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

唐代 李德裕

茂苑有灵峰,嗟余未游观。藏山半平陆,坏谷为高岸。
冈绕数仞墙,岩潜千丈干。乃知造化意,回斡资奇玩。
镠腾昔虎踞,剑没尝龙焕。潭黛入海底,崟岑耸霄半。
层峦未升日,哀狖宁知旦。绿筱夏凝阴,碧林秋不换。
冥搜既窈窕,回望何萧散。川晴岚气收,江春杂英乱。
逸人缀清藻,前哲留篇翰。共扣哀玉音,皆舒文绣段。
难追彦回赏,徒起兴公叹。一夕如再升,含毫星斗烂。

诗人李德裕的古诗

怀京国

唐代 李德裕

海上东风犯雪来,腊前先折镜湖梅。
遥思禁苑青春夜,坐待宫人画诏回。

东郡怀古二首·阳给事

唐代 李德裕

宋氏远家左,豺狼满中州。阳君守滑台,终古垂英猷。
数仞城既毁,万夫心莫留。跳身入飞镞,免胄临霜矛。
毕命在旗下,僵尸横道周。义风激河汴,壮气沦山丘。
嗟尔抱忠烈,古来谁与俦。就烹感汉使,握节悲阳秋。
颜子缀清藻,铿然如素璆。徘徊望故垒,尚想精魂游。

忆平泉杂咏 忆春雨

唐代 李德裕

春鸠鸣野树,细雨入池塘。潭上花微落,溪边草更长。

梳风白鹭起,拂水綵鸳翔。最羡归飞燕,年年在故乡。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苽时

唐代 李德裕

尚平方毕娶,疏广念归期。涧底松成盖,檐前桂长枝。
径闲芳草合,山静落花迟。虽有苽园在,无因及种时。

寄题惠林李侍郎旧馆

唐代 李德裕

栋宇非吾室,烟山是我邻。百龄惟待尽,一世乐长贫。
半壁悬秋日,空林满夕尘。只应双鹤吊,松路更无人。

题奇石

唐代 李德裕

蕴玉抱清辉,闲庭日潇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

题剑门

唐代 李德裕

奇峰百仞悬,清眺出岚烟。迥若戈回日,高疑剑倚天。
参差霞壁耸,合沓翠屏连。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目前。

初夏有怀山居

唐代 李德裕

山中有所忆,夏景始清幽。野竹阴无日,岩泉冷似秋。

翠岑当累榭,皓月入轻舟。只有思归夕,空帘且梦游。

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 其三

唐代 李德裕

空宇留丹灶,层霞被羽衣。旧山闻鹿化,遗舄尚凫飞。

数日奇香在,何年白鹤归。想君旋下泪,方款里闾扉。

思山居一十首。题寄商山石

唐代 李德裕

绮皓岩中石,尝经伴隐沦。紫芝呈几曲,红藓閟千春。
聊用支琴尾,宁惟倚病身。自知来处所,何暇问严遵。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芳荪

唐代 李德裕

楚客重兰荪,遗芳今未歇。叶抽清浅水,花照暄妍节。
紫艳映渠鲜,轻香含露洁。离居若有赠,暂与幽人折。

思山居一十首·忆药苗

唐代 李德裕

溪上药苗齐,丰茸正堪掇。皆能扶我寿,岂止坚肌骨。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岂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

忆平泉杂咏 忆初暖

唐代 李德裕

今日初春暖,山中事若何。雪开喧鸟至,澌散跃鱼多。

幽翠生松栝,轻烟起薜萝。柴扉常昼掩,惟有野人过。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

唐代 李德裕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谪岭南道中作

唐代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惠泉

唐代 李德裕

兹泉由太洁,终不畜纤鳞。到底清何益,含虚势自贫。
明玑难秘彩,美玉讵潜珍。未及黄陂量,滔滔岂有津。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 其六 白鹭鹚

唐代 李德裕

余心怜白鹭,潭上日相依。拂石疑星落,凌风似雪飞。

碧沙常独立,清景自忘归。所乐惟烟水,徘徊恋钓矶。

思山居一十首 忆药苗

唐代 李德裕

溪上药苗齐,丰茸正堪掇。皆能扶我寿,岂止坚肌骨。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岂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

山信至说平泉别墅草木滋长地转幽深怅然思归复此作

唐代 李德裕

忽闻樵客语,暂慰野人心。幽径芳兰密,闲庭秀木深。
麇麚来涧底,凫鹄遍川浔。谁念沧溟上,归欤起叹音。

题奇石(石在浙西公署)

唐代 李德裕

蕴玉抱清辉,闲庭日潇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
李德裕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155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