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张仲谋使三韩

送张仲谋使三韩

南北朝 王寂

照海旌幢出乐浪,过家上冢路生光。鸭江桃叶朝迎渡,岊岭松生夜煮汤。

恩诏肃将芝检重,醉鞭低袅玉鞘长。遗民笑指天车道,酷似南阳异姓王。

诗人王寂的古诗

次韵郭解元病竹二首 其一

南北朝 王寂

此君清苦少知音,独有幽人忍冻吟。生死挺然终抱节,荣枯偶尔本无心。

比肩耻与蒿莱伍,强项不容冰雪侵。姑待东风脱新绿,傍阴高卧解吾簪。

附寄陈州陈显祖

南北朝 王寂

若到睢阳话汝阳,故人应也问行藏。但言甚矣吾衰矣,三友轩中作退堂。

和黄山谷读杨妃外传五首 其二

南北朝 王寂

姚宋云亡言路塞,虢秦徼宠祸机深。平时笑指胡奴腹,信道是中惟赤心。

瑞鹤仙 上高节度寿

南北朝 王寂

辕门初射戟。看气压群雄,虹飞千尺。青云试长翮。

拥牙旗金甲,掀髯横策。威行蛮貊。令万卒、纵横坐画。

荡淮夷、献凯归来,斗印命之方伯。

赫赫。功名天壤,历事三朝,许身忠赤。寒陂湛碧。容卿辈,几千百。

看皇家图旧,紫泥催去,莫忘樽前老客。愿年年、满把黄花,寿君大白。

减字木兰花·髻罗双绾

南北朝 王寂

髻罗双绾。滟滟修眸秋水翦。笑靥颦眉。无限闲愁总未知。虚檐月转。一曲未终肠已断。百斛明珠。买得尊前一醉无。

寄题蜀先主庙 其一

南北朝 王寂

当年竹马戏儿曹,笑指篱桑五丈高。时也共诛千里草,天其未厌卯金刀。

宗臣呕血重三顾,嗣子不才轻六韬。故国神游得无恨,破垣风雨夜萧骚。

洞仙歌 自为寿

南北朝 王寂

先生老矣,饱阅人间世。磨衲簪缨等游戏。趁馀生强健,好赋归缨,收拾个、经卷药炉活计。辟寒金翦碎,漉蚁浮香,恰近重阳好天气。有荆钗举案,彩服儿嬉,随分地,且贵人生适意。也不愿、堆金数中书,愿岁岁今朝,对花沈醉。

三寓返照庵用前韵 其二

南北朝 王寂

秾李夭桃满院栽,当年留宿正花开。而今树老僧行上,前度刘郎又独来。

酒泉子 夫人生朝

南北朝 王寂

禊饮连宵,帘捲晓风香鸭喷,儿孙罗拜捧金荷。沸笙歌。

赤霜袍软髻嵯峨。名在仙班应不老,人间岁月尽飞梭。

奈君何。

沙丘

南北朝 王寂

白璧沈江夜鬼呼,明年当是祖龙殂。海中童子无消息,坐待长生岂不迂。

和张运使送春二首 其一

南北朝 王寂

别院重门几许深,桃花结子柳成阴。也知春在荼蘼架,自是愁多懒重寻。

留题觉华岛龙宫寺

南北朝 王寂

传闻三山驾空虚,珠宫贝阙神仙都。茫茫弱水限舟楫,人迹不到如有无。

平生点检江山好,秪有龙宫觉华岛。何年经创作者谁,兴圣帝师孤竹老。

老人绝俗栖金沙,岁久喜舍来天家。悬崖架壑置佛屋,突兀殿阁凌烟霞。

乃知造物开神异,故压祇园布金地。四顾鲸波翼宝岩,玻璃环拥青螺髻。

我生自厌薰膻腥,坐觉两腋生清泠。夜凉海月耿不寐,几欲举手扪天星。

明朝收帆落尘土,一梦回头散风雨。向令坡老此经行,想不愿为天竺主。

伯起善用强韵往复愈工再和五首 其二

南北朝 王寂

耽诗窃比城南杜,寄傲真同柱下周。花底最宜文字饮,不须羯鼓打梁州。

跋杨损之所藏杨德懋秋江捕鱼图二首 其二

南北朝 王寂

杨丈归心寄老毫,杨侯真赏衒诗曹。都缘家世有渔隐,曾著蓑衣傲锦袍。

哭田去华

南北朝 王寂

此老初无适俗韵,请归田里傲南窗。平时谁送杨临贺,死日共南张曲江。

人果赎兮身可百,士能如此国无双。佳城一闭风流尽,尚想修文对漆缸。

送张仲谋使三韩

南北朝 王寂

照海旌幢出乐浪,过家上冢路生光。鸭江桃叶朝迎渡,岊岭松生夜煮汤。

恩诏肃将芝检重,醉鞭低袅玉鞘长。遗民笑指天车道,酷似南阳异姓王。

送王平仲

南北朝 王寂

放浪曩肮脏,囊装将长扬。
偃蹇晚倦献,徜徉藏光芒。
著雨苦龃龉,苍茫荒羊肠。
黯惨厌渐险,彷徨伤王阳。

留题紫岩寺

南北朝 王寂

手胼足趼不知劳,珍重麻衣道最高。跨岸飞桥横玉蝀,倚空层阁压金鳌。

一天花雨森秋气,万壑松风捲夜涛。怕见云堂老尊宿,笑人尘土满征袍。

分韵赋松风得泉字

南北朝 王寂

苍髯疏影冷浮烟,坐久披襟更洒然。萧索半天催急雨,清凉三洒泛流泉。

寻真客至花飞下,憩寂僧閒子满前。却笑朱门无远韵,秪将俗耳醉繁弦。

次韵郭解元病竹二首 其二

南北朝 王寂

风摧雨折不成阴,培养应无老醉吟。狂直未能忘故态,孤清端不负初心。

佳人日暮何堪倚,太守春馋辄莫侵。特立閒门固痴绝,看他桃李上华簪。

王寂

王寂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因救灾之事蒙冤,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工诗文,诗境清刻镵露,古文博大疏畅,著有《拙轩集》。 ► 240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