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十月六日千秋节赐宴

十月六日千秋节赐宴

明代 罗洪先

列秩青宫已二年,昌辰初得醉恩筵。风前露醑千秋重,天上云和九奏传。

东掖早闻回綵仗,内庭应遍赐金钱。自愧菲才无以颂,重华长愿似尧天。

诗人罗洪先的古诗

山水四咏 其二

明代 罗洪先

稻畦阳羡田,莲花大堤路。打鱼莫唱歌,惊起双飞鹭。

舟过泥塘喜雨峰师泉偕至夜话有作

明代 罗洪先

溪水初生春棹开,溪边野草绿于苔。白驹客至芳情合,青嶂烟多暝色来。

物态自新人欲老,道缘何在语难裁。对君静夜增愁思,安得同登日暮台。

寿同年胡前冈六十

明代 罗洪先

文章礼乐与时违,早赐明恩暂赐归。惯学儿嬉缘母在,乍亲农事识人稀。

传书久谢京华远,注易曾窥造化微。同榜少年吾亦老,料君万事已忘机。

湘江怀古

明代 罗洪先

秋风江上易生悲,寂寞寒流去欲迟。汉室几人怜贾傅,楚狂今日吊湘累。

长沙地近家谁识,渔父歌残舟自移。纵为天涯多往事,至今斑竹尚低垂。

游衡晓发 其一

明代 罗洪先

昔闻祝融君,道术崇三皇。无为阐至崇,殿服当南邦。

至今三千岁,遗俗犹敦庞。山留太古色,云藏混沌乡。

其人虽久远,而心不与亡。薄观偕同心,岂云道阻长。

四嗟诗别弟也邃夫如南雍其兄送之江上不能独归而作 其三

明代 罗洪先

我所嗟者岁月晚,容华渐落毛发短。布褐在身不觉煖,欲往驰驱行步缓。

始怜青阳不再返,白日森森空悲惋。莫言少壮常似今,来日大难胜黄金。

荆门闸道中

明代 罗洪先

少小负奇好,长思名山游。薄业遵简书,忽复一纪周。

承明忝三谒,前席事不酬。空令颜发改,丘垄荒松楸。

弱情觉缘系,浅中易骄浮。平生惰修习,丽兹增愧忧。

蒙恩返故里,韬迹谢名流。壮志庶可复,不为猿鹤羞。

昭君词 其十七

明代 罗洪先

天无穷尽地无边,此日愁心亦复然。赖得琵琶解传语,凄凉惟有后人怜。

空斋

明代 罗洪先

空斋掩春雨,块然忘朝昏。四邻群响绝,林鸟时一喧。

夕灯始烛闇,四壁辞蒸烦。蘧蘧景如梦,绵绵息仅存。

适悟岂玄旨,大易多名言。出位艮所戒,闭关复以敦。

六二介石固,知几道弥尊。井迁常居所,雷颐潜厚坤。

先天物莫违,密藏乃其根。不赖鲁叟笔,此义何由论。

乞巧

明代 罗洪先

人间多道路,天上亦风波。卧看双星转,闻当七夕过。

神犹甘处野,智不及踰河。祠祷怜儿女,纷纷奈巧何。

太保司马毛公归田投赠

明代 罗洪先

三边百粤仰威名,独握兵符十二营。频赐宠衣分御府,密投胜二中皇情。

身閒不俟成功后,道直终令众论平。暂使山林增气色,白云还待慰苍生。

东廓公用石屋公韵见贻次答 其一

明代 罗洪先

自爱江村似辋川,结茅故傍石林边。桃花不记来何路,蓂叶新开又一年。

华山汝思侄赴官 其一

明代 罗洪先

挟策当年入泽宫,几回风雨酿春工。此行初试亲民术,可与书中有异同。

忠节祠前诚斋先生手植罗汉松

明代 罗洪先

移根自祗苑,遗爱为诚斋。曾借琴书润,犹当俎豆阶。

地灵人自美,风古色逾佳。剪伐宁须戒,伊人众所怀。

谭御史巡隆庆 其二

明代 罗洪先

汉使出关雄,连山野烧空。星文移毕口,风色变云中。

壮士千金诺,将军百战功。即看挥白简,不数赐彤弓。

夏怀

明代 罗洪先

朅来意不适,我生当何如。委运任流迁,与道时卷舒。

奈何日复日,忧与年岁俱。捐外岂累物,郁中难久居。

有身恃骨肉,割弃复奚须。万物皆得侣,而命乃我殊。

感彼鹡鸰诗,掩卷三欷歔。

赠张学士

明代 罗洪先

天禄谈经今十年,薇花鸡树阻云烟。每看彭蠡孤鸿影,欲寄延津双剑篇。

台上黄金闻买骏,江南绿草听啼鹃。汉廷自有封禅赋,留滞何须叹马迁。

送女兄夫周龙冈北上 其二

明代 罗洪先

少年看授馆,母氏爱无分。具食求常嗜,延宾待异闻。

贵迟占命屡,别久寓书勤。此意今谁忆,空馀吾与君。

昭君词 其二

明代 罗洪先

长秋才引到帘前,名姓谁知外国传。记得君王回盼处,肯分相识不相怜。

程舜敷春暮同江宴会遇雨

明代 罗洪先

仙舄飞腾惊故人,华筵庆洽敞名津。楚天云雨巫山梦,江草佩环湘浦春。

萍梗故依芳席合,鸟声巧逐和歌新。谁知别去钟期调,今日重闻流水滨。

罗洪先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59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