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过陈思王墓

过陈思王墓

明代 朱曰藩

美人曾感鱼山响,千古高山寄白杨。
洛浦锦衾徒烂熳,邺宫铜爵久荒凉。
诗成独赠同门友,势去潜悲异姓王。
隧道风填飞藿满,争教来者不心伤。

诗人朱曰藩的古诗

饮罢逍遥馆作

明代 朱曰藩

沙溪雨过渐通潮,新涨朝来拍小桥。
九曲湖堂藏窈窕,数株门柳伴逍遥。
时鱼馔客烹芦笋,海鹤惊人起稻苗。
饮罢中庭不成寐,夜阑河汉正寥寥。

家园种壶作

明代 朱曰藩

春柳半含荑,春鸠屋上啼。
弱苗何日引,长柄得谁携。
瓠落非无用,鸱夷爱滑稽。
挥锄不觉倦,新月在楼西。

枕流桥避暑口号

明代 朱曰藩

竹床花簟坐萧闲,好是侬家销夏湾。
谁道屏风无九叠,彩云飞作洞庭山。

次韵何元朗罢官之作

明代 朱曰藩

千古钟山拥晋京,门前淮水为谁清。
即看江令还家日,不作平原羁宦情。
异代风流草市宅,故园离乱柘林莺。
东田见说堪行乐,莫怪经旬懒入城。

无题和王子新

明代 朱曰藩

葱菁玉树宫槐陌,婀娜纤腰杨柳枝。
多病心情寒食后,小楼风雨落花时。
阳台永夜难为梦,洛浦微波可寄词。
何许鉴侬心独苦,朝来青镜有垂丝。

中元日斋中作

明代 朱曰藩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素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
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沈冥不愿醒。

感辛夷花曲

明代 朱曰藩

昨日辛夷开,今朝辛夷落。
辛夷花房高刺天,却共芙蓉乱红萼。
小山桂树犹连卷,五湖荷花空绰约。
连卷绰约宜秋日,端居独养征君疾。
高枝朵朵艳木莲,密叶层层赛卢橘。
山鬼已见驾香车,文人应是梦彩笔。
辛夷辛夷何离奇,照水偏宜姑射姿。
萧晨东海霞光烂,玄夜西园露气滋。
檀心倒卷情无限,玉面低回力不支。
见说东都便露坐,惟应御史沄风吹。
此花爱逐东风暖,故人逸韵嵇中散。
山阳闻有合欢斋,石湖亦筑辛夷馆。
袅袅岩栊碧树圆,纷纷涧户香花满。
坞里王孙旧路长,卷中裴迪新诗短。
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
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

黄姬水得遥字

明代 朱曰藩

一勺名泉手自调,石筵香自夜遥遥。
半生寤寐虚双鲤,万里容辉挹片绡。
学海竞夸天阁秘,春心欲托帝巫招。
芳樽潦倒郎官舍,江芷皋兰雨未消。

泾上夕眺柬友人

明代 朱曰藩

台下平池池上花,春风无日不山家。
红藏坞壁攀危磴,绿浸阑干系短查。
小市渐沽寒食酒,中林长隔美人车。
夕曛也恋西枝好,不管城头已暮鸦。

金大舆得怜字

明代 朱曰藩

人日梅花自可怜,折来谁为寄西川。
八行欲附铜鱼使,四海争谣白雪篇。
滇水山川增气色,锦江花柳隔风烟。
何时一棹穿巴峡,得就扬雄问《太玄》。

赠沐太华兼忆升庵杨公

明代 朱曰藩

濯锦江边霞满天,博南山下草如烟。
相逢偷把刀环视,肠断孤臣谪九年。

鸡笼山房雨霁

明代 朱曰藩

客楼睡起西日曛,钟山曳曳拥归云。
镜中岛屿后湖出,花外池台上苑分。
何处攀龙光禄宴,当年怨鹤草堂文。
残英尽及东林醉,莫遣流莺醒后闻。

云中乐

明代 朱曰藩

塞门杨柳未经霜,锦帕貂裘马上妆。带得相思出关去,银钗岭上断人肠。

秋发

明代 朱曰藩

秋发不盈握,秋蓬仍苦飞。
何须五日沐,自信九阳晞。
病觉星星改,心从种种违。
汉家方尚少,素领愧朝衣。

玉河堤见新月

明代 朱曰藩

垂杨东下转金沟,忽讶纤纤并马头。
班殿未秋宁似扇,秦楼初晚正如钩。
双蛾映水遥传恨,一掬当窗不揽愁。
谩道南州歌蕙草,薄情元不为封侯。

过陈思王墓

明代 朱曰藩

美人曾感鱼山响,千古高山寄白杨。
洛浦锦衾徒烂熳,邺宫铜爵久荒凉。
诗成独赠同门友,势去潜悲异姓王。
隧道风填飞藿满,争教来者不心伤。

盛时泰得题字

明代 朱曰藩

人日寒多雨意低,冶城春色柳条齐。梅开东阁斜穿槛,潮过西州乱入溪。

天末丰神劳梦寐,壁间丘壑有诗题。碧云回首人千里,巴水东流猿夜啼。

孟夏二十七日行田杂歌三首 其三

明代 朱曰藩

田田荷叶太湖西,千队鸳鸯掠水低。却似吴娘机上见,绿罗初

临春曲

明代 朱曰藩

阁上张星旧在天,阁中璧月夜仍圆。
云欹宿鬒初临镜,风砑乾红未襞笺。
两臂舞钗金阿那,一声歌树玉婵娟。
君王万岁欢无极,肯信江花易夕烟。

夏日闲居作

明代 朱曰藩

双树苍苍玉不如,牵风弄日庇闲居。
床前竹冷新铺簟,架上梅过自曝书。
散骑直庐谁偃息,平津客馆久丘虚。
种瓜莫道东门近,肯为鸣驺暂倚锄。
朱曰藩

朱曰藩

朱曰藩,字子价,号射陂,宝应人(今江苏省宝应县),朱应登之子。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三十年前后在世。登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进士。历官九江府知府。曰藩隽才博学,以文章名家。有《山带阁集》三十三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3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