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陈君益见寄

次韵陈君益见寄

南北朝 邹浩

冉冉岁云暮,泠然流水心。他邦勤短策,今日慰孤斟。

竹韵凌风远,花光受月侵。毫端落珠琲,三复故情深。

诗人邹浩的古诗

次韵和李学文所示二篇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材气无双是陇西,扁舟还指旧山溪。非关吕览难更字,要使班输别造梯。

尘外光阴归作者,道中消息在寥兮。它年峻捷黄金榜,路入三吴手重携。

书公孙卷末

南北朝 邹浩

韩范天下贤,褒贬不妄出。褒端有春秋,所与惟其实。

一举十五丧,富贵所难必。公孙贱且贫,兹事乃能毕。

心追古人高,迹付今人述。二老首形容,昭劝无终日。

伊予特后闻,叹恨颇自失。东望天山平,风松正萧瑟。

仁老寄墨梅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二月八日春气分,忽见梅英枝上繁。颠狂索酒醉复醒,知是笔端回化元。

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十

南北朝 邹浩

士龙拥鼻时一笑,司马忘机只言好。野人浪测君子心,应为狂吟分枯槁。

招俞清老并简康远禅师 其三

南北朝 邹浩

石塔迢迢两闰馀,潜知骨瘦夺松枯。烦君为把公凭判,同过江来伴老夫。

以常宁铅炉合供政首座因用旧韵发一笑

南北朝 邹浩

十年流落见无由,谁识江东有赵州。凭仗炉烟寄消息,定中应亦展眉头。

次韵仲孺梦与世美诸友同集

南北朝 邹浩

箪食凄穷阎,綵衣焕华屋。綵子谢群居,几年羊胛熟。

逢迎纷故人,趣异终疑独。精诚洞虚无,相应比如竹。

不羡春风前,流莺啭乔木。勤勤通昔心,全胜书一束。

胡然亦神游,邂逅同梦鹿。夜旦环中来,梦觉更主仆。

只今所见闻,转手惊莫复。冰释倘未能,兹焉良可烛。

观插田

南北朝 邹浩

几片空田白水中,朝来俄已绿茸茸。自怜于此留居久,两见插禾勤老农。

南堂八绝句 其三

南北朝 邹浩

长廊耿耿注西东,鼓腹循环返照中。更拟将心寄明月,无端云叶上晴空。

寄清老

南北朝 邹浩

自来渔父好家风,一片潇家晚钓中。伊昔放言知莫逆,于今亲到得参同。

金章寂寂残初梦,汀草依依照短篷。德秀虽亡次山在,怅回青眼送飞鸿。

次德符韵六诗 与德符仲孺述之宿南堂分得客字

南北朝 邹浩

从容白露前,转盼一岁隔。念我方促装,夫君复来客。

疏篁生晚音,霁月澹秋色。此会岂易谐,未用询长陌。

留题天绘亭

南北朝 邹浩

杖屦追随陟杳冥,无边胜景集孤亭。解衣自若谁为史,造物难穷巧赋形。

展拓二仪成缟素,均调一气作丹青。会将断取山川手,卷入中州挂户庭。

磅大受赴选天官

南北朝 邹浩

元佑真人初御天,四门穆穆来忠言。
阆风学士望朝野,即日赐环司谏垣。
当时同列继登用,独先朝露归九原。
位不酬身在孙子,嶷嶷诸子声名喧。
叔也纵横五经内,娱目未始窥家园。
苟闻某所有贤者,弊车趼仆从之奔。
甘陵南北正分党,攘臂其间无怨恩。
未见其止见其进,会须一反映收乾坤。
素冠俛首琴复御,鹏飞九万方化鲲。
于今怙恃只明主,肯与世俗均寒暄。
旦年妙笔三千牍,矧已恸哭论元元。

滩声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长滩斗折转城隅,激浪飞声昼夜俱。猛讶龙骧带雷雨,缓疑仙会集笙竽。

吟风古木那能和,弄影幽禽只自娱。我已无心到天籁,凭栏聊为一踟蹰。

戏简钱济明 其二

南北朝 邹浩

载酒无如君最频,年来缘底断音尘。只应咫尺谯门住,也学兵厨不送人。

诗送晦叔先生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先生带花六十年,青春不老花长妍。金杯停手便索去,一片閒云飞上天。

次韵答詹成老谢密云龙之什

南北朝 邹浩

龙凤小团分禁户,往往称禁减前语。元丰天子妙风雷,万古埃尘洒新雨。

壑源春贡识此心,不比豫州常枲纻。卿云密密拥蜿蜒,御府仅能千百数。

匪颁台阁裁几人,恩逐味增沦骨髓。帝乡仙去鼎湖空,井閟閤门犹玉乳。

龙髯虽在龙莫形,只有云留瑞民伍。叶家所得最非常,好事殷勤始容取。

故人分赠不遐遗,怜我哀摧病方瘉。莆阳英爽杳难攀,品目纵横谁捍禦。

仰惟笔削到茶经,亟以将诚归许与。诗来寒谷歘然春,坐觉辉光满禾黍。

次韵仲弓见怀

南北朝 邹浩

与子风雨散,掩关非世喧。琴书到古人,危坐屡忘言。

何当同此趣,脱略文物繁。岁晏犹清居,厉节真王尊。

送僧慈愿游南华

南北朝 邹浩

南华老子定相亲,应问三湘放逐臣。为报君恩似天地,不教重作岭南人。

读庄子 其二

南北朝 邹浩

万物同为一体真,体真谁复见陈新。今吾故我强名耳,莫逆于心得此人。

邹浩

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56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