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除夕感怀

除夕感怀

明代 罗洪先

往日三元开宝历,近臣五夜奉金銮。圭璋遍入群方献,弦管常留万岁欢。

忆自霜华飘故国,每依春色望长安。探钩传炬俱恩泽,作颂观风独倚叹。

诗人罗洪先的古诗

读京华旧稿

明代 罗洪先

少年高揖谈王道,今理残编愧旧封。世事白云终莫定,故人青鬓岂重逢。

閒垂书幌穿斜日,坐听樵歌对晚峰。却笑儒冠空结束,此身已向远游慵。

赠镇筸守备李将军

明代 罗洪先

武略重边营,兵符出禁城。将星三楚动,杀气九溪横。

鱼鸟开行阵,蛮夷服耦耕。会须靖南服,重见拜西平。

九日述怀

明代 罗洪先

几年秋色倍离忧,九日閒情滞一丘。菊蕊不怜高士老,萸房空一古人留。

疏林露缬随风下,平郭烟绡尽日浮。曾向高台赋鸿鹄,至今遗调在沧洲。

西楼閒立

明代 罗洪先

隔岸夕帆绕浦,高陂春草闻牛。林外断烟一缕,幽人正倚西楼。

别周七泉

明代 罗洪先

素心寡所谐,唯子谅无他。归来共有谅,促促成蹉跎。

事变看浮云,我生当如何。大道杳莫即,去日亦已多。

行行重行行,赠子千金歌。羲轮无滞轨,期尔鲁阳戈。

有感赠罗镇峰 其二

明代 罗洪先

海贾南来万里孤,不辞合浦自投躯。凭谁为语临渊客,纵得明珠已是愚。

哭罗木夫 其五

明代 罗洪先

招魂路杳隔,埋骨日幽阴。岁月芳兰歇,风霜宿草深。

罗含留故宅,钟子绝鸣琴。把剑悲重约,题碑寄夙心。

赠钱绪山

明代 罗洪先

泽国初逢不记年,一回相见一泠然。伊川易在涪州后,康节游从四十前。

同俗意常随猎较,答言时亦借鱼筌。此行不是寻常别,为向春风自放船。

送刘松宇太守补郡如京师

明代 罗洪先

禁足空多送远情,连朝风雨水初生。床头白酒夜须醉,天际青山春正晴。

池草吟成过采石,腰花班入谒承明。曾闻旧郡歌来暮,定有人争问姓名。

昭君词 其十七

明代 罗洪先

天无穷尽地无边,此日愁心亦复然。赖得琵琶解传语,凄凉惟有后人怜。

邃夫弟初入南雍

明代 罗洪先

频收家问为兄慰,初试乡心觉汝难。资遣聊同从外傅,纵观况已到长安。

半年曾读西铭未,一饭谁将国士看。留得父书相待久,几多勋业在儒冠。

夜与胡庄溪毛世卿叙故有感

明代 罗洪先

壮年远道访相思,千里征鸿未可羁。偶与旧游谈往事,不知今夕别何时。

境如昨梦醒来失,诗向谁家醉后奇。蓬鬓萧萧吾已老,祇馀初服得心期。

上元里会初举厉祭恭听誓文有述呈同会诸君

明代 罗洪先

新年馀风雨,欣此夕景开。三五望澄光,华月期不乖。

儿童媚灯火,喧喧箫鼓催。四邻多行辈,任质两不猜。

邀为里中会,咸以觞豆偕。礼考洪武旧,义必幽显该。

崇坛秩无文,祈年涤凶灾。堵观骇乍见,班坐辞相挤。

欢宴适未周,荅问各有裁。愧我何以酬,所愿闾里谐。

业比同好恶,意豁忘形骸。即事援往昔,谁不感且哀。

小怨岂足留,圣谟良可怀。终然白首聚,不叹沈蒿莱。

丁巳秋重至青原有感六叠旧韵 其一

明代 罗洪先

入谷寻源久未逢,空花落尽欲谁从。凭栏此日看秋水,隔院何谁扣暮钟。

衰壮自怜身是幻,将迎不为病方慵。点睛且袖閒来手,敢道长廊少画龙。

颜两江六十寿诗其婿陈两湖翰林代索

明代 罗洪先

供奉先朝遇宠私,后人文物自应奇。移家尚记从泸水,选婿终应向凤池。

江上花开春未晚,门前车至酒能酾。当筵不用酬宾戏,祇诵闻莺应制诗。

答友人问讯

明代 罗洪先

七十二峰摇秋光,潇湘水寒木叶黄。问予此去何所慕,云深恐有高人藏。

四楼诗 其一 鉴湖

明代 罗洪先

贺监风流今已希,鉴湖流水尚光辉。洪都不道山川别,也有楼台送夕晖。

舜敷将发 其二

明代 罗洪先

解佩惨何言,把酒翻成泣。荒郊人已遥,远岫自初入。

予恋南枝稳,君趁北风急。行马思故群,踌躇岐路立。

十月朔奉天殿颁历

明代 罗洪先

天王玉烛调三极,太史铜仪协八风。淑令早从三殿下,韶华还与万方同。

尧年喜戴频书考,周禄虚縻几献功。错讶朝来霜气薄,春阳已满大明宫。

与荆川夜话直透心源千载一遇达旦不寝

明代 罗洪先

一言天所契,千载似俱非。何事声相应,而能心不违。

道从疑后得,机向识中微。大笑重嘲问,狂生或可几。

罗洪先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59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