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华鸿山学士

寄华鸿山学士

明代 蔡汝楠

知君谢朝谒,山水赋尤工。
才迈雕龙客,心齐失马翁。
烟霞留户内,花竹隐墙东。
莫道风流意,如今异洛中。

诗人蔡汝楠的古诗

奉和皇甫百泉玄武湖供事

明代 蔡汝楠

解说澄湖上,高斋拟石渠。
九州分职贡,万户入图书。
常侍传符后,郎官对草余。
绨缃随处满,人吏此中疏。
积水神龙泽,青莲太一居。
鸟啼喧静院,云暖护幽墟。
式重思周典,先收忆汉初。
不知供事日,仰止意何如。

正月三日同诸公蒋词游宴

明代 蔡汝楠

半山亭树影参差,帝里风烟开古祠。
芳社自宜彭泽酒,后湖兼胜习家池。
坛前松列停云盖,岩曲梅抽带雪枝。
孟月即看迟景丽,阳春已入郢歌词。

小桥道中即事

明代 蔡汝楠

茅茨带壑两三家,火种人归石径斜。
行值深山小春候,女郎祠下半岩花。

乌戍唐氏林亭

明代 蔡汝楠

访旧乌溪畔,空林别戍闲。
凿池通暗水,移石垒高山。
微雨秋云后,疏花夕照间。
平生爱幽寂,于此欲忘还。

荆州杂诗七首 其一

明代 蔡汝楠

南皮驾未返,西园岁欲周。王门虽巨丽,羁旅叹飞浮。

将因旷望去,乘风泛新秋。路出龙山馆,帆经鹤泽洲。

名都昔信美,旷迹今安求。高甍垂新草,凋杨拂古丘。

缄情会萧瑟,归步蹇淹留。伤心不可继,西日临江流。

眷言弭兰耽,俄顷慰孤游。翻涛叠晴盖,空云结重楼。

玉尊如未暮,金瑟堪娱忧。

舟行杂诗三首

明代 蔡汝楠

华候熙春阳,客行敻已久。
林惊啭月莺,岸密稍云柳。
徂心度停渊,蓬颜照光薮。
幸采韵音多,歌风尽杯酒。¤

自岳阳泛舟下武昌呈姚严二使君

明代 蔡汝楠

炎天征路洞湖边,联驻油幢诗洞仙。
徒从便随渔客棹,烟波谁认使君船。
鸭栏落水沙痕出,鱼浦浓阴树色连。
伫望江楼黄鹤近,白云如待意悠然。

赴蜀初发明斋南石诸君相送溪上

明代 蔡汝楠

怜余万里向川西,薄暮携舟泛霅溪。
秋霁尚看乡月近,风鸣已忆峡猿啼。
陈情欲疏同乌鸟,奉使聊因访碧鸡。
那得回车东下日,相迎还复几人齐。

荆州杂诗七首 其四

明代 蔡汝楠

三楚多秀士,善剑复闲辞。陪銮一柱观,解佩七星池。

芳流戏绿芷,平路结青骊。时进雄风赋,还承暮雨词。

弦歌未解已,原野动旌旗。秦师带百万,吴国安危。

夷陵既已毁,鄢城讵能支。在昔承欢豫,联组荫光仪。

一朝陷兵气,王室忽如遗。至今嗟百士,如何勿三思。

退食园亭效韦刺史

明代 蔡汝楠

崇朝署字罢,退食坐园庐。
春草阶下歇,夏花树底疏。
推窗玩幽鸟,汲水灌嘉蔬。
即此为邦处,亦似北山居。

过古寨口

明代 蔡汝楠

女萝垂壁翠屏开,水落空营雨滴苔。
征客漫愁城路湿,蜀山返照向关来。

山中书斋偶题

明代 蔡汝楠

一还初服谢朱轓,自爱吾庐堪避喧。
书为倒囊收万卷,玄因拙宦草千言。
院中流水鸣残雨,窗里青山近小园。
已觉林丘容懒慢,更看风物满前轩。

初至大梁题抚院壁

明代 蔡汝楠

祇役初纡览,兹方信巨藩。
词人在梁苑,侠客近夷门。
水势神河奠,花枝岳树繁。
两京联络处,何以固中原。

山中立夏即事

明代 蔡汝楠

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
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
绿帏槐影合,香饭药苗肥。
尽日柴关启,蚕家过客稀。

行后园新池

明代 蔡汝楠

后园凿沼爱涟漪,日日行园人不知。
浴鸟参差云宿处,戏鱼来往芰摇时。
晚依岩岫分寒翠,秋入芙蓉映倒枝。
最是一泓清兴足,五湖情事寄临池。

柬施广文

明代 蔡汝楠

自觉外臣还旧里,客来稀甚草堂闲。
乍逢野老频呼酒,惯学禅家独闭关。
树近书帷云冉冉,溪喧人语水潺潺。
广文肯枉篮舆过,五柳门前且看山。

途中别舍弟汝言

明代 蔡汝楠

年来已厌远行游,新命严程敢自由。
江上那堪玄雁断,山头犹见白云浮。
乡心蜀国闻鹃语,时态瞿塘看峡流。
弟且还家报兄好,归期定不过明秋。

初上读书楼

明代 蔡汝楠

一倚层楼上,风烟自曲阿。
山晴俱入牖,月湿迥临河。
散帙流萤落,吟秋早雁过。
无端见乡树,却忆别年多。

过内弟臧原顺新筑草堂留题

明代 蔡汝楠

外家庭玉最相怜,久客今来思□然。
院里看花□□后,壁间题字几秋前。
亲知送远难为别,薄宦怀归岂待年。
留取渚泉初酿酒,春风还拟泛湖船。

荆州杂诗七首

明代 蔡汝楠

故宅曲沱隈,荒烟南浦外。
岚气蒙重林,空江飘万籁。
远行自憭栗,适与悲愁会。
绪思既已兴,前忠复云迈。
宁惜凋蕙兰,言伤杂萧艾。
九辨且勿申,聊遣愁心泰。
蔡汝楠

蔡汝楠

蔡汝楠(1514~1565)字子木,号白石,明湖州德清(今属浙江省)人。8岁侍父听讲于甘泉(湛若水)门下,每每有所解悟。年十八中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授职行人,不久升刑部外郎,迁职到南京刑部,与尚书顾麟引为忘年交。 ► 5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