《海陵集》。► 90篇诗文
表兄知府郎中张公挽诗三首 其二
中原民谣 金澜酒
太庙乐章·皇后阁五首
天申节集英殿大宴乐语口号
与苏州守十诗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为韵 其七
致政大夫胡公挽诗五首 其一
端午贴子词 皇后阁五首 其三
致政大夫胡公挽诗五首
辛酉大雪戏成十诗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韵 其六
秋日坐寐觉而有作
秋 其三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 其七
中原民谣 渡浮桥
辛酉大雪戏成十诗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韵 其八
望秦川歌 其四
辛酉大雪戏成十诗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韵 其四
参政大资毗陵张公挽诗十首 其一
与苏州守十诗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为韵
双投酒
戏呈珉禅师
望秦川歌
辛酉大雪戏成十诗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韵 其九
太庙乐章·皇帝再盥洗乾安之曲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 其三
赵见独示所业并诗次韵谢之
胡夫人挽诗 其三
太庙乐章·皇帝还伴乾安之曲
终风行
中原民谣 造海船
中原民谣 归德府
望秦川歌 其八
再次韵为谢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 其五
端午贴子词·皇太后阁六首
西园堂榭落成种植毕工偶成口号十首呈参政张
参政大资毗陵张公挽诗十首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 其十一
与苏州守十诗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为韵 其五
读战国策
与苏州守十诗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为韵 其二
以珠子香建茶寄皖公山马先生
中原民谣 任契丹
中原民谣 金台砚
致政大夫胡公挽诗五首 其五
和陈大监
春贴子词 皇后阁五首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