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咏路

咏路

南北朝 邹浩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邹浩咏路译文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赤色的道路如像龙蛇,蜿蜒曲折不知有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出没在山水之间,一会儿向下一会儿又朝上。
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跟这险恶的道路时俯时仰?

邹浩咏路注释

“赤路”二句:南方称“赤”,又多红土,广西多赤土,道路蜿蜒曲折,故云。
伊予:即“予”,我。伊:语助词,无义。何为:为何,为什么。

邹浩咏路创作背景

  从该篇意思来看,这首诗是作者在贬谪岭南的途中所作。邹浩是北宋绍圣(1094-1098)以后著名的诤臣之一,一生忠正方直,因敢于直谏,两次被流放岭南。此诗虽不能确定究竟作于何时,却能概括他两次被流放的感慨。

邹浩咏路赏析

  咏物诗贵在能寓微婉的兴寄于生动的物象描绘之中。寄托的深浅有时不在词意的显晦,而在诗歌概括容量的大小,邹浩的《咏路》即是一例。诗中没有具体描写从京城到岭南一路上的观感,而是以不知几千丈长的龙蛇来比喻漫长的旅途和在千山万水之间盘旋上下的贬谪之路,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上下仕途、俯仰无愧的人生之路。
  首句点题,“赤路”也可视为炎荒之路。鲍照《代苦热行》:“赤坂横西阻,火山赫南威。”即效“赤”字形容炎热之地。“赤”字还兼有空尽无物之意。此处只写一条空荡荡的赤土路,则路途的漫长寂寞、燥热荒凉均在言外。因而以龙蛇为比,就不仅是取其曲折蜿蜒之状,而且照应了“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的典故,令人想到沿途险恶的自然环境。以下写路的形貌,处处扣住龙蛇之喻。“不知几千丈”以写龙蛇长度的量词写路之绵长,“出没山水间”用龙蛇出没不定的特点形容路之曲折,“一下复一上”以龙蛇上下低昂的动态写路之起伏,便生动地描画出路在山水间屈曲延伸、忽隐忽现的态势。在此漫漫长途上踽踽独行的作者问自己:“这一生为什么偏偏要随着这条龙蛇般的赤路俯仰上下呢?”这一问含意复杂,联系他在《愤古赋》中为屈原“以忠不容而卒葬于鱼龙之腹”而“愤然伤之”的心情来看,有痛愤自己无罪遭忌见放的言外之意在,因此这一问是对朝中权奸和谗人的责问。其次,“独何为”又含有“何苦来”的感叹。走上这条迁谪之路是他一生追求功名的结局,不肯随俗俯仰,便要随贬谪之路上下俯仰。道路的一下一上,不能不令他联想到仕途的上下、命运的起伏,因此这一问又是他对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的疑问。尽管如北,联系邹浩在其他诗中一再表白的“俯仰无愧作”、“俯仰不愧何缤纷”来看,可知他即使是在迁谪流离、屡濒于死的境遇中,也仍是以诤诤直骨、俯仰无愧而自豪的。 [7]  诗中所咏之路,还可以想到言路。谏官倘要打开闭塞的言路,就要有敢于直犯龙颜、逆批龙鳞的勇气。古人向来将皇帝的反复无常比作“龙性谁能驯”,那么邹浩所走的这条路,正是与龙蛇相俯仰的一条险路。李纲在邹浩《道乡集》序中说,当时台谏大都敷衍塞责,甚至变乱黑白、颠倒是非,“独公奋不顾身,犯颜逆鳞,论国事之大者于言路闭塞之时,号凤鸣朝阳。”可见此诗以赤路比龙蛇,围绕着邹浩被谪在途一事,启发人关于贬谪之路、人生之路、朝廷言路的多种联想,就有较为深广的意蕴。
  应当指出的是:邹浩毕竟是一位道学先生,虽能以气节自励,但也有他迂腐的一面,他的《移居昭州》等诗同是写贬谪之感,却满篇都是“自新有路君恩重,犹冀他时不愧天”之类的话。《咏路》一诗虽含意较广,而终究缺乏强烈的愤激之情,其根源正在此处。王士祯称邹浩古诗似白居易,这首诗语言的平直通俗便很有代表性,好在浅而能深,显而能隐,尚不失为佳构。

