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登白衣寺钟楼

登白衣寺钟楼

宋代 朱翌

凭高真欲驭西风,百里纤毫尽发蒙。
楼观相望秋色里,江山争丽海光中。
云容入座如相识,足力缘梯尚不穷。
肯使诗成夸得意,撞钟惊起坐禅翁。

诗人朱翌的古诗

初到曲江六首 其六

宋代 朱翌

嘉卉怀炎德,孤根幸斗临。象蹄交绿润,佛眼瞬红深。

含笑香飘坐,素馨娇满簪。老榕虽拥肿,六月十分阴。

寄题竞秀亭

宋代 朱翌

来往人传客寝安,问渠何事驻征鞍。
只应门外千山好,能使胸中百念宽。

乞双峰山频婆果

宋代 朱翌

我闻如来有佛眼,结子成时速寄来。
从此慈悲修广目,得争开处便争开。

寄向伯恭

宋代 朱翌

天竺山前昔据鞍,帽峨高据古袍宽。
发虽经旧十分白,心有忧时一寸丹。
云路正看鸣剑履,君门可早挂衣冠。
为公试草芗林传,归日来幼九畹兰。

南华卓锡泉复出

宋代 朱翌

竹龙衔尾转山房,饮足寒清滴夜长。
曾问鞠穷目眢井,为焚安息坐胡床。
千山从此俱蒙润,一线才通未可量。
六月炎方了无暑,谁知世上有清凉。

天申节诗

宋代 朱翌

明庆晓班催百辟,钧容仙部下层霄。
如今独立薰风里,却听群仙奏九韶。

题山谷姚黄梅花

宋代 朱翌

姚花富贵江梅妙,俱是花中第一流。
戏出小诗花一样,先生下笔与春谋。

谢方务德惠粟麦

宋代 朱翌

投闲闭门且稳坐,动辄有碍天难测。
钱神不肯赴招要,疟鬼乘时作寒热。
要之贫困真我道,一一为向儿童说。
山中宿麦旧为农,缸无储粟今何拙。
甑尘不扫爨未烟,米尽自从仁祖索。
元英之孙陈义高,急遣樵青分粟麦。
细舂落落簸珠圆,退磨纷纷飞玉屑。
粥香恍若在僧坊,面熟又将思水厄。
从来藿食不谋国,饥即须餐困仍歇。
笑杀多牛足谷翁,何用诗肠生锦{左桔右页}。

游江医园江避贼归四年花木皆再种已开花著子

宋代 朱翌

避地归来四阅春,春来草木尽青青。
桃花暖逐桃花水,竹叶光临竹叶瓶。
闭户自求安乐法,活人时说卫生经。
移床却就溪边坐,照我新生白发星。

种黄菊

宋代 朱翌

白日殆欲寝,黄花能起予。
妙香来枕上,正色立霜余。
护外劳编竹,培深更荷锄。
收功归我枕,洗眼读残书。

读刘太真碑

宋代 朱翌

衮衣华藻刻坚珉,下马来寻剥藓痕。
断画岂如弦可续,阙文犹冀石能言。
鬣村故址今仍在,螭首遗踪碎莫存。
欲较智愚三十里,又飞丝鞚过前村。

咏紫荆

宋代 朱翌

鹤骨龙筋结寿枝,红绡紫绮曝仙衣。
只应不奈麻姑爪,独领春风住翠微。

初到曲江六首

宋代 朱翌

昭代人无弃,遐方住亦堪。
司分大火舍,官作世南男。
守拙休心匠,忘忧纵手谈。
平生不喜闹,所欠一茅庵。

送范漕子仪

宋代 朱翌

乃公乃祖帝王师,勋在周家日月旗。
德盛固宜长有后,材高如此用何迟。
五更雨脚方收绝,六月云峰正出奇。
好去加鞭度梅岭,及时功业继前规。

与刘令食枸杞

宋代 朱翌

周党过仲叔,菽水无菜茹。
菽盘有枸杞,与子同一箸。
若比闵县令,已作方丈富。
但令齿颊香,差免腥膻污。
菽寿菽自知,不待草木辅。
政以不种勤,日夕供草具。
更约傅延年,一饭美无度。
解衣高声读,苏陆前后赋。

过小市李秀才居

宋代 朱翌

大涌泉东小市头,川平土沃似中州。
谁欤筑屋溪山里,李也读书窗户幽。
懒觉郊行差自适,老於春事不相谋。
他时来问曹溪路,系马桥边更少留。

江上送客夜归

宋代 朱翌

江干燕客酒如淮,归路飞辀破绿苔。
灯影入帘窥酩酊,雨声宜梦引咍台。
岂无文送穷行别,似有人呼隐去来。
一念不生无可道,此怀今欲向谁开。

戏事

宋代 朱翌

相逢多戏事,聊以度长年。
间出诗联句,时因酒合钱。
歌狂无所择,棋胜亦欣然。
龌龊好苟礼,逡巡不敢前。

晨光亭夹径草深庵僧澄锄去之将种桃李

宋代 朱翌

径荒随处长蓬蒿,忽告通幽且尽薅。
已问花翁移郁李,竟从金母折蟠桃。
住庵事简吾何力,种树功高子有劳。
吏用公材当小试,把锄来趁雨如膏。

三月旦行园

宋代 朱翌

我柳已飘絮,我笋亦上竹。
雪毡密盖地,犊角横入屋。
兹辰略行园,喜色动眉绿。
炎荒异中原,气候少清淑。
一日具四时,旦暮迹寒燠。
而我於此间,兀若蚕上簇。
但爱草木长,遂使杖屦熟。
喜甚得小诗,意断语不续。
尚可羊保和,不用唐衢哭。
诸公幸无事,来不待休沐。
床敷三百棋,胜负任反覆。
朱翌

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19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