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唐代 杨巨源

割爱天文动,敦和国步安。仙姿归旧好,戎意结新欢。
并命瞻鹓鹭,同心揖蕙兰。玉箫临祖帐,金榜引征鞍。
广陌双旌去,平沙万里看。海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突兀阴山迥,苍茫朔野宽。毳庐同甲帐,韦橐比雕盘。
义著亲胡俗,仪全识汉官。地邻冰鼠净,天映烛龙寒。
节异苏卿执,弦殊蔡女弹。碛分黄渺渺,塞极黑漫漫。
欢味膻腥列,徵声by僸攒。归期先雁候,登路剧鹏抟。
上客离心远,西宫草诏殚。丽词传锦绮,珍价掩琅玕.
百两开戎垒,千蹄入御栏。瑞光麟阁上,喜气凤城端。
尚德曾辞剑,柔凶本舞干。茫茫斗星北,威服古来难。

诗人杨巨源的古诗

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唐代 杨巨源

雪满中庭月映林,谢家幽赏在瑶琴。楚妃波浪天南远,
蔡女烟沙漠北深。顾盼何曾因误曲,殷勤终是感知音。
若将雅调开诗兴,未抵丘迟一片心。

赠崔驸马

唐代 杨巨源

百尺梧桐画阁齐,箫声落处翠云低。
平阳不惜黄金埒,细雨花骢踏作泥。

山中主人

唐代 杨巨源

十里青山有一家,翠屏深处更添霞。
若为说得溪中事,锦石和烟四面花。

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

唐代 杨巨源

笑向东来客,看花枉在前。始知清夏月,更胜艳阳天。
露湿呈妆污,风吹畏火燃。葱茏和叶盛,烂熳压枝鲜。
红彩当铃阁,清香到玉筵。蝶栖惊曙色,莺语滞晴烟。
得地殊堪赏,过时倍觉妍。芳菲迟最好,唯是谢家怜。

和人与人分惠赐冰

唐代 杨巨源

天水藏来玉堕空,先颁密署几人同。映盘皎洁非资月,
披扇清凉不在风。莹质方从纶阁内,凝辉更向画堂中。
丽词珍贶难双有,迢递金舆殿角东。

和权相公南园闲涉寄广宣上人

唐代 杨巨源

浩气抱天和,闲园载酒过。步因秋景旷,心向晚云多。
翠玉思回凤,玄珠肯在鹅。问师登几地,空性奈诗何。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唐代 杨巨源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立马望云秋塞静,
射雕临水晚天晴。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诸侯不复更长征。

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

唐代 杨巨源

好客风流玳瑁簪,重檐高幕晓沈沈。绮筵霜重旌旗满,
玉帐天清丝管声。繁戏徒过鲁儒目,众欢方集汉郎心。
寒笳一曲严城暮,云骑连嘶香外林。

听李凭弹箜篌二首

唐代 杨巨源

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
花咽娇莺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

唐代 杨巨源

迢递南康路,清辉得使君。虎符秋领俗,鹓署早辞群。
地远仍连戍,城严本带军。傍江低槛月,当岭满窗云。
境胜闾阎间,天清水陆分。和诗将惠政,颂述九衢闻。

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

唐代 杨巨源

野烟秋水苍茫远,禅境真机去住闲。双树为家思旧壑,
千花成塔礼寒山。洞宫曾向龙边宿,云径应从鸟外还。
莫恋本师金骨地,空门无处复无关。

古意赠王常侍

唐代 杨巨源

绣户纱窗北里深,香风暗动凤凰簪。组紃常在佳人手。
刀尺空摇寒女心。欲学齐讴逐云管,还思楚练拂霜砧。
东家少妇当机织,应念无衣雪满林。

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

唐代 杨巨源

解向花间栽碧松,门前不负老人峰。
已将心事随身隐,认得溪云第几重。

观打毬有作

唐代 杨巨源

亲扫毬场如砥平,龙骧骤马晓光晴。入门百拜瞻雄势,动地三军唱好声。

玉勒回时沾赤汗,花鬉分处拂红缨。欲令四海氛烟静,杖底纤尘不敢生。

崔娘诗

唐代 杨巨源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野园献果呈员外

唐代 杨巨源

西园果初熟,上客心逾惬。凝粉乍辞枝,飘红仍带叶。
幽姿粉琼实,殷彩呈妆颊。持此赠佳期,清芬罗袖裛.

送殷员外使北蕃

唐代 杨巨源

二轩将雨露,万里入烟沙。和气生中国,薰风属外家。
塞芦随雁影,关柳拂驼花。努力黄云北,仙曹有雉车。

秋日登亭赠薛侍御

唐代 杨巨源

潦倒从军何取益,东西走马暂同游。
梁王旧客皆能赋,今日因何独怨秋。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

唐代 杨巨源

严城吹笛思寒梅,二月冰河一半开。紫陌诗情依旧在,
黑山弓力畏春来。游人曲岸看花发,走马平沙猎雪回。
旌旆朝天不知晚,将星高处近三台。

月宫词

唐代 杨巨源

宫中月明何所似,如积如流满田地。迥过前殿曾学眉,
回照长门惯催泪。昭阳昨夜秋风来。绮阁金铺情影开。
藻井浮花共陵乱,玉阶零露相裴回。稍映明河泛仙驭,
满窗犹在更衣处。管弦回烛无限情。环珮凭栏不能去。
皎皎苍苍千里同,穿烟飘叶九门通。珠帘欲卷畏成水,
瑶席初陈惊似空。复值君王事欢宴,宫女三千一时见。
飞盖愁看素晕低,称觞愿踏清辉遍。江上无云夜可怜,
冒沙披浪自婵娟。若共心赏风流夜,那比高高太液前。
杨巨源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135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