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朱升
景辉老子挺前修,喜有名孙入品流。恰自西江得休暇,遄从东土作清游。
圣书六字标吴墓,世宝千龄閟虎丘。更上会稽探禹穴,归来肯复写龙头?
盆荷 其四
荷种陶盆当曲池,远观亵玩总称奇。花开水面无多蕊,香喷风前敌万枝。
醉脸临轩红掩映,舞裳摇影翠参差。斯花不是真君子,争得骚人苦赋诗?
留金陵送毕功大州判归 其三
碧流清浅且无波,酒鼎船头秋月多。舍弟同游应念我,我诗有味好吟哦。
送李太守赴召回京
昌黎诗文送陆守,千载之后验于君。下车期月民正喜,赴召顷刻留无应。
五月梅溽山雾暗,六马启道晨光新。作霖大慰天下望,回头还念新安民。
题凤山余镛读书处
凤凰山上凤凰鸣,凤去山留百代名。世治有人来结屋,月明何处听吹笙。
碧梧翠竹炎光薄,黄卷青灯夜气清。会见来仪为世瑞,九重天上待蜚声。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十 岁寒亭
后凋向说柏共松,今此名亭又不同。直为正心难屈致,但蟠香叶绿茐茐。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四 青子亭
杭人食梅不待酸,只须豆样荐金盘。若教青子亭中坐,看有何人不整冠?
得詹田佳城
风水集詹田,藏川夹石川。遛心垂半世,藏体付千年。
海内风尘息,城南灯火偏。亲朋何用哭,含笑入黄泉。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八 武陵源
武陵源里桃花春,世俗传闻昧伪真。早知只在东园里,大有高人来问津。
题吴仲尔云眠小隐
吴君家在黄山西,楼阁突兀双溪湄。青灯烱烱读书眼,白酒滚滚游山诗。
其谁画之澄心纸?团面袖衣古冠履。白云满地未遽眠,闲睇遥天俯江水。
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八
庭前红杏笑嫣然,前日初开蝶恣穿。轻翅不来留粉在,空教妾意憾当年。
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三
昔日红桃花发时,每挼花片心琼肌。如今却被桃花笑,晓揽青铜草样萎。
和唐令尹喜雨谣
乖龙行雨来,阴云暗长空。父老急避雨,枕籍丛祠中。
共说今年好令君,愁民心与天心通。推收不行二十载,编户流离注虚税。
救焚拯溺不移时,感召丰穰如有期。夏潦秋必旱,家家发忧叹。
人言令君先民忧,祷神得雨民忧散。绝怜得雨如得金,黄金不入饥时眼。
君不见去年河陕间,到处各有守令官。尽心弭灾岂无术?
坐使生齿遭艰难。忠臣忍读罪己诏?富儿勇取入粟官。
呜呼,从渠入粟为官至卿相,徙薪合在焦头上。
送回岭汪士林之杭
武林物色入诗香,把袂安能□四方。酒尽一尊山意晚,舟行六月水风凉。
壮怀去去游而乐,道路悠悠阻且长。若见虚翁烦寄语,文章日月与齐光。
闻仲节至以去年倡酬韵作诗迎之
中溽飞真洒,空令访隐居。来期数日近,别憾一年余。
联句星源夜,持觞岩镇墟。清欢成昨梦,尘土上衣裾。
我抱穷民叹,公知宰物私。著书瞻乃祖,宜室庆佳儿。
应有新来句,能消客里悲。炎途宜早发,目断碧云驰。
留金陵送毕功大州判归 其二
醅芽茶觜挹流泉,人世纷纷我是仙。客里自悲还自释,歙山享用已多年。
盆荷 其二
堪羡幽人古瓦池,能令眼界足清奇。鱼儿闲泳冲萍藻,莲蕊初开不蔓枝。
白石雨余浑凿凿,碧泉风动更差差。二难华萼相辉处,时复临风共赋诗。
再和喜雨
长风吹云云似墨,例海倾河来顷刻。父老欣欣拜令君,令君说是天公力。
佐曹未离神庙里,祈祷灵通乃如此。但讶炉烟起作云,那知心液蒸成雨。
高田梯级流天浆,穷原广壑如陂塘。明日入山取竹木,早称好日添囷仓。
百姓莫忘得雨喜,日祝令君寿千岁。令君常持祷雨心,百里生灵望更深。
君不见蔀屋年来转焦苦,胜似枯田待甘雨。
题方山楼
易称坤静德能方,楼对方山拱画堂。突兀仙居雄里闬,淋漓华扁照楣梁。
青山滚滚开书帙,余庆绵绵列笏床。老子个中无一事,翠屏松竹共苍苍。
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五
一春芳事在青郊,红杏将花豆蔻苗。嬉伴昨宵相约定,谁知痴雨打花朝。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三 环秀楼
楼外周环列秀峰,先生爱此意无穷。不放水纹浮枕簟,但教栏槛倚晴空。
朱升
朱升,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景定建康志》卷三二)。► 79篇诗文
乱后送人归越
登颜公山
赠星士汪晓窗 其二
盆荷 其五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五 芳馨亭
送金汝霖之浙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十一 得心亭
题林泉风月亭
赠星士汪晓窗 其四
次韵牡舟
春寒喜晴
寒食作
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九
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一
酬汪子益寄诗
赠星士汪晓窗 其一
赠星士汪晓窗 其五
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十
谢陈弘道饮余春酒
送方伯润松萝山读书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一 四美堂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六 长春亭
留金陵送毕功大州判归 其一
寓钱塘题杨元诚奉使回吴中揭曼石所赠序
次韵汪伯恭总管一览
酬黄仲器惠笺纸
送僧归南岳寺
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四
盆荷 其一
赠星士汪晓窗 其三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九 济舟亭
次罗应玉凌云台韵
留金陵送毕功大州判归 其四
送陈自新上永新 其三
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六
送陈自新上永新 其二
代人作春闺怨十首 其二
题静庵
为陈弘道题十一首 其七 花仙径
送金彦中赴浙行省告承袭
春滴
四月一日同黄君启饮高堰徐氏偶题
赋怪蝶
游齐云岩值雪有作
题柏山齐祈寺和唐子华韵
谢孙瀛州
山泉楼寄陈实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