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康驿丞还庐陵

送康驿丞还庐陵

明代 史鉴

握手独相送,君行我自归。风波千里远,烟树一村微。

地胜金鱼近,江清白鹭飞。鸰原应在念,回首思依依。

诗人史鉴的古诗

再叠图茔致思四首 其二 象峰东麓

明代 史鉴

茫茫天地间,寿者何其少。哀哉象峰麓,孤坟埋百草。

下有潜寐人,长夜无时晓。当其盖棺日,孤儿未离褓。

抱道竟不施,策名空太蚤。郡守解怜才,于焉卜其兆。

穿中既深锢,营旁亦高燥。儿今立要津,英名流四表。

褒封贲泉壤,奎章掞天藻。夫君身后名,有如白日皦。

谒金门 赠歌者

明代 史鉴

春夜杳。火树满街开早。年少沈郎风度好。踏歌声更巧。

袅袅馀音未了。一似游丝萦绕。漏尽月斜天忽晓。彩云犹缥缈。

题沈启南小画

明代 史鉴

人事有动静,山林无浅深。心虚耳长寂,应不怨鸣禽。

送梅刑部彦常

明代 史鉴

临江理舟楫,驾言辞故乡。故乡非不安,忧君未能忘。

握手一长叹,出门何慨慷。所遇无险夷,行行尽周行。

老骥志千里,游子怀四方。岂知辕下驹,局促徒悲鸣。

圣朝虽致治,庶事未尽康。江南多苦雨,江北多愆阳。

遗民日啼饥,已空糟与糠。救荒岂无政,何能补流亡。

秋高胡马肥,徵师守边疆。行者犯锋镝,居者供糇粮。

遣使出监护,冠盖恒相望。未闻奏捷功,声势徒张皇。

君昔在郎署,明刑凛秋霜。仁声久洋溢,远追于与张。

兹行定高擢,指日登岩廊。愿弘济时具,拯斯昏垫民。

莫以合烛故,爱此东壁光。丈夫得行道,离别何足伤。

华容十咏为毛同府赋 其七 杏村夕照

明代 史鉴

斜日章台下,杏花犹自红。古今皆过客,开落尽春风。

楚芉腰支细,息妫言笑通。那能久容冶,相映酒帘中。

桃庄行

明代 史鉴

桃庄西头多古墓,下冇死人常不寤。墓前松柏尽为薪,墓下牛羊时满路。

牛羊下上牧竖歌,古碑无字空峨峨。棺中白骨萦烂草,殉瑶知入豪门多。

豪门豪门心未巳,犹课僮奴日侵毁。辇石取泥无厌时,古墓为田新墓起。

劝君为墓当益固,愿君莫学桃庄墓。

游三茅观

明代 史鉴

山势西来尽,江流北望遥。神仙长在世,日夜再闻潮。

药采新生术,篱编旧种椒。不须句曲远,聊此永今朝。

墓田八咏 其三 表柱秋风

明代 史鉴

华表揭新阡,峨峨奠荆楚。上有鹤飞归,时能作人语。

经濑水

明代 史鉴

匍匐昭关下,仓皇濑水浔。饭贤同漂母,报德异淮阴。

一死名无忝,千金漫尔沉。停车吊遗迹,长叹不成吟。

泊枫桥

明代 史鉴

千古枫桥尚有名,孤舟来泊最关情。孤村渔火愁仍对,山寺疏钟夜不鸣。

两岸帆樯春水上,万年楼阁月华明。梦回试向篷窗听,无复乌啼绕树声。

寄家书 其一

明代 史鉴

千里迢迢尺素书,几回修得寄双鱼。大江南去休迟暮,白发严亲久倚闾。

挽林世宁

明代 史鉴

有美丘园俊,高风表七闽。持身恒礼度,教子总儒绅。

花月寻常酒,台池上下春。甲过年在戍,木坏月临申。

地煖原无雪,轩空不见人。海山波雾惨,猿鹤怨惊频。

丹荔逢时熟,红蕉浥露新。可悲惟节物,触目转伤神。

和沈启南登凤凰台韵

明代 史鉴

春草萋萋被路生,荒台空有凤凰名。三山二水固长在,四海一家将再鸣。

津树故迷桃叶渡,江流今避石头城。谪仙赋后君斯和,落日浮云无限情。

大雷小雷

明代 史鉴

双螺浸湖水,万古镇龙宫。小大名形异,东西奠位同。

尝闻出光怪,于此验凶丰。欲往叹无翼,凭谁学御风。

题小景送人归宜兴 其三

明代 史鉴

朝下铜官去,暮向铜官归。春风被花恼,满山蝴蝶飞。

题扇寄阎尚温

明代 史鉴

鸿雁秋来春复回,音书两地各徘徊。梦中不道关山远,镜里空徘岁月催。

吴苑朋游非旧雨,秦川车毂转轻雷。相逢驿使无相赠,聊托清风当陇梅。

寿萱

明代 史鉴

花开亲老百忧忘,笑对儿孙引寿觞。不信瑶池在天上,蛾眉萧飒也成霜。

题僧扇二首 其一

明代 史鉴

湖水泠泠山日低,上方台殿古城西。春游记得前年事,醉卧竹房听鸟啼。

步出阊门书事

明代 史鉴

街巷泥融屐齿侵,腊藏春色未堪寻。路逢故旧颜多改,城受冰霜剥渐深。

世自随时成变易,天应无意在晴阴。归来独坐篷窗底,笑引春醪度越吟。

登甘露寺多景楼

明代 史鉴

满目山川又独来,白头怀抱易兴哀。郡城宜此开江嶂,佛殿何缘化劫灰。

万里中原劳怅望,千年鸣鹤自飞回。东浮西泛无穷舰,总被潮声日夜催。

史鉴

史鉴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48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