诗人邹浩的古诗

重午王文辅送米食张云卿送新酒来因成绝句

南北朝 邹浩

水团粽子恰登门,白酒持来更满樽。节物人情总堪醉,况归田里已承恩。

靖节堂分题得重字

南北朝 邹浩

儒衣隘绵区,冰炭非一种。邂逅心事同,清标揖孤耸。

驾言仁义涂,相与戒前从。廓廓膺肺间,何由纳天宠。

春风入高堂,文字竞拳勇。妙句窥杜陵,微语倾叔重。

翘然真四夔,吾道有扶拥。遂令斥鴳姿,端为钟鼓悚。

从今日喧妍,胜处宜接踵。独恨韩城君,伶俜泣新垄。

同长卿梅下饮茶

南北朝 邹浩

不置一杯酒,惟煎两碗茶。须知高意别,用此对梅花。

曾存之以伫云名庵以待缁流因作此戏之

南北朝 邹浩

不见从来庵内人,结茅濒水更慇勤。云飞日日满天地,借问如何能伫云。

广南四时摄养括子

南北朝 邹浩

仁者存心故不同,四时括子广西东。蒙恩归去虽无用,留作韦弦戒我躬。

次韵俞秀老建隆道中

南北朝 邹浩

道人不独是诗豪,曾把沧溟注一毛。破晓联镳访孤寂,致身如在太山高。

送崔子厚朝散倅安州

南北朝 邹浩

君家如武库,人物常森森。人氏妙难测,一笑冥古今。

蒲团与藜杖,终然作知音。王事挽以去,岁杪霜雪侵。

轻轩奉白发,遥指甑山岑。臣子难有已,忠孝亦已深。

南方拥兵刃,调发多呻吟。使民还击壤,屏星实分任。

况乃功业本,从来在无心。独恨锁天北,谁与同瑶琴。

示澄庵庵主炳著 其二

南北朝 邹浩

澄来澄去不知年,一片澄光月样圆。照破十方三世黑,大家同集世尊前。

次韵端夫闻江北水磨

南北朝 邹浩

万事根本初难明,声之所发由声声。不有智者抉其□,直如宝剑埋丰城。

风生风济孰嘘吸,制作解成琴与筝。

矧兹江汉泻荆楚,含桃初熟飞流莺。波涛暗逐岁月长,激激滩际春雷谹。

白沙湖边更湍急,五磨因缘资养生。城中鞭驴喘欲死,亦或人劳僵自横。

借令麦破面浮玉,青蝇遽集争营营。乃知此策最长利,朱墨岂复嗤南荣。

天轮地轴骇昼夜,彷佛飓扇吹苍瀛。

游江夫人俨然坐,蛟龙不动如石鲸。只应神物亦持护,我辈何妨双耳清。

潜亨既见和再作此赠之

南北朝 邹浩

不作苟见如君平,不以礼君如樊英。扊扅坚卧三十载,凛凛风声人自倾。

墙东墙西过高马,往往愧汗面发赪。岂知嗜欲极豺虎,白昼择肉无厌盈。

有时一饭稔奇祸,他年五鼎还遭烹。狡兔未灭黄犬在,突兀上蔡空前城。

先生谢去既饱德,鼓腹之趣终难名。更要我辈集匙箸,风雨不变如鸡鸣。

自怜头额乏奇表,几与齑盐同此生。不愁捩手遂倾覆,只愁未至闻戛羹。

元鲁侍亲还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赋诗送之 其四

南北朝 邹浩

姑苏一都会,井径分龙鳞。风俗如郓城,臧否朝朝新。

况尔随侍子,动与嫌疑邻。延笃傥可师,不如陪古人。

送周天和学谕以次十一人赴省试

南北朝 邹浩

日月交光万国同,群英无复叹途穷。长松竟拔徂徕雪,骏马争驰冀北风。

黄卷论心窥圣域,青云携手赴王功。归来协气充闾里,好是邦人识頖宫。

母氏诞生之日得家书喜不自胜形于鄙句

南北朝 邹浩

萱草留春瑞气长,二年吴越杳相望。炉烟正起依南极,乡信俄来自北堂。

委曲备闻逾获宝,欢欣遥想盛称觞。人心天意端如此,行矣归宁慰寿康。

贯道

南北朝 邹浩

沈冥谁复似当时,九陌尘中偶得之。洁己已能成玉雪,为人犹自作蓍龟。

门前车马喧喧过,室内乾坤默默知。一语不随人事变,与君陈阔岂无期。

送郑州吴绶通直北归

南北朝 邹浩

霜雪下群木,江山拱高城。旷然爽气中,幅巾日将迎。

精神在文史,朋旧皆公卿。乃于功最时,冰泮人间情。

不待髭发改,乾坤付柴荆。虚□本无系,风御聊尔行。

此邦郁多贤,向来集聪明。德翁可君心,归欤助长生。

题仁老所画枕屏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昔侍先君官四明,往来皆向此中行。昊天欲报嗟何及,空对小屏无限情。

寄阳先生

南北朝 邹浩

长揖公卿不转头,五车图转指虔州。屑榆肯使家风坠,谢币空令世俗羞。

弄凤骑龙诚莫及,坏车杀马恨无由。嵩山出处君知否,似与高人作覆辀。

和刘知录见寄并简阳先生

南北朝 邹浩

刘郎爽气晓霜晴,阳子高怀宝鉴明。虽幸竹林容入会,每惭布鼓独无声。

一杯葵藿真佳趣,五鼎牛羊谩宰生。廊庙他年调燮手,不妨潜室且和羹。

静阅堂

南北朝 邹浩

左辖诸郎朝散君,顷年于散岸纶巾。谁知还是风炎日,我亦来为堂上人。

菡萏波澄端自倚,桄榔烟静几番新。静中阅尽荣枯事,独爱龙山万古春。

送俞秀老归维扬

南北朝 邹浩

踏雪驱驱原宪履,御风猎猎老莱衣。情投岂比钟山出,兴尽远同剡水归。

炀帝池边松荫远,维摩室内烛光微。携筇促席相羊处,应记当年接下机。

邹浩

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569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