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张公超谷中石

张公超谷中石

唐代 李德裕

鼓箧依绿槐,横经起秋雾。有时连岳客,尚办弦歌处。
自予去幽谷,谁人袭芳杜。空留古苔石,对我岩中树。

诗人李德裕的古诗

近腊对雪有怀林居

唐代 李德裕

蓬门常昼掩,竹径寂无人。鸟起飘松霰,麇行动谷榛。
应知禽鱼侣,合与薜萝亲。遥忆平皋望,溪烟已发春。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诗赠之

唐代 李德裕

共怜独鹤青霞姿,瀛洲故山归已迟。仁者焉能效鸷鹗,
飞舞自合追长离。梧桐迥齐鳷鹊观,烟雨屡拂蛟龙旗。
鸿雁冲飙去不尽,寒声晚下天泉池。顾我蓬莱静无事,
玉版宝书藏众瑞。青编尽以汲冢来,科斗皆从鲁室至。
金门待诏何逍遥,名儒早问张子侨。王褒轶材晚始入,
宫女已能传洞箫。应令柏台长对户,别来相望独寥寥。

思山居一十首。清明后忆山中

唐代 李德裕

遥思寒食后,野老林下醉。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飞泉与万籁,仿佛疑箫吹。不待曙华分,已应喧鸟至。

忆平泉杂咏·忆初暖

唐代 李德裕

今日初春暖,山中事若何。雪开喧鸟至,澌散跃鱼多。
幽翠生松栝,轻烟起薜萝。柴扉常昼掩,惟有野人过。

又二绝 其一

唐代 李德裕

石上溪荪发紫茸,碧山幽蔼水溶溶。菖花定是无人见,春日惟应羽客逢。

思山居一十首。思登家山林岭

唐代 李德裕

自知无世用,只是爱山游。旧有嵇康懒,今惭赵武偷。
登峦未觉疾,泛水便忘忧。最惜残筋力,扪萝遍一丘。

潭上喜见新月

唐代 李德裕

簪组十年梦,园庐今夕情。谁怜故乡月,复映碧潭生。
皓彩松上见,寒光波际轻。还将孤赏意,暂寄玉琴声。

晨起见雪忆山居

唐代 李德裕

忽忆岩中雪,谁人拂薜萝。竹梢低未举,松盖偃应多。
山溜随冰落,林麇带霰过。不劳闻鹤语,方奏苦寒歌。

思山居一十首。思乡园老人

唐代 李德裕

常羡荜门翁,所思惟岁稔。遥知松月曙,尚在山窗寝。
兰气入幽帘,禽言傍孤枕。晨兴步岩径,更酌寒泉饮。

比闻龙门敬善寺有红桂树独秀伊川尝于江南…赠陈侍御

唐代 李德裕

昔闻红桂枝,独秀龙门侧。越叟遗数株,周人未尝识。
平生爱此树,攀玩无由得。君子知我心,因之为羽翼。
岂烦嘉客誉,且就清阴息。来自天姥岑,长疑翠岚色。
芬芳世所绝,偃蹇枝渐直。琼叶润不凋,珠英粲如织。
犹疑翡翠宿,想待鹓雏食。宁止暂淹留,终当更封植。

郊外即事寄侍郎大尹

唐代 李德裕

高秋惭非隐,闲林喜退居。老农争席坐,稚子带经锄。
竹径难回骑,仙舟但跂予。岂知陶靖节,只自爱吾庐。

思山居一十首。题寄商山石

唐代 李德裕

绮皓岩中石,尝经伴隐沦。紫芝呈几曲,红藓閟千春。
聊用支琴尾,宁惟倚病身。自知来处所,何暇问严遵。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西岭望鸣皋山

唐代 李德裕

高秋对凉野,四望何萧瑟。
远见鸣皋山,青峰原上出。
晨兴采薇蕨,向暮归蓬荜。
讵假数挥金,餐和养馀日。

洛中士君子多以平泉见呼愧获方外方之名…奉寄刘宾客

唐代 李德裕

非高柳下逸,自爱竹林闲。才异居东里,愚因在北山。
径荒寒未扫,门设昼长关。不及鸱夷子,悠悠烟水间。

仆射相公偶话于故集贤张学士厅写得德裕…献此诗

唐代 李德裕

赋感邻人笛,诗留夫子墙。延年如有作,应不用山王。

戏赠慎微寺主道安上座三僧正

唐代 李德裕

甘露洒空惟一味,旃檀移植自成薰。
遥知畅献分南北,应用调柔致六群。

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

唐代 李德裕

初归故乡陌,极望且徐轮。近野樵蒸至,平泉烟火新。
农夫馈鸡黍,渔子荐霜鳞。惆怅怀杨仆,惭为关外人。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苽时

唐代 李德裕

尚平方毕娶,疏广念归期。涧底松成盖,檐前桂长枝。
径闲芳草合,山静落花迟。虽有苽园在,无因及种时。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柏

唐代 李德裕

闻有三株树,惟应秘阆风。珊瑚不生叶,朱草又无丛。
未若凌云柏,常能终岁红。晨霞与落日,相照在岩中。

记韦楚老不遇

唐代 李德裕

昔日徵黄绮,余惭在凤池。今来招隐士,恨不见琼枝。

李德裕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155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