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罗洪先
圣主敷殊共,明公际宠灵。沧溟开日月,紫极静风霆。
美植出连茹,劳歌尽采苓。可怜康济策,寂寞閟幽扃。
赵浚谷遣袁迪来寓答 其二
病多年复迫,齿发半凋残。丧室悲元亮,衰门报耿茧。
心将形待尽,世以梦同观。惟有缨冠意,悠悠未忍安。
过彭城哭先大夫
二十年前试綵衣,碧油幢影媚春晖。重攀遗柏乌犹满,空望飞云鹤不归。
门下健儿多白首,帐前侠客半金绯。河流便作千行泪,难遣人间此恨稀。
长陵
永安宫阙启秋城,紫殿岧峣白露明。万岁已占天寿并,千灵还拥地维成。
铜泉日远空神御,玉食时来展圣情。不识当年文字侣,攀髯谁切挽歌声。
题周应宿母金氏易饮亭
设浆亦未过为奇,饥渴由来共有之。但遣儿孙常记取,慇勤岂用路人知。
同年胡前冈母恭人八十寿诗 其二
解愠风初至,承欢月正舒。节催长命缕,年数后天书。
俨席纷华佩,克闾献瑞珠。只输青鸟宴,人世渺难知。
玉峡濮侯入觐
玉峡去家仅一舍,人道濮侯真长者。人炎束带登我堂,嗒然无语心优暇。
市中珠目迷真假,器贵雕镂贱陶瓦。吁嗟乎今世岂无伯乐与王良,盐车骐骥终腾骧。
晴舟
罢官归后访同游,心事谁为不系舟。今日逢君江上路,月明歌棹动眠鸥。
寄万鹿园
春赏逐阳和,川游澹夕波。观灯传佛性,闻榜答渔歌。
千里人俱老,终年梦几过。秋来仍断饮,将奈白云何。
赠大司马东塘毛公征安南 其二
禹贡要荒服,虞廷干羽通。谁云南极外,不丽大明中。
兵洗桄榔雨,帆归舶䑲风。无令穷海国,但数伏波功。
别江静斋起复如京师
大云寺里分题日,甘露山中燕语时。岁月二毛君自健,风尘一鹤众谁知。
横经东海专门避,读礼中园赴阙迟。儒术古来多荐达,岂无隆贵重师资。
同年吴云泉弃官南归有赠
与君同榜复邻州,十载飞腾独宠优。兵马东川唐节度,简书关外汉诸侯。
忽闻梦雨翻巴曲,不待秋风归楚舟。直道古来多屈抑,几人身退志俱酬。
论学 其二
世上那闻顷刻花,不须多计问仙家。黄金若买真丹诀,炉火还看九转砂。
登报恩浮图怀龙溪
金陵南郭化城居,景物依依六代馀。华榜犹悬中使敕,宝函常代上乘书。
烛龙夜夜留金塔,灵鹫朝朝映绮疏。却忆山阴王子辈,昔年曾此话玄虚。
舟宿梁潭梦王生有训为诵末联既醒足以二句
雪下寻香久不闻,梁潭江上梦逢君。宁知花意将谁好,岁晚相期伴白云。
昭君词 其六
使臣何日发长安,乍到边头可奈寒。多谢监宫频慰籍,得恩何似得归难。
十月九日菊有华后三日立冬 其一
江上秋光寂寞时,寒花亦有向南枝。怜君岂是无颜色,底后重阳一月期。
寄孙锦衣 其四
不堪客舍望,正在帝城南。马革前生梦,䲭夷后世谈。
送朱子 其二
北固遥连铁瓮城,瓜洲月上暮潮生。不须数问圌山路,听得吴音自有情。
赠九江陈兵宪 其十二
洗箭归来挂战衣,帐前锐卒半金绯。不是书生轻破敌,欲令吾道显圆机。
种蔬
谋生无远术,树艺有良时。嘉蔬来何遥,故人手致之。
荷锄出荆扉,荒榛力所披。景蘙苗易瘠,土薄根不滋。
恶壤与败株,能令蕃者衰。竞兹分阴功,日暮未辞疲。
所欣寡逢迎,然薪继颓曦。黯黯开谷阴,柔芳亦离离。
抱瓮理晨夕,疗饥方在兹。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593篇诗文
丁巳六日洞中作是时春已踰旬梅萼未吐
静海寺留别何善山
同江别兄廷章醉后漫歌 其一
晏母孤节 其一
凤西刘君自太平节推入贺万寿适擢武选有赠
昭君词 其三
书文待诏所画百鸦图歌
木庵朱师
赠客
赠张学士
谒濂溪先生祠墓 其二
寄孙锦衣 其三
泰和刘生写盘龙先茔碑文有赠
送陈上思州守
寿竹园秀冈兄六十
谷日行代寿胡永宁
三月十三日驾幸太学陪祀孔庙听讲彝伦堂
谒濂溪先生祠墓 其三
青原山中赠答刘五斋郡丞四叠前韵
笔山歌寿傅翁
寿外父大仆曾符翁时年七十九 其一
荆门闸道中
寿族叔凤山七十
皇厓坛晚
游栗里
十月九日菊有华后三日立冬 其二
寄王养明
洞中别萧生 其三
奉家君命遣入侍感述
将游庐山别尹道舆樟墅
平阳勘双江狱事
谭御史巡隆庆 其一
论学 其三
程舜敷谪居海上问讯 其二
山水四咏 其一
寄同年祝岣嵝 其二
李子谒选
四楼诗 其四 留春
万鹿园总戎卧病临江邀晤天王寺
是堂俞宪使枉顾兼惠高文恨不相值寄以言谢
宿黄滩忆七泉
白鹿洞
鹿门行
青原山三叠前韵
赠王存斋贡京师
送郭检讨省觐归山西
自崆峒山庄晓入石莲洞
送从叔遵禹如白河
双江公赴蓟州中丞
寄寿松溪少宰六十
寿曾石冈六十
寄殷市隐
题马问庵崇德楼四景 其三 南山献瑞
赠周侍御入京
鸣琴篇赠刘南昌
与荆川夜话直透心源千载一遇达旦不寝
昭君词 其八
寿郭梅洲
暑病思石莲洞
赴双江公约入安